《雪国》的悲哀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国》的悲哀之美
作者:何娜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5期
内容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新感觉派的作家,他的作品中积聚了大量日本传统文化因素,《雪国》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传统美学观出发,从小说中的悲哀之美对《雪国》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悲哀之美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著名新感觉派的作家。

他是东方美的使者,他把东方古典的柔情与典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在细腻与温婉中向全世界展示着古老东方的古典神韵。

他的获奖作品之一《雪国》即是他古典美学的典范之作。

本文拟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传统美学观出发对《雪国》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日本文学中,“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

自最古老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到《万叶集》、《源氏物语》、《徒然草》等名作,都带上了一种悲哀的情调。

日本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曾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上,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川端康成紧随这种日本的传统,他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他的文学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学的土壤,同时又吸取其他的写作艺术技巧,再加上川端康成本人的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文学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雪国》这篇小说以茫茫的白雪为背景,奠定了其悲哀伤感的基调。

如果说《雪国》是一支婉转动人的乐曲,那么悲哀之美就是它的主旋律。

一.岛村虚无的悲哀
小说的主人公岛村是一个纨袴子弟,他出生在东京的下町,出身于富足之家,整日无所事事,靠着父辈留下的遗产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他的生活是空虚的,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一件什么样的工作,他研究一些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但是也只是作为一种消遣的东西。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的事情都是徒劳的,他对一切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身边的一切他都漠然置之。

但事实上岛村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他可以感觉到外界给他的任何的一点细微的刺激。

比如岛村在火车上,当他第一次在车窗上看到叶子的影子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幽灵一般的温柔的女孩。

小说中岛村和叶子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每一次的相处与谈话都给了岛村无限的感慨与怅惘。

可是当最终叶子在火场中死去的时候,岛村也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伤感与难过,望着从二楼掉下来的叶子,岛村的眼睛只是一眨不眨地凝望着,他的内心有一些的痛苦,但他只是觉得叶子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岛村的内心虽极度敏感的喜欢着叶子,但是他的人生观却又是虚无的。

所以当他看到叶子死去的时候,他以自己虚无的人生观
为叶子的死找到了一种解脱,他觉得叶子的生或者死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生死在他那里都是一场虚幻。

岛村的悲哀是虚无的悲哀,面对人生的一切,他都是消极的应对。

川端康成之所以塑造出这样一个人物,与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岛村的身上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作者在年老的时候为何会选择自杀了。

二.驹子徒劳的悲哀
驹子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如果说小说中的其他一切都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一切都是充满着暗淡的灰色情调,那么驹子就是整篇小说的一点亮色。

她性格泼辣却又不失温柔,虽然处境艰难却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她总体的人生观是好的,是积极的,但可悲之处在于她所处的环境。

驹子是出生在一个多雪山区的贫苦姑娘,她跟本村的师傅学艺,弹三弦,跳日本舞。

十六岁去了东京做了陪酒侍女,后来回到村里。

师傅的儿子行男是钟表店的修理工,师傅有意让他俩订婚,可是一次也未说出口,村里人以为驹子和行男已经订婚,但驹子却从未爱过行男。

虽然如此,驹子却坚持赚钱来给生病的行男治病。

她身为一个艺妓,可以说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她只是一个被人瞧不起,被人玩弄的玩偶。

她赚钱给行男治病,从未想过要得到回报;她爱岛村,执著而又热烈,却从不敢奢望岛村有一天会娶她。

她在污浊的环境之中保持着自己的高尚与纯真,在描述驹子的过程中,作者着力的揭示她心灵和道德的美,并赋予了她较高洁的性格。

但不论驹子如何的努力,她始终都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在那场大火中,在心灵的煎熬中,她疯掉了,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灵魂就此毁灭。

驹子的人生是一个壮烈的悲剧,所以在岛村看来驹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都是毫无意义的。

驹子努力读书并做笔记是毫无意义的;在寂寥的山村里勤奋的练琴是毫无意义的;给即将去世的行男治病是毫无意义的;爱上根本不可能会爱她的岛村是毫无意义的。

驹子所做的一切,在她自己来说,只是想有尊严有所追求的活下去。

她始终在与自己周围的环境抗争着,可最终她的抗争只是成为了一种虚无的东西而存在,她的抗争是实实在在的,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虚无的。

在这实与虚的矛盾中,驹子的人生化为了一种真真正正的徒劳的悲哀。

三.叶子空幻的悲哀
叶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她是“灵”的化身,是“美”的幻影。

在小说中首先出场的是叶子,她的出现震惊了岛村,“她的话声优美而又近乎悲戚,那响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

”“玻璃上只映出姑娘的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

”在岛村眼里,叶子身上的一切都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美”,一种空灵的美。

在描写叶子声音时,岛村用了很多次“悲戚”这个词,这也说明了叶子所表现出来的美也带有悲哀的心绪,也是一种悲哀的美。

叶子整体上给人一种梦幻般静美的感觉,与雪国的自然环境相应,叶子的整体形象恰如雪花般冰冷、清纯、哀婉和虚幻。

叶子在雪国里出现的并不多,每次出现都没有多少言语,就像飘游在梦幻国度里的白色精灵。

叶子的存在,让岛村为自己的嫖娼行为感到内疚。

仿佛她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最纯洁的那一面。

叶子虽然生活在艺妓们的周围,但是她没有勉强自己去出卖自己的肉体。

她是作者极力想塑造的一个美好的形象,她像一个天使,不懂得人世间的险恶,也不懂得去抗争。

叶子始终是个生活的被动者,她爱上了行男这个快死了的人,她照看行男既像个护士,又像个年轻的母亲。

她要求岛村好好的对待驹子,又像是乞求。

行男死后,她不停的去墓地,在人世间似乎找不到叶子生存的位置。

既然世间没有栖息地,作者就给了一把大火,让叶子在大火中融化,就像雪为了保持自己的洁白而融化成水汽一样,她转换了另外一种生存状态,继续着她洁白的生命。

最终作者让这个虚幻的生命继续以它虚幻的形式存在下去。

叶子的死透露着一种美,莹白的雪地、璀璨的星汉、耀眼的火光,这一切所构成的画面甚至可以说是优美的,而叶子——岛村精神上的恋人就在这样的场景中悄然而去。

叶子的生命如空中飘荡的一串串哀伤的音符,零零散散的,还未来得及组成一首优美的乐曲,就已经匆匆飘散。

四.结语
在川端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

因此《雪国》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的感情,结局也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再加之川端康成自身孤儿的经历所形成的哀愁的性格,使得《雪国》这篇小说十分突出的表现出了川端康成的个人特色及其艺术主张。

所以这篇小说作为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也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文学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雪国古都千只鹤》[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我在美丽的日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

[4]周阅.《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5]叶渭渠.《川端康成传》[M].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3年版。

[6]何乃英.《日本当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8]【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A],川康成小说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9]叶渭渠.《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