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卷】晋城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解析:B
【分析】
声音三特性的判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前者指声音的很大,后者指声音很小,所以主要指的是声音响度的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解析:D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0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
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解析:B
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
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4.(0分)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解析:A
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0分)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
()
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
解析:A
A.超声金属探伤仪能利用声音来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超声育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能够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0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A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故B错误;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错误;
D.物体振动产生超声或次声,人耳不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A。
7.(0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8.(0分)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解析: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 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振动频率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9.(0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
解析:A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0分)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
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
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解析:A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故A正确;
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和材料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叫噪声,故铿锵的鼓声可能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1.(0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解析:C
A.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影院墙壁的小孔可以吸收声波,从而减小(减弱)回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振动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时,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0分)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频率减小
B.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响度减小
C.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音色改变
D.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声速改变
解析:B
A.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高的位置检测,由A波形图和B波形图可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故A错误;
B.A波形图比B波形图振幅变小,所以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变小,故B正确;
C.声音由长笛发出,发声体不变,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室内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声音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3.(0分)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4.(0分)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有一段长18m的铁管,将你的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请人在另端敲击一下,请通过计算后判断你能听到击声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
解析:A
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1
1
18m
0.003s 5200m/s
s
t
v
==≈
2
2
18m
0.053s 340m/s
s
t
v
==≈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0分)黑匣子是用来记录飞机飞行中各种数据的装置,一旦出现空难,只要找到黑匣子,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黑匣子装备了水下信标,一旦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超声波脉冲。
从中我们可知()
A.超声波脉冲可以被人耳直接听到
B.超声波脉冲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慢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根据超声波的特点求解。
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超声波脉冲人耳直接听不到,故A项不符合题意;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超声波脉冲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项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脉冲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声波脉冲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更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超声波也是声波。
二、填空题
16.(0分)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解析:振动 空气 信息
[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0分)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
医生给孕妇做B 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
解析:噪声 能量 信息
[1][2]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噪声可以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这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医生给孕妇做B 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18.(0分)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m/s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 m ,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解析:17
[1]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 s 。
[2]根据回声测距的原理,声音从发出到人接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11340m s 0.1=17m 22
s vt ==⨯⨯ 故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要大于17m ,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19.(0分)某同学在学过声音的特征以后,到学校物理实验室借了两个不同的音叉,用同一示波设备,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了四次实验的波型图,如图A 、B 、C 、D 所示。
A . B .
C .
D .
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知,在上述四个波形图中,响度较大的是 ________ 两图,音调较高的是 ___ 两图。
解析:BC BD
[1]比较A 、B 、C 、D 四个图可知,B 、C 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相等,并且最大,所以B 、C 的振动幅度相同,并且大于A 、D ,故B 、C 的响度较大。
[2]比较A 、B 、C 、D 四个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 图物体振动了1次,B 图物体振动了2次,C 图物体振动了1次,D 图物体振动了2次,故B 、D 物体的音调高。
20.(0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 内振动了72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 ,人类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解析:不能 超声波
[1]昆虫的翅膀在1 min 内振动了720次,所以翅膀振动的频率:
72012Hz 160s
f ==⨯次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 ~20000Hz ,12Hz 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装置.
21.(0分)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蝙蝠能发出____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解析:次声波 超声
[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时发出的是次声波,而亚声的频率低于20Hz ,所以亚声属于次声波;
[2]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
22.(0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
用激光测距仪从地球发射激光到达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 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 ,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__km 。
(取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相等)
解析:3×108 53.8410⨯
[1] 真空中的光速:
v =3×108m/s
[2] 激光返回总路程:
s =vt =3×108m/s ×2.56s=7.68×108m
地月距离为:
8857.6810 3.8410 3.84101122
m m k m s =⨯⨯=⨯=⨯ 23.(0分)如图所示, 交警正利用某种速度测定器来探测公路上汽车是否违章超速, 该仪器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下同)的相关原理工作的;现代科学家已成功研制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从而预报海上风暴,这种声音的频率_______(选填 “高于”或“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解析:超声波 次声波 低于
[1] 速度测定器中用到的是超声波测距的原理;
[2] 风暴会产生次声波,人们利用次声波的接收预报风暴;
[3]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 到20000Hz ,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为次声波,因此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24.(0分)蝴蝶飞行时5s 内翅膀振动20次,则频率是___,人类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解析:4Hz 不能
[1] 根据数据可知,蝴蝶飞行时的频率是:
2045次Hz s
f == [2] 人的听觉范围在20到20000Hz ,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25.(0分)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s 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析:能量 信息 9
[1]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3]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 =2×6.75×103m=1.35×104m ,
由v =s t 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 =s v =41.3510m 1500m /s
⨯ =9s . 26.(0分)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 ,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解析:5 ×103
由s v t =得,光运动15km 所用时间:3581510m 510s 310m /s
s t v -⨯===⨯⨯;光传播所用时间为5×10-5s ,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看到光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大约等于声音传播所用时间,因此用315000m 1.510m /s 10s
s v t ===⨯声,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合理的. 三、解答题
27.(0分)如图所示,备受关注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当CRH3A 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 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 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
解析:(1)560m ;(2)216km/h .
(1)根据v=s t 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v 声t=340m/s×4s=1360m ;动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s 声−s 0=1360m−800m=560m ;
(2)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s 车=s 0−s=800m−560m=240m ;动车的速度:v 车=s t 车
车=240m 4s
=60m/s=216km/h . 28.(0分)某同学乘座的汽艇面对一座高崖,他向高能大喊声,经5s 后听到回声(15℃空气中),问: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水不流动)
(2)若汽艇以20m/s 的速度背离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多远? (水不流动) 解析:(1)850m ;(2)800m
解:(1)若汽艇静泊水面,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等于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12
t =
×5s=2.5s 他到高崖的距离 s =vt =340m/s×2.5s=850m
(2)若汽艇背离高崖驶去,喊叫时离高崖的距离
12
s '=⨯(s 声-s 艇)=12×(v 声t -v 船t )=12×(340m/s×5s-20m/s×5s)=800m 答:(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850m ;
(2)若汽艇以20m/s 的速度背离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800m 。
29.(0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鸣笛后2s 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30m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笛声2s 通过的路程;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4)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解析:(1)15m/s ;(2)680m ;(3)355m ;(4)325m
(1)汽车行驶的速度:
v 车=
30m 2s
s t =车=15m/s ; (2)笛声2s 通过的路程:
s 声=v 声t =340m/s×2s=680m ;
(3)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
2s =s 1+s 2,
s=1
2
(s车+s声)=
1
2
(30m+680m)=355m;
(4)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
s′=s-s车=355m-30m=325m.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5m/s;
(2)笛声2s通过的路程为680m;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355m;
(4)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325m.
30.(0分)—辆小汽车沿直线匀速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740m处鸣笛,司机经4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120m;(2)30m/s
(1)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s车=2s-s声=2×740m-1360m=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
v车=
120m
=30m/s
4s
s
t
==
车.
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20m;
(2)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