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临安春雨初霁》课件3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钗头凤》 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 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 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 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 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 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 优美,意韵十足。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陆游也曾重沈园。游 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 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 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 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千古绝唱。
勇敢 才华
爱 深情 横溢 国 高洁
2、品读诗歌
走近作者,探究衷肠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 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 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 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 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 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朗 读诗歌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 [90]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 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 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 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 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 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主旨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 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隐藏着诗人无限的伤感与惆怅,那种报国无 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3、陆游诗歌分享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 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 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 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从此陆游开始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能够投身朝廷,报效祖国。 终于,陆游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回报,他成了当时有名的大文豪。而 且他的应试水平也非常高,成了当时公认的状元最大热门。 但不幸的是,陆游遇到了另一个应试人秦损。秦损是秦桧的孙子,秦 桧为了让秦损中状元,将考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结果可想而知,陆游 被淘汰出局。当时,所有的人都对此气愤不已。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 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 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 ,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 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 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 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 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 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 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 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 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 的厌倦。
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 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
两年后,一位叫做王炎的官员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令 陆游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封《平戎策》。不久后,陆游来到了王炎的军幕,并且据守 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一带巡逻。
而这次经历,是陆游第一次亲临抗金前线,也是陆游人生中唯一一次报效祖国的 军事实践。
当时,大散关一带经常有猛虎出没。 这一天,陆游正带着一行人,顶着风雪沿路前行。突然,众人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血 腥味,并伴随着阵阵的虎啸声。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头吊睛白额大白虎。 众人大喊:注意防虎!但是话音刚落,老虎就已经冲了过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陆游竟然挺身下马,提着长剑冲向了老虎。陆游杀气腾腾, 气势冲天,连老虎也被震慑住,动作为之一缓。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陆游用剑扫向老 虎的四肢,将老虎掀翻在地,接着握住剑柄,用剑尖对准老虎的肚子,大喝一声,狠狠 了刺了下去。老虎的身体瞬间被刺穿,鲜血撒了一地。 但此时的陆游,却仍然意犹未尽。原来他将这头猛虎想象成金人,不停的用剑狠狠 的刺向老虎,每一剑都血溅三尺,不仅染红了雪地,也染红了陆游的衣襟。 众人望着英姿挺拔,杀气冲天的陆游,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陆游也将此事写在了诗中: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 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 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 才便是德,陆游为孙姓女子写墓志时也说过,才藻非女子 事也),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 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 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都城绍兴府皇家 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 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 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 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 在太平之世。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
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
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
于言外。
用典写悲愤
小结 :结合诗意,揣摩诗人多重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
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 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 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 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 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陆游千古绝唱《钗头凤》 陆游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பைடு நூலகம்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 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 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 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 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 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 得的精品。
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首联: 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以讽喻笔法写无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 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忧 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 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 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 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 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 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 《沈园》二首。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虚实相生显愁情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
恬静的境界,
生活细节现悲情
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诗开篇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
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
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
不久后,秦桧去世,陆游也步入官场。 做官之后,陆游每天想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抗金。陆游多次进谏抗金,并提出了很多 抗金策略。可惜当时的皇帝昏庸,朝廷也多是主和派,因此陆游四处碰壁,仕途非常的 坎坷。
尽管如此,陆游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的抗金,也因此被一贬再贬, 最终被罢官。 直到4年以后,陆游再次被任免,重新为官。这让陆游的精神为之一振,而此时的陆游 已经44岁了。
1、陆游的故事
陆游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以来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其 实,历史上真实的陆游,超出人们的想象。
陆游出生在北宋摇摇欲坠的时候,当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 生火热之中,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仇和国恨交织在 一起,也让陆游从小就立下一个志向:把金人赶出这片土地。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 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 清香。
除夜雪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及朝
清卖
明杏
可
到 家 。
花
。 素 衣
莫 起 风 尘
叹 , 犹
小 楼 一 夜 听 春 雨 ,
深 巷 明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唐琬的《钗头凤》 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 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 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 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 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 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 优美,意韵十足。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陆游也曾重沈园。游 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 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 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 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千古绝唱。
勇敢 才华
爱 深情 横溢 国 高洁
2、品读诗歌
走近作者,探究衷肠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 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 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 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 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 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朗 读诗歌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 [90]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 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 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 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 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 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主旨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 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隐藏着诗人无限的伤感与惆怅,那种报国无 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3、陆游诗歌分享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 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 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 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从此陆游开始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能够投身朝廷,报效祖国。 终于,陆游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回报,他成了当时有名的大文豪。而 且他的应试水平也非常高,成了当时公认的状元最大热门。 但不幸的是,陆游遇到了另一个应试人秦损。秦损是秦桧的孙子,秦 桧为了让秦损中状元,将考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结果可想而知,陆游 被淘汰出局。当时,所有的人都对此气愤不已。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 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 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 ,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 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 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 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 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 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 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 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 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 的厌倦。
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 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
两年后,一位叫做王炎的官员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令 陆游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封《平戎策》。不久后,陆游来到了王炎的军幕,并且据守 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一带巡逻。
而这次经历,是陆游第一次亲临抗金前线,也是陆游人生中唯一一次报效祖国的 军事实践。
当时,大散关一带经常有猛虎出没。 这一天,陆游正带着一行人,顶着风雪沿路前行。突然,众人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血 腥味,并伴随着阵阵的虎啸声。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头吊睛白额大白虎。 众人大喊:注意防虎!但是话音刚落,老虎就已经冲了过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陆游竟然挺身下马,提着长剑冲向了老虎。陆游杀气腾腾, 气势冲天,连老虎也被震慑住,动作为之一缓。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陆游用剑扫向老 虎的四肢,将老虎掀翻在地,接着握住剑柄,用剑尖对准老虎的肚子,大喝一声,狠狠 了刺了下去。老虎的身体瞬间被刺穿,鲜血撒了一地。 但此时的陆游,却仍然意犹未尽。原来他将这头猛虎想象成金人,不停的用剑狠狠 的刺向老虎,每一剑都血溅三尺,不仅染红了雪地,也染红了陆游的衣襟。 众人望着英姿挺拔,杀气冲天的陆游,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陆游也将此事写在了诗中: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 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 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 才便是德,陆游为孙姓女子写墓志时也说过,才藻非女子 事也),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 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 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都城绍兴府皇家 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 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 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 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 在太平之世。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
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
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
于言外。
用典写悲愤
小结 :结合诗意,揣摩诗人多重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
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 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 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 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 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陆游千古绝唱《钗头凤》 陆游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பைடு நூலகம்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 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 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 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 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 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 得的精品。
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首联: 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以讽喻笔法写无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 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忧 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 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 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 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 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 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 《沈园》二首。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虚实相生显愁情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
恬静的境界,
生活细节现悲情
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诗开篇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
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
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
不久后,秦桧去世,陆游也步入官场。 做官之后,陆游每天想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抗金。陆游多次进谏抗金,并提出了很多 抗金策略。可惜当时的皇帝昏庸,朝廷也多是主和派,因此陆游四处碰壁,仕途非常的 坎坷。
尽管如此,陆游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的抗金,也因此被一贬再贬, 最终被罢官。 直到4年以后,陆游再次被任免,重新为官。这让陆游的精神为之一振,而此时的陆游 已经44岁了。
1、陆游的故事
陆游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以来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其 实,历史上真实的陆游,超出人们的想象。
陆游出生在北宋摇摇欲坠的时候,当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 生火热之中,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仇和国恨交织在 一起,也让陆游从小就立下一个志向:把金人赶出这片土地。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 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 清香。
除夜雪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及朝
清卖
明杏
可
到 家 。
花
。 素 衣
莫 起 风 尘
叹 , 犹
小 楼 一 夜 听 春 雨 ,
深 巷 明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