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
谭建新;何剑良
【摘要】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Guangxi industry scale,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energy is growing fast.In order to improve Guangxi energy effective,Guangxi should be on the way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ositively,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and supervision of energy-saving work.%随着广西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工业能源密度下降,技术效应贡献很大,而结构效应促使能源密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过快增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的能源效率,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工作激励和监管。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4页(P43-46)
【关键词】能源强度;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结构优化
【作者】谭建新;何剑良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广西南宁530003;广西平南县委组织部,广西贵港5373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21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广西节能减排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各地纷纷拉闸限电,不仅针对高耗能企业,而且影响其他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很大比重,研究工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探索长效节能机制。
国内外学者对广西能源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个方面,如匡爱民
[1]107-109、靖冬铌[2]64-66、冯金丽[3]84-88、杨耀忠[4]18-21,但对广西工
业能源消费进行研究的尚少。
1 广西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1.1 工业能源消费整体情况分析
1.1.1 工业能源消费量分析
从消费量来看,2000~2009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很快,从2 032.12万吨标
煤增长到了5 182.15万吨标煤(见图1),共增长了约155%;广西能源消费总
量从2 669.34万吨增长到7074.96万吨,平均每年增长440.56万吨,总计增长
了约165%。
工业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与广西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趋势一致,其相关度达到了99.8%。
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04年,达到了
26.07%,其次是2003年,其增速达到了16%,远远超过了广西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此外还有2007年、2008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
也超过了广西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
图1 2000~2009年广西能源消费情况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0)。
1.1.2 工业能源消费比例分析
从能源消费量所占比例来看,2000~2009年,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在1.54%~2.19%之间波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较大,在72.84%~
76.43%之间波动,第一、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在
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都超过了70%,在71.95%~76.13%之间波动,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在98.78%~99.81%之间波动,工业能源消费量所占比重的波动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所占比重的波动一致,决定着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的波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速度比较快;居民消费及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总体上也略有上升(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0)相关数据计算。
?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所消费的能源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高,但是从能源消费量还看不出能源利用的效率,因为工业产值对GDP的贡献也可能是最大的,因此有必要对工业的能源密度进行考察(见表2)。
1.1.3 工业能源密度分析
所谓能源密度:又称为能源强度,用单位GDP的消费的能源量来衡量。
能源密度的数值越大,能源效率越低;能源密度的数值越小,能源效率越高。
从能源密度来看,2000年广西经济整体的能源密度是1.28吨标准煤/万元,到2002年能源密度最小,是1.20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能源密度最大,是1.43吨标准煤/万元,以后几年的能源密度逐年下降,这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密切相关。
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的能源密度最小,在2000~2009年中,第一产业能源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农业中的机械化程度提高,能源使用量增加有关,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在0.09~0.15吨标煤/万元之间波动。
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源密度最低,其能源密度2009年最小,为1.87吨标煤/万元,能源密度最大的是2000年,为2.78吨标煤/万元,能源密度基本呈现出先下降,然后上升,最后又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能源密度居中,其能源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40吨标煤/万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0.49吨标煤/万元,这与第三产业中资
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相关,如银行用自动提款机、自动存款机替代柜员的劳动,第三产业2000年能源密度最小,为0.40吨标煤/万元,2006年能源密度最大,为0.56吨标煤/万元,期间虽有波动,但波幅不是很大。
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能源密度最大。
2000年工业能源密度最大,达到了3.32吨标煤/万元,2009年能源密度最小,为2.20吨标煤/万元,能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与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密切相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的能源密度最大,能源效率提高速度比较快,提升的空间比较大,而第一、三产业的能源密度相对较小,但是有上升趋势,所以GDP中,第一、三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对提高,有利于整体能源密度下降、能源效率提升,但是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注意控制第一、三产业能源密度的上升。
表2 2000~2009年广西各产业能源密度(单位:吨标煤/万元)资料来源:根据
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0)相关数据计算。
?
注:在计算能源密度的时候,为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对各年的GDP以2000年
为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
1.2 工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从工业内部来考察各大类行业的能源密度(见表3),在2000年制造业的能源密度最大,为7.19吨标煤/万元,2009年能源密度下降为2.60吨标煤/万元,能源
效率提高了大约63.8%;其次是采矿业的能源密度,其能源密度从2000年的
3.48吨标煤/万元下降到了2009年的0.73吨标煤/万元,效率提高了79.0%左右;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源密度最小,2000年为2.97吨标煤/万元,2009年下降到了0.86吨标煤/万元,能源效率提高了71.0%左右。
能源消耗系数是指行业消费的能源所占的比重除以行业产值所占的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反映该行业是否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大于1就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即1%的
产值所消耗的能源超过了1%,否则不是。
虽然两者的意义有区别,但在同一时间段里,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耗系数的排序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审视,一个是指标反映的能源利用的绝对效率,一个指标反映的是能源利用的比较效率。
从能源消耗系数看,工业中三大行业只有制造业能源消耗系数大于1,是能源密集型行业。
表3 工业内部各大类行业能源密度和能源消耗系数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0)相关数据计算。
?
注:由于工业各行业的产值的数据资料很难获得,表3、4使用《广西统计年鉴》(2001、2010)中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中的行业当年价格水平下的产值来替代,一是因为它所统计的是大中型企业的行业产值,小企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很小,接近于所有企业的行业产值;二是用这个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虽然都偏大了点,但并不影响行业能源利用绝对效率和相对的效率的比较;三是计算能源密度用当年价格水平下产值,并不影响同年度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从工业内部的细分行业来考察,2000年能源密度大于整个工业的能源密度的子行业有9个行业(见表4左边前9位),其能源消耗系数都大于1,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到2009年,能源密度大于整个工业能源密度的子行业只有6个行业(见表4右边前6个子行业),也是2009年能源消耗系数大于1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减少了3个能源密集型行业,它们分别是煤炭的开采与洗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
2000年能源效率高的10大子行业中有7个在2009年仍然是能源效率最高10大子行业中(见表4后10大子行业),只有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被化学纤维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所取代。
表4 工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密度(单位:吨标煤/万元)和能源消耗系数?
2 工业能源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业能源密度影响因素模型
其中E表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Q表示工业增加值(亿元),
将E和Q分别按照行业进行分解,得到:
其中ei表示第i个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qi表示第i个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
加值的比重。
由式(2)可以看出工业能源密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行业能源密度,反映了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即技术因素;另一个因素是行业结构,反映各行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即结构因素。
因此,对工业能源密度的分析,应着眼于对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变化对工业能源密度影响的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2.2 工业能源密度的结构分析
基于因素分解分析方法,选取了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和行业结构数据,应用式(4)(5)进行测算,分析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密度变化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见表5)。
表5 工业能源密度变化中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
计年鉴》(2001、2006、2009、2010)相关数据计算。
?
工业能源密度从2000年的6.27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4.30吨标煤/万元,下降了31.54%,其中结构效应是19.44%,技术效应是-50.34%,也就是说工业
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高耗能的行业比重上升,不仅没能使能源密度下降,反而提高了19.44%,同时由于技术进步,使工业内部一些行业能源密度下降导致整个工业能源密度下降50.34%。
即结构效应降低了能源效率,技术效应提高了能源效率。
同样,2008年、2009年工业能源密度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61.28%和63.54%,结构效应分别是19.60%和20.33%,技术效应分别是-79.25%和-
82.27%。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效应带来的,而结构效应不仅没使能源效率提高,还降低了能源效率,说明广西近年来高耗能产业产值的比重有所上升。
3 阻碍工业能源密度进一步下降的原因分析
3.1 工业规模增大,重化工业发展快造成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广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拉动,2000年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29.6%,2009年上升到36.9%,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
业法人企业)增加值仅为834.9亿元,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就达到2265.1亿元(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06,2010)),工业规模不断
扩大,由于工业的能源密度高于第一、三产业的能源密度,所以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致使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200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52.1%,以后各年持续增长,2009年,重工业达到64.7%(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0)数据
计算。
),重工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
3.2 能源密集型行业能源消费量上升,阻碍了工业能源密度下降
广西工业内部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比重增长。
如2000年,能源密度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能源密度为27.37吨标煤/万元,2000年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增加值的5.97%,2009年上升到了7.05%,其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密度是25.19吨标煤/万元,其增加值比重从2000年的3.19%上升到2009的9.61%,虽然它们的能源密度有所下降,但还是2009年工业内部行业中
能源密集型产业(见表4)。
能源密集型行业能耗上升是工业能源消费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3.3 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增长,加大了行业结构调整压力
2009年,工业内部大行业制造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见表3),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了104.44%,高于全区的平均增长率85.83%(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9、2010)数据计算。
)。
投资偏重于能源密集型行业,进一步促进了高耗能行业的扩张,使工业行业结构调整面临更大的压力。
4 对广西经济节能降耗的启示
按照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广西能源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阻止能源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的高投资增长率,对广西经济发展中节能降耗有重要的启示:
4.1 优化产业结构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
实证结果表明,广西工业的能源密度比第一、三产业的能源密度大,同时,工业密度的下降结构效应反而提高了能源密度,通过结构调整降低能源密度的潜力较大,结构调整在广西未来的能源效率的提高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首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其次,对工业要积极调整其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行业,降低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以此来降低工业能源密度。
4.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等低耗能产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提高结构效应对节能的贡献,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高耗能产业以提高技术效应对节能的贡献;严禁投资新建或扩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缺乏能源、环境支撑条件的高能耗生产项目,从根本上杜绝高耗
能高污染的项目。
4.3 加强节能工作激励和监管
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行业能耗标准,实施行业能源效率领跑机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通过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加大投入,加快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节能工程师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除此之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和生活用能亦呈上升趋势,政府机构节能示范,普及节能产品和设备,倡导一种与能源发展相协调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全社会的节能水平[5]7-10。
【相关文献】
[1]匡爱民.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J].企业经济,2008(10).
[2]靖冬铌,程林.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冯金丽,詹浩勇,华喜波.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
[4]杨耀忠.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广西节能,2009(3).
[5]秦哲,徐高田,赵军,赵朋卫,李庆.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与降低能耗的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