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2.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3. 能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
难点:在孟德尔遗传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遗传图解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加深对孟德尔遗传学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孟德尔生平介绍的资料,
学生准备: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预习新课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复习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
状,假设: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双眼皮和
单眼皮这一对相对性状,父亲是双眼皮,母亲
是单眼皮,他们的基因是如何传给子代的呢?
那么受精卵中Aa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呢?
这类问题在遗传中很普遍,真理来自实践,不
能仅靠推测,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下
面我们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开
遗传的秘密。

出示生殖过程染色体变化图:
提问: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结果是什么样,请同学们尝试画出来。

1.孟德尔简
介:
2.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孟德尔简介:
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奥地利人。

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从小爱劳动,喜欢
自然科学和数学。

孟德尔在1856年开始了一
系列的豌豆实验,在八年时间里他一共研究了
28000株豌豆,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为遗
传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孟德尔研究杂交时,他选用的材料是具有明显
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

2.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条
件下,豌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容易获得纯
种豌豆.结果更可靠。

(2)豌豆的相对性状很明显,这些性状能够
稳定地遗传下去,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
析。

如他选用了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黄粒与
学生了解孟德尔的事迹
学生了解孟德尔选择豌豆
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
3.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
4.孟德尔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解释绿粒等性状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研究相
对性状的遗传。

3.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
(1)将高茎豌豆种子和矮茎豌豆种子种植下
去,长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

(2)在豌豆自花传粉前,把矮茎豌豆的花粉
授给去掉雄蕊的高茎豌豆(或反之)。

(3)一段时间后,收获了杂交后的豌豆种子
(杂交子一代)。

(4)孟德尔将杂交后的豌豆种子种下去,发
现长出的全部是高茎豌豆。

4.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子一代只表
现出高茎一个性状,那么,矮茎是不是就此消
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
孟德尔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

孟德尔又把子一代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
去,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
曾经被遗忘了的矮茎又出现了,并且高与矮的
比例约为3:1。

孟德尔又做了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圆粒豌豆
和皱粒豌豆等杂交实验,都得到了类似的结
果。

这些奇妙的现象怎么解释呢?结合这些资料
思考以下问题:
1.想一想子一代为什么都是高的?矮茎的性
状为什么不见了?
2.把子一代杂种高茎豌豆种下去,子二代却有
高有矮,矮茎的性状又出现了,这说明什么?
经过大量的统计和深入的深刻,他认识到这绝
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
遍现象,孟德尔对这些实验现象做出了解释。

(一)首先他做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推测:他
认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
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
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叫
隐性性状。

例如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
豆杂交时,产生的子一代全是高茎豌豆,那么
高茎豌豆就是显性性状,但是矮茎豌豆在子二
代中又出现了,所以矮茎的性状并没有消失,
只是被隐藏起来了,所以矮茎的性状是隐性性
状。

(二)孟德尔对这些相对性状又进行了分析
研究,进一步作出了推想:在细胞内部有遗传
因子决定着生物的性状,这些遗传因子后来被
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的过程
结合这些资料思考问题:
明确孟德尔遗传学理论
人们称为基因,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D)表示,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

(三)孟德尔又作出更大胆的推想,他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
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下面我们用遗传图解来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亲代高茎的基因为DD,矮茎的基因型为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进入生殖细胞,形成的受精卵基因为Dd,发育成子一代的基因也为Dd,所以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d控制的性状为高茎,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或Dd),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

体细胞中成对的每条基因对性状发育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决定性的作用,如基因组成为DD和Dd时,都含有显性基因,因此都表现为高茎,无显性基因的豌豆植株(dd)表现为矮茎。

(四)孟德尔把子一代高茎(Dd)种下去,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有高茎也有矮茎,不过矮茎要少的多,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遗传现象怎么解释呢?下面我们用遗传图解来说明。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有含D的基因,有的含d的基因,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当含D的精子与含D的卵细胞结合时,形成但DD 的受精卵,当含D的精子与含d的卵细胞结合时,形成但Dd的受精卵, 当含d的精子与含D的卵细胞结合时,形成但Dd的受精卵,
当含d的精子与含d的卵细胞结合时,形成但dd的受精卵,子二代决定豌豆高矮的基因组成有DD、Dd、dd三种,表现出的性状有高茎也有矮茎。

对此孟德尔的解释是
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虽然不表现隐性基因d 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去。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孟德尔的解释是正确的,这些遗传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后人尊称孟德尔为“遗传学之父”。

通过遗传图解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作出解释
课堂小结小结: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3.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用DD、Dd表示,隐性
性状的基因组成用dd表示
4.基因组成为Dd时,虽然隐性基因d控制的
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5.基因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纯种个体杂交后,子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就是显性,如用纯合子高茎AA与纯合子矮茎
aa杂交,子代表现出高茎,则高茎为显性性
状。

(2)杂合体(Aa)杂交后,子代新出现的性状
就为隐性。

如高茎Aa与高茎Aa自交,子代
出现高茎和矮茎,则矮茎是新出现的性状为隐
性。

(无中生有,“有”为隐,指亲本没有的性
状,子代却表现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
达标练习 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二代的基因
型数量,表现型数量和高茎豌豆所占的比例分
别是()
A. 二种,三种,25%
B. 三种,
二种,75%
C. 三种,三种,50%
D. 三种,
二种,50%
2. 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
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
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A. aa
B.AA或Aa
C. Aa
D. Aa或aa
3.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
为aa的砧木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
组成分别为()
A.接穗的性状,AA
B. 砧木的性
状,aa
C. 接穗的性状,Aa
D. 砧木的性
状,Aa
4.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
性状
B.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起掩盖作用
C.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 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
5.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之分
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
因控制的性状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简介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d)
2.显性性状(高)隐性性状(矮)
3.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