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船的鸟》
李娜老师的这节《搭船的鸟》,个人非常喜欢,觉得可借鉴的地方很多。
《搭船的鸟》执教者:李娜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描写翠
鸟的语言,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3.初步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用观察记录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引出“鹦鹉”“翠鸟”“观察”二、学习探究,出示自学提示三、交流品析,感悟观察四、观察拓展,写话练习五、运用方法,布置作业我的收获:
李娜老师这节课优点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方面一、基于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
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包含《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所选的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感受到李老师在备课时,关注到了整个单元,所以很清楚的明白这一课在本单元承担的教学作务,所以教学目标清晰,且能轻松有效地完成。
二、关注语文要素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
李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作者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对翠鸟进行了细致观察,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是细致观察的。
引导学生从翠鸟“外形的美丽”和“捕鱼时的敏捷”圈画体会,然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仔细观察的方法:要有序观察,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持续观察,观察时还要结合内心感受。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我觉得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观察记录单”的运用,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之下,变成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学习方法运用方法的一个很好的支架。
而且李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示目标明确具体:要求同学们看学习提示,自由朗读,了解学习要求。
然后拿出观察记录单,认真进行默读学习,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自学提示: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对翠鸟进行了细致观察,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是细致观察的。
2. 先自己动笔圈划做标记,然后填写到观察记录单上(观察所得一栏),再和同桌交流。
因为李老师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力,充分的自主学习、同伴交流的时间,所以学生班级汇报时都很精彩,几乎都在教师预设范围之内。
这也是因为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
四、尝试拓展运用学习“翠鸟的外形”这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观察要抓住特点”的时候,李老师很巧妙地补充《翠鸟》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写到了翠鸟漂亮的外形)那不同的作者,为什么都写到了同样的方面呢?自然巧妙地让学生知道,原来观察事物要抓住它的特点。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节选精读课承载的任务就是教方法。
教学“翠鸟捕鱼”这一部分,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系列动词的生动运用。
李老师将学生习得的这一方法,在课堂上当堂运用,出示“黑熊滚球”的视频,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能用上一系列的动词进行生动描写。
一课一得一落实,可谓是扎实有效。
当然,课上得很精彩,除了以上几点,最主要的就是教师个人素质很高。
精彩的导入同学们,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词语猜猜猜。
第一组:红缨帽绿战袍学人语(鹦鹉)提问“鹦鹉”这两个字你怎样快速记住的?第二组:鲜艳迅速捕鱼(翠鸟)提问“翠鸟”的“翠”在书写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第三组:有目的仔细看(观察)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除了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搭船的鸟》,去感受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三组词能看出是教师精心挑选的,而且很巧妙地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很赞!)巧妙的过度你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发现后)你看像这样从整体到局部,这就是有序观察,是细致观察的好方法。
不同的作者,为什么都写到了同样的方面呢?看来,观察事物要抓住它的特点。
作者因为细致观察而喜欢上翠鸟,我们因作者细腻的描写而喜欢
上翠鸟,说明观察很重要。
这只翠鸟给“我”带来的惊喜与好奇,也给作者寂寞的旅途增加了快乐,都与源自于作者细致观察、用心感受。
……类似这样语言很多,再加上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让人感觉课堂行云流水般,就在师生一问一答间,就在学生静静地思,美美的读,精彩的说,流畅的写中,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也特别喜欢李娜老师的板书设计,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从内容到方法层层递进,直到最后完美绽放。
反正学习的地方真得挺多。
思考:本单元的教学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美,只是缺乏发现美得眼睛。
如果能引导学生体会到我们为什么要细致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联系本单元“习作,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有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吧。
是不是会更好呢,且作思考。
题外,我们五年级第五单元提到了“细节和场景”,意外发现《搭船的鸟》中也有场景描写可借鉴哦:
你看,他写自己坐在船上的那个场景。
我们(他和母亲)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这个场景的描写很有动态感。
他和母亲坐在
乌篷船的船舱里,所以雨的声音是听到的。
沙啦、沙啦,不是狂风暴雨,但雨也不小。
雨点打在篷上,或者斜拍在船舱的两侧,有力度,却也能享受雨的歌唱。
船夫披着蓑衣可能是一上船的时候就见到的,也可能是小朋友在东张西望地时候看到的,但船夫在船后用力地摇,小家伙却不会一直盯着,那是身体感受到的船的震动。
你看,写清楚这个场景,要调动耳朵,眼睛,和身体的多个感官,当人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的时候,画面就会动起来。
接着看第二个场景——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个场景是在写翠鸟捕鱼有多快。
如果我们看它“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飞起来,一口就把鱼吞下去”,就可以知道翠鸟真是一个捕鱼的高手,这一系列的动作有多连贯,它的动作就有多敏捷。
作者是怎么写清楚这个场景的呢?——分镜头。
我们把这个场景分解一下。
画面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画面二: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画面三: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看见没?原来这一串连贯的动作是由三个镜头组成的。
当我们把一个场景进行切分,分成几个画面,把每个画面都写清楚,再连贯起来,这个场景就会很连贯并且很生动。
总之,要想学会场景描写还得多加练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