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12700)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制:三年,修满不少于170学分,采用2+1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徳、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掌握农业机械化专业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农业机械化专业行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掌握满足农业机械化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农业机械化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能力。

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2)阅读零件图纸的制图知识。

(3)掌握机械技工工艺基础知识。

(4)掌握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2.能力结构
(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阅读和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

(3)机械零件的加工;
(4)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

(5)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心灵。

五、毕业标准
1.学生修满不少于170学分。

2.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必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实习成绩合格。

六、课程设置
(一)文化基础课
1.法律基础知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不仅做到自觉地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职业劳动者。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通过讲座的形式,分析本专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创业精神。

3.哲学基础知识: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思想观念,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奠定思想基础。

4.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有关经济、政治的基本方针、政策,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筑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国内外各种社会问题,这其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5.语文应用文:通过范文讲读、语文知识讲练和作文,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具有现代语言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范文和文言文的能力。

6.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函数、三角、空间直线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7.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法、词汇和适当的课文,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拼读基本正确,拼写基本熟练。

掌握一定数量词汇,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

熟练运用词典,能够阅读和翻译简易科技文章的能力。

8.物理: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使用仪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讲授计算机的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Windows系统,多种计算机语言及网络知识,通过上机操作,初步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10.体育与气质训练:以田径、体操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为主,进行教学和训练,结合讶授体育卫生知识,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争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二)专业基础课
12.机械制图:主要讲授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绘制比较复杂的机械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的技能。

13.机械基础:主要讲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铸、锻、焊、机加工、钳工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识别材料的能力。

主要讲授光滑圆柱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与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链、螺纹和齿轮公差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零件几何精度互换和公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定义,学会查表,正确运用标准公差,以及常用量具的使用。

14.机械CAD:学习机械 CAD的基本命令、二维绘图基础图形编辑、图形文件的组织与管理。

15.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部分主要讲授直流电路、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及交、直流电机等内容。

电子学部分主要讲授晶体管的基本知识、交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稳压电路、脉冲数字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等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从事电气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三)专业课
16.汽车拖拉机原理:主要讲授汽车、拖拉机的基本构造,各个系统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知识,通过实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7.汽车拖拉机电路原理:主要讲授汽车、拖拉机电气设备的用途,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和维护修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常用电气线路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排除能力。

18.农机维修:主要讲授拖拉机发动机、底盘及附属装置的维护知识和一般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修理设备的能力及换件修理的技能。

19.机械加工技术:掌握砂型铸造的方法、了解的机加工原理和方法、熟悉机加工工艺的制定及常见的定位方法。

20.农机运用:主要讲授农业机组运用原理,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拖拉机汽车试运转、技术维护保养、检测技术、综合性故障分析、油料等内容。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机车技术状态的分析鉴定能力。

21.农业机械:结合本区特点讲授耕、耙、播、收、植保、排灌以及畜牧机械加工等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维护知识。

22.企业管理:主要讲授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对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作必要的介绍。

(四)选修课
23.心理健康与美育教育: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基本知识,掌握心理自我调适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为将来学习、工作、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具备基本的美学知识,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24.农机安全监理:主要讲授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农业机械的操作规程,交通规则,以及国家对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5.农机新技术:以现代检测技术为主,主要讲授现代科技在农机行业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与车辆有关的检测标准、运行安全技术指标,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对拖拉机、汽车进行检测和分析。

26.农副产品加工:针对我省实际学习有关食品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有关食品加工机械进行生产和对其进行日常维护。

七、实践教学
(一)制图测绘:测绘装配体(10个零件左右,不包括标准体)。

要求学生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

使学生掌握一般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测验技能。

(二)金工实习:以钳、焊、车工为主,要求基本掌握上述三个工种的操作要领和安全规程,对铸、锻、铆和其它机械加工的操作有初步了解。

(三)驾驶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寻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辆的驾驶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取相关国家通用的驾驶执照。

(四)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农业机器结构、性能的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改进现有设备(如作业机械的工作部件、传动机构、驱动形式;动力机械的传动机构等),或重新设计现有设备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五)汽拖拆装:通过对国产常用拖拉机的拆装,使学生了解拖拉机的基本构造和装配关系,掌握正确的拆装顺序和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积累感性认识。

本次教学活动安排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进行,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应有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进行。

同时可进行一些大型综合性实践,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农机运用方面的系统工作能力。

八、教学进程、课时及学分分配表
九、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实践教学共安排2360个学时,分为军训、公益劳动、实验、实训、实习五个方面。

(一)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40学时,1学分。

(二)公益劳动:安排在第1-4学期共100学时,共4个学分。

其中每学期25学时,1个学分。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公益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除验证性项目外,还应有一定的设计开发性项目。

(四)实训:
1.基础实践:
(1)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Word、Excel 、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方法。

具备继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64学时,2学分)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定律及分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电路基本实验,是学生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36学时,2学分)
(3)机械制图
掌握一般电气图的绘制方法。

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102学时,6学分)
(4)机械基础
使学生在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32学时,2学分)(5)机械CAD
要求学生掌握具有利用CAD软件绘图及用CAM软件编制加工程序和能力。

(64学时,4学分)
2.专业实践安排见第八点,学分见第九点。

(五)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安排总学时为1080学时,36周,共36学分。

十、教学计划编制说明
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而制定。

1.在培养规格方面
(1)强调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明确指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是面向面向相关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

2.在能力开发上
将学生的能力开发分为“基本素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3.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
(1)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按照能力开发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应的课程组成,完成相应的能力培养要求。

(2)在思想教育上强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和就业观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树立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基础课程设置上,注重时代性、开放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4)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性、专业性、先进性,突出中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高为特点,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5)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必须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计划中从以下方面进行:入学教育、军训、运动会、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小组活动、专业课程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各类考证的培训等等。

(6)主要课程内容及要求
对于主要课程计划,大多数都安排了实验、课程设计或相关课程的实训、实习课。

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7)实践课课时按每周30学时计算。

按照1周计1学分计算。

(8)每16-18课时为1学分,取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