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荷载规范-冰荷载 2019.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数据,对河流可取三倍河宽(m);
fi—— 河道坡降对流冰块产生的驱拖曳力强度(kPa);
vw,max —— 流冰期内保证率为1%的最大风速(m/s);
A —— 流冰块平面面积(m2)。其中流冰块计算宽度按现场实测资料取,对
于闸门或类似的建筑物,取不大于建筑物跨度;
Υw—— 海水重度(kN/m3);
D —— 水线面处锥体的直径(m);
hR —— 碎冰的下潜深度(m);
—— 锥体底部的直径(m);
A1、A2、A3、A4、B1、B2——无量纲系数,可由图12.0.10-3 查取。图中为冰与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对钢结构可取= 0.15, 对混凝土结构可取= 0.30;为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0.10.1 作用于正锥体上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FH1 = [A1σfh**2 + A2ρwghD**2 + A3ρwghR(D**2-D**2T)]A4
(12.0.10-1) FV1 = B1 FH1 + B2ρwghR(D**2-D**2T) (12.0.10-2) 式中 FH1 —— 作用于正锥体上的水平冰力标准值(kN); FV1 —— 作用于正锥体上的竖向冰力标准值(kN); σf —— 冰弯曲强度标准值(kPa),应根据当地多年实测资料按不同重现期 取值。如无当地实测资料,可按当地有效冰温计算,海冰也可按附录K 中表 K.0.3采用;
K —— 系数,可取0.1倍斜面宽度(m)值;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σf —— 冰弯曲强度标准值(kPa),应根据当地多年实
测资料按不同重现期取值。如无当地实测资料,可按当地有
效冰温计算,海冰也可按附录K中表K.0.3采用;
α —— 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应小于75º。
12. 冰荷载——P.10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12. 冰荷载——P.9
12.0.9 冰排作用于混凝土斜面结构时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
公式计算:
Fh=KH**2σf tanα Fh=KH**2σf
(12.0.9-1) (12.0.9-2)
式中 Fh —— 水平冰力标准值(kN);
Fv —— 竖向冰力标准值(kN);
12. 冰荷载——P.12
12.0.10.2 作用于倒锥体上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FH2 = [A1σfh**2 +(A2ρwghD**2)/9+ (A3ρwghR(D**2-
D**2T)/9)A4
(12.0.10-3)
FV2 = B1 FH2 +(B2ρwghR(D**2-D**2T)/9 (12.0.10-4)
12.0.12 冰的温度膨胀力与结构物形状、刚度、材料、结构对冰的约束 边界条件、冰温、温变率、温变时程等多种因素有关,设计时应结合 具体情况计算。
12.0.13 建筑物迎冰面宜做成斜坡或锥形;柱或墩迎冰面宜做成圆弧形、 多边形或棱角形,并宜在受冰作用的部位缩小迎冰面宽度。
12.0.14 建筑物受冰作用的部位宜采用实体结构,对流冰期的设计高水 位以上0.5m到设计低水位以下1.0m的部位宜采取提高混凝土抗冻性、 花岗石镶面等防护措施。
12.0.8 河港中冰排对桩、墩产生的冰压力标准值,可按第 12.0.8.1款和第12.0.8.2款计算结果的较大值选用,但不应超过
按第12.0.3条计算的挤压冰力标准值。
12.0.8.1 河港中孤立流冰对直立圆桩、直立圆墩的撞击力标准值 可按下式计算:
Fz = 2.22HV (IkAσc)**1/ 2 (KN) (12.0.8-1) 式中 FZ —— 流冰对圆桩、圆墩产生的撞击力标准值(kN);
12.0.10 作用于锥体结构上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2.0.10.1 作用于正锥体上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12.0.10.2 作用于倒锥体上的冰力标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h2 h1
图12.0.10-1 正锥体示意图
图12.0.10-2 倒锥体示意图
α1 α2
DT D
12. 冰荷载——P.11
式中 FH2 —— 作用于倒锥体上的水平冰力标准值(kN);
FV2 —— 作用于倒锥体上的竖向冰力标准值(kN);
——冰弯曲强度标准值(kPa),应根据当地多年实测 资料按不同重现期取值。如无当地实测资料,可按当地有效冰
温计算,海冰也可按附录K中表K.0.3采用;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12.0.8-6)
式中 Fq —— 冰排在桩(墩)前滞留时对桩(墩)产生的冰压力标准值(kN);
fμ——水流对流冰的拖曳力强度(kPa);
vmax —— 流冰期内保证率为1%的最大水流速(m/s);
fv—— 水流对流冰的推力强度(kPa);
Lm —— 沿水流方向的流冰块平均长度,按现场观测数据取值。如缺少现场观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Υw—— 海水重度(kN/m3); D —— 水线面处锥体的直径(m); hR—— 碎冰的上爬高度(m);
DT—— 锥体顶部的直径(m); A1、A2、A3、A4、B1、B2——无量纲系数,可由图12.0.10-3查取。图中为冰 与结构之间的摩擦系数,对钢结构可取= 0.15,对混凝土结构可取= 0.30;为 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75º。
12. 冰荷载——P.6
12.0.7 计算群桩冰力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 适当折减。 (1)桩中心线的横向间距小于8倍桩宽或 桩径; (2)前桩对后桩冰力的掩蔽; (3)冰在各桩前的非同时破坏使各桩冰力 峰值不同时出现; (4)碎冰在群桩间堵塞使群桩变成实体挡 冰宽结构。
12. 冰荷载——P.7
12. 冰荷载——P.4
12.0.4 对B / H≤ 6的直立桩、直立墩,冰的局部挤 压系数I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B/H
0.1
0.1< B/H ≤ 1.0
1.0
1< B/H ≤ 6.0
I
4.0 4.0~2.5之间线性内插 2.5 (1+5(H/B))**1/2
式中 B —— 桩、墩迎冰面投影宽度(m);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H —— 单层平整冰计算冰厚(m); V —— 流冰速度(m/s); I —— 冰的局部挤压系数; k —— 冰与圆桩、圆墩间的接触条件系数,可取0.32; A A—— 流冰块平面面积(m2); σc—— 冰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12. 冰荷载——P.8
12.0.8.2 当河港的流冰块在桩(墩)前滞留时,冰排对桩(墩)产生的冰压力标准值,
12.0.15 结冰期,宜在建筑物附近冰面上凿冰沟;流冰期冰情严重时, 宜采用爆破法或破冰船破冰。
12. 冰荷载——P.15
谢谢
THANKS !
感谢聆听!
12. 冰荷载——P.13
图12.0.10-3 锥体冰力计算无量纲系数 (略)
12. 冰荷载——P.14
12.0.11 与结构冻结在一起的冰因水位升降对结构产生的竖向力应考虑 以下三种情况,并选取其最小值做为设计竖向冰力的标准值。 (1)连接部位的冰与结构间粘结力破坏时产生的竖向冰力; (2)连接部位附近冰剪切破坏时产生的竖向冰力; (3)连接部位附近冰弯曲破坏时产生的竖向冰力。
12. 冰荷载——P.5
12.0.5 冰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应根据当地多 年统计实测资料按不同重现期取值。如无当 地实测资料,对海冰可按附录K中表K.0.2采 用;对河冰,河道流冰开始时可取750 kPa, 最高流冰水位时可取450 kPa。
12.0.6 作用在B/H>6.0的宽结构上的总冰力, 冰的局部挤压系数I可取1.35,并应考虑冰在 结构前的非同时破坏,对冰力进行适当折减;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Fq =(fμ+fv +fi +fμ,a)A
(12.0.8-2)
fμ = 5×10-3 v**2max
(12.0.8 -3)
fv = 0.5× (H /Lm) v**2max
(12.0.8 -4)
fi = 9.2 ×H i
(12.0.8-5)
fμ,a = 0.02×10**-3v**2w,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