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木兰诗》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 合的诗篇。木兰既是现实人物,又是人民理 想的化身。
南北朝诗人
❖ 谢灵运和山水诗、鲍照和七言诗、谢眺和新体诗、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 庾信及北朝诗人
❖ 谢灵运(385-433),他的山水诗观察细致,感受敏锐, 往往真切描绘山水之美,叙事、写景、说理兼长。 开创山水诗派。
❖ 鲍照(414-466),鲍照所拟的《行路难》,以革新 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 并且可以自由换韵。这就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树 立了榜样,开拓了宽广的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 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
❖ 谢朓(464-499),字玄晖,他的名作《晚登三 山还望京邑》: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 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 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 望乡,谁能鬒不变?
❖ 诗中刻画春江日暮景色,词语颇为精警 工丽。“馀霞散成绮”两句,由于李白的赞 美,向来为人们所传诵。谢朓的新体诗,对 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崇高品格,代表作有《饮酒》《杂诗》《读三海 经》。他的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 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他是中国文学史 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后代是人王维、孟浩然、 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人受
他精神品格影响,得到艺术养料。
南北朝乐府民歌
❖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 曲”为主。反映战争、人民疾苦、北方各名 族的尚武精神、爱情生活。北朝乐府民歌代 表作《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称乐府双 壁。
❖ 刘勰(466?-520?),字彦和,《文心雕龙》五十篇, 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 总论五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 他的观点,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1. 他初步地建立 了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2.他从不 同角度阐发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 较全面地说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他从创作 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了创作的经验。4.他初 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 对唐以后选》为最早。这部 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在东宫时延集文人 们共同编订的。萧统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 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 集及诗苑英华书》)。他曾经为陶渊明作传和编集, 可见他的观点和萧纲等人的形式主义观点并不一致。 萧统选文时,选入了《饮马长城窟行》等汉代乐府 民歌,是值得肯定的,徐陵在梁朝编成的《玉台新 咏》,是一部现存的较早的诗歌总集。虽然所收的 诗只限于“艳歌”,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中保存 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及其他 的一些民歌,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三曹”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他是汉末杰出文学
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学新局面 的开创者。他的诗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蒿 里行》、《苦寒行》、《却也东西门行》等。另 一部分表现他统一天下雄心和顽强进取精神。如 《知歌行》为代表,共八解。全诗在深沉的忧郁 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 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 信心。他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 这个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 “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可能是民间故事。 它们虽然也染上了神异的色彩,袭用了迷信落后的形式,但 思想倾向却是与前者根本对立的。它们是借助神怪的题材, 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其中有直接暴露封建统治者的 凶残、表现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搜神记》中的 《干将莫邪》,记巧匠莫邪给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 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暴君残害人民 的血腥罪行,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 的英雄行为。山中行客见义勇为、自我牺牲为子赤复仇的豪 侠气概,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的团结友爱。
轶事小说
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很盛行, 这和当时社会品评人物的清谈风尚有密切关系,鲁 迅说:“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 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 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世这所尚,因有撰 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从残小 语,而具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中 国小说史略》)这一段话,扼要地说明了轶事小说产 生和兴盛的原因。《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 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 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的轶事小说中, 还有记述诙谐言行而富有讽刺意味的《笑林》、 《解颐》、《启颜录》等
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是女作家蔡琰。琰字文姬, 史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一生坎坷,流传下来只 有三首: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都是自传性作品。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骚体的一首艺术成就不高。《胡笳十八拍》却是一首长篇的浪 漫主义的抒情杰作。它与《悲愤诗》虽然是同写一件事,但风 格迥异。它不是客观地细致地描写诗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饱含 血泪地对不幸的命运发出呼天抢地的控诉,感情汹涌澎湃。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建安最负盛名 作家。他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在内 容之深遂和艺术之精湛两方面,均超迈前人,钟嵘 《诗品》誉之为“诗中之圣”,成为后世文人五言诗 创作的一个新范型。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 《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与吴季重书》和《与 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钟嵘在反对晋以 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 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 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 响是相当深远的!
❖ 诗歌发展到梁陈时代,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愈来 愈多,但是诗歌的内容却愈来愈空虚堕落了。南朝 诗人本来多半是生活在宫庭、贵族周围的帮闲侍臣, 他们诗歌的内容当然要受这种狭隘生活的限制,他 们的兴趣也不能不以君主贵族们的爱好为转移。但 是,梁陈时代也还有少数诗人写出了少数内容比较 健康的作品。
❖ 庾信(513-581),字子山,庾信的诗,初步融合南北 诗风,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 先驱,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深受唐代诗人 的重视。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 纵横。”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 关。”正是对他后期作品的正确评价。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之子。他 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描写 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多且好; 一是形式多种多样,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 和七言诗。五言诗有《清河作》、《杂 诗》;七言诗《燕歌行》两首,对七言诗 的形成是有贡献的。他的逐句押韵,音节 不免单调。到了刘宋时代的鲍照,它才在 艺术上趋于成熟。他擅写散文如《典论》 是批评之著。曹丕这些散文表现了建安散 文通脱自然的共同倾向,但又具有自己清 丽的特色。
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 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 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 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 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诗品》是第 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 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 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 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建安和正始文学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 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其中创作成就最 大的是“三曹”、“七子”和蔡琰。他们 学习乐府民歌,通过亲身体验,来反映社 会的丧乱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 性。因为他们的诗具“慷慨悲凉”独特风 格,逐渐形成了“建安风骨”或称“汉魏 风骨”。继建安后出现正始文学,代表作 家是阮籍、嵇康等。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 其中最著名的为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 赋,曹丕这篇《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的 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陆机是第一 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 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 是他忽略文学的思想内容而片面地谈表现的 方法技巧,也是不容讳言的。
刘勰的文心雕龙
❖ 当骈文畸形发展的南北朝时代,在史传、地 理等学术著作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质朴 的叙事、抒情、写景的散文作品。但是,这 些作品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骈文的影响, 和魏晋以前的散文,风格颇有不同。
❖ 魏代的散文向清峻通脱方向发展。曹丕的 《与吴质书》、曹植的《与杨德祖书》,语 言婉转、感情真挚,呈现了这一时期文章文 情共茂的特色。
西晋文学 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
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他的 《咏史》诗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把历史现象和个人遭际融为一体,批判当时的门阀 制度,倾吐寒士的不平,辞情慷慨,风格遒劲,对 后世咏史诗影响极大。 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他的 独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表现 农村甜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 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后称“隐逸诗人”或“田园 诗人”。他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 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
❖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 骈文的形式技巧也比魏晋时代更加精密了。 在句法上,不仅讲求对偶,而且把偶句分类 归纳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等类型, 加以探讨研究。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骈四俪 六。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写庐山、 九江一带景色,画面阔大,气象万千,山水 均呈动态,烟云变幻,光色耀目。庾信是南 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 赋》是代表他的骈文最高成就的名作。这篇 赋是他晚年在北周怀念故国、自悲身世的作 品。
建安七子与蔡琰
建安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孔 融年辈较高,政治上反对曹操。是“汉末孔府上”的“奇人”。 他的《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他 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他的文章虽然沿袭东汉文人的老 路,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 变化。王粲是“七子之冠冕”,他能诗善赋。诗以《七哀诗》 为最有名,王粲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所写的《登楼赋》是他赋 中的名篇,也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刘桢也擅长写诗, 在当时名气很大,写得最好的是《赠从弟》三首。
竹林七贤
❖ 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其中以阮籍、 嵇康为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 是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诗文均 愤世嫉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不敢公 然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十分痛苦。其 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大多采用比兴象征的 手法,写得隐晦曲折,意志深远,创作了黑 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势。这种五 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