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模版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煤矿矿压的观测和监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事业单位,包括井下矿井、露天矿等。
第三条矿压观测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矿压观测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第五条涉及矿压观测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第六条煤矿在发生矿压或矿难事故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第二章矿压观测人员第七条矿压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资质和职业证书,年龄限制为18岁至50岁。
第八条矿压观测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观测计划,并按时进行观测工作。
第九条矿压观测人员应及时上报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十条矿压观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与矿井救援队伍保持紧密联系。
第十一条矿压观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三章矿压观测设备第十二条矿压观测设备包括地面观测系统和井下观测设备。
第十三条地面观测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系统等,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井下观测设备应包括变形测量仪、压力计、应力计等,具备防爆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第四章矿压观测程序第十五条矿压观测程序应包括观测准备、观测测量、数据处理和报告分析等环节。
第十六条观测准备包括设备检查、传感器安装、数据采集设置等。
第十七条观测测量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记录观测数据和实时报告。
第十八条数据处理应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评估,形成观测报告和建议。
第十九条观测报告应及时上报,并包括观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应对措施等内容。
第五章矿压观测安全第二十条矿压观测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反规定进行观测工作。
第二十一条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应按时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矿压观测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第二十三条停产、停运和疏散时应停止矿压观测工作。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概述矿压观测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测和控制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动力灾害等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矿压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能够明确矿压观测的组织管理职责、观测方法和过程、观测结果的处理和利用等重要内容,对于矿压观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管理职责1.矿压观测单位:负责具体的矿压观测工作,包括人员配备、设备采购和维护及数据处理等工作。
2.煤矿企业领导: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资源保障,对矿压观测工作结果负有最终审核和决策权。
3.监测单位:由第三方矿压监测机构组成,负责对矿压观测工作的独立监督和评估,对矿压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认证。
三、观测方法和过程1.观测点的选取: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和矿压观测的目的,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合理布设传感器和设备。
2.数据采集和传输:采用现代化的矿压观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网络或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观测中心。
3.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中心负责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专业化的数据分析和矿压趋势预测。
4.结果报告和反馈:观测中心将分析结果整理成矿压观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煤矿企业领导和矿压观测单位,供其决策参考。
四、观测结果的处理和利用1.数据的保存和备份:观测中心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的保存和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结果的评价和监督:煤矿企业领导和矿压观测单位要对观测结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对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改进和纠正。
3.结果的应用和决策:煤矿企业领导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五、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1.观测设备的质量控制:观测单位要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观测中心要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煤矿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矿山压力的变化情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矿压观测工作由矿长负责,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
2.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生产技术科、安全科、机电科、采煤区队、掘进区队等部门负责人。
3. 生产技术科设矿压观测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矿压观测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科指派,并报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备案。
三、观测内容和方法1. 矿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1)巷道矿压观测:观测巷道顶板下沉、底鼓、两帮移近等指标,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
(2)支架工作阻力观测:观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支架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
(3)顶板离层观测:观测顶板与煤层之间的离层情况,分析顶板稳定性。
(4)煤壁片帮观测:观测煤壁片帮情况,分析煤壁稳定性。
(5)其他必要的观测项目。
2. 矿压观测方法:(1)人工观测:采用手工记录、绘图等方法,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仪器观测:采用矿压观测仪器,如压力计、位移计、声波仪等,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
(3)定期观测: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定期对矿压观测项目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4)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四、观测计划和制度1. 矿压观测计划: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根据矿压观测内容和方法,制定矿压观测计划,明确观测项目、观测频率、观测时间等。
2. 矿压观测制度:矿压观测小组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制定矿压观测制度,明确观测人员的职责、观测程序、观测数据的管理等。
五、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1. 观测数据的管理:矿压观测小组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建立观测数据档案。
2. 观测数据的应用:矿压观测数据用于分析矿山压力变化情况,为矿压控制、巷道支护、安全预警等提供依据。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监测和预测矿井矿压情况,采取一系列的观测措施和管理制度,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矿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围压力和煤矿开采活动引起的应力集中等因素导致的地下压力的增大。
矿压过大会导致矿井塌陷、地质灾害、设备损坏等安全隐患。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测设备:安装矿压仪、应力计、位移计等观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的矿压情况。
2. 观测频率:根据矿井的开采进度和矿压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观测,一般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观测一次。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历史数据,判断矿压的发展趋势,并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4. 预警与应对措施:当发现矿压异常或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减少开采量、采取支护加固措施等,以保障矿井安全。
5. 矿压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矿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工作流程等,建立健全矿压观测管理体系。
总之,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和预测矿压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矿压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本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矿山的压力观测管理工作,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观测责任与管理机构第二条矿山的压力观测由有关部门负责,观测工作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第三条观测工作的责任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组织和指导观测工作,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
第三章观测设备与资料管理第四条矿山应配备相应的压力观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矿山的压力观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并保存,形成完整的资料库,以备查阅和分析。
第六条对于重要的压力观测数据,应及时备份,并逐步建立远程传输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第四章观测工作流程第七条矿山的压力观测应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具体流程如下:1. 确定观测点位和观测时间,制定观测计划;2. 检查观测设备,确保正常运行;3. 进行现场观测,记录观测数据;4. 及时上传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5.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6. 定期进行观测数据汇总和分析;7. 上报观测报告,汇总观测情况;8. 根据观测情况,调整压力观测计划和措施。
第五章压力观测报告与通报第八条每月底,矿山应编制上月的观测报告,内容包括观测数据总结、分析结果、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等。
第九条矿山应及时将观测报告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按要求抄送相关单位。
第十条在遇到重大问题、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时,矿山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应对措施。
第六章观测工作的管理与评估第十一条矿山应建立观测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
第十二条矿山应对观测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矿山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观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上为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范本,仅供参考使用。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三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标题: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引言矿压是指煤矿工作面及周围岩体在采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及变形形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煤矿矿压观测管理制度展开探讨,包括制度的目的、范围、内容、实施要求等方面,并就该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估。
二、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1.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能够及时监测煤矿矿压情况,预测矿压演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2. 优化煤矿生产布局:通过对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可以对矿井及工作面的布设进行优化,减少矿压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益。
3. 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了解矿压情况,能够使矿工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三、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范围1. 观测对象:该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的矿井及工作面。
2. 观测内容:包括矿压观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报告等环节。
3. 观测人员:矿压观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四、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 观测设备的选用与维护:确保观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先进的矿压观测仪器并定期进行维护、校准和更新。
2. 观测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建立完善的矿压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
3.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对采集到的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应用,及时预测矿压演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4. 观测报告的编制与汇总:定期编制矿压观测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岗位汇报矿压的变化情况。
5. 观测结果的评估与总结:对观测数据和报告进行定期评估与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不断完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五、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责任和权限。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矿压观测制度(2021)
矿压观测制度(2021)(一)、综采矿压观测要求:1、综采队采煤技术员(采煤副总工程师)为本队矿压观测主要负责人,负责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观测。
当综采工作面开始投产时,就开始着手编写矿压观测报告,按照初采、正常回采、特殊地质构造和末采四个阶段去观测和编写,特别要加强工作面初采、未采、过构造期间的矿压观测。
原则上,每个阶段观测一段距离掌握了矿压规率后,就不再进行矿压观测,当工作面项板压力异常时,进行矿压观测。
一个综采工作面结束后,就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2、当综采工作面出现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矿压观测:①工作面初采从切眼至推进200m位置。
②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过空巷、断层、腰巷、薄基岩等特殊地质构造时。
③工作面压力出现异常,造成设备损坏时。
④工作面末采距贯通100m位置。
⑤采高发生较大变化时。
3、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建立完善的矿压观测章节,其中内容包括方案设计,现场观测,系统数据采集整理,结论分析和成果汇报等内容。
距贯通100米左右时,就要对工作面周期来压进行详细的观测和记录,距贯通30米开始调整推采速度及采高,实现对工作面周期来压的有效控制,尽可能使最后一次周期来压在距贯通3-5米时来临,确保工作面与回撤通道贯通时避开周期来压;特殊情况下,可停机等待周期来压过后贯通。
4、矿压观测内容及要求:①综采支架阻力的记录和分析、安装特殊压力记录仪器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②工作面煤壁片帮、支架接顶及架形、漏顶(矸)情况、安全阀开启、立柱下缩量等矿压显现,观测要仔细,内容要详尽。
③综采上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顶帮压力情况。
5、矿压观测报告要求①要求在工作面初采后(初次来压)、5天内提交初采矿压报告。
②在距特殊地段(地表过沟谷、过空巷、过集中煤柱等)、前100m开始进行详细矿压观测,过特殊地段后5天内提交矿压报告。
③末采段,在剩余30m时,提报末采矿压报告,要在巷道平面图上标注末采段历次来压地点,矿压显现强度,并预测贯通期间来压地点。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一、前言煤矿矿压观测是矿山生产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矿山管理层了解矿山内部的地质构造与矿井巷道的稳定性,及时监测和预警矿山运行中的潜在矿压危险,保障矿山生产和职工安全。
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矿压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观测组织与责任1. 观测组织煤矿组织矿压观测工作应当成立专门的观测小组,由监测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观测工作。
2. 观测责任(1)矿山管理层负责组织矿压观测工作,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并对观测结果及时分析和处理。
(2)观测小组负责具体的矿压观测工作,包括定期观测、数据录入和分析、预警和报告等。
三、矿压观测工作流程1. 观测计划制定矿山管理层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点的位置、观测频率、观测方法等。
观测计划要经过专家评审和批准后方可执行。
2. 观测设备准备观测小组应保证观测设备的准备充分,包括各类仪器仪表、传感器、电缆等。
3. 观测点布设观测小组按照观测计划,在矿井巷道和采煤工作面等关键区域布设观测点,并确保观测点的固定和稳定。
4. 观测数据采集与记录观测小组按照观测计划,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观测数据应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
5. 数据分析与处理观测小组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比对和综合分析,判断矿山内部的矿压状态和趋势,并及时预警和报告。
6. 问题处理与解决观测小组应对观测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如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
对于严重的问题,应及时向矿山管理层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观测报告观测小组应按照规定的要求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分析结果、预警和建议等。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矿山管理层,并做好档案的整理和保存。
四、观测方法与仪器设备1. 观测方法矿压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和远程监测两种。
现场观测是指在矿山实际运行中,通过人工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方式获取矿压数据。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1. 简介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是指为了监测和评估煤矿的矿压情况而建立的一套观测规程和制度。
它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掌握煤矿压力的变化趋势,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矿压观测的重要性矿压是煤矿工作面上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之一,其产生原因复杂,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矿压观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实时监测矿井状况通过矿压观测,可以实时监测矿井的压力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矿压危险点,为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2 评估矿井稳定性矿压观测结果可以提供矿井的稳定性评估依据,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防治矿压的措施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3 预测潜在危险性通过对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矿井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风险。
3. 矿压观测制度的内容矿压观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矿压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包括压力传感器、变形仪、温度传感器等。
同时,还应注意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准确可靠。
3.2 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矿压分布规律进行合理布局,以全面反映矿井的矿压情况。
观测点的选取应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
3.3 观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观测数据的采集应定期进行,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观测结果,并绘制出相应的矿压观测曲线和图表。
3.4 矿压预警与应急处理根据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矿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
4. 矿压观测制度的实施和改进矿压观测制度的实施应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基础,统一领导、实行责任制,确保各项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定期对矿压观测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5. 经验与教训总结在实施矿压观测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一、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及责任划分1、成立综采队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长:闫毅技术负责人:张洪涛、冯余技术员:吴建春盛林赵栋栋赵连庭2、责任划分组长:负责矿压观测监督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的技术管理工作;技术员:负责测点的布置安装、日常观测及每月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
二、测点布置位置(一)工作面支架测点布置在工作面160台液压支架上每隔10台布置一个测点,即将测点布置在5#、1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55#支架上,工作面共布置了16个测点。
从工作面切眼开采时就开始进行矿压观测,一直观测到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线为止。
(二)回风顺槽、运输顺槽两巷测点布置1、回风顺槽、运输顺槽超前支柱测点布置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均布置三条测线,从切眼开始观测10米设一条测线,共设三条,每条测线观测测线上所有支柱,即风巷每条测线观测3颗支柱,机巷每条测线观测2颗支柱,测线编号由煤壁向前分别为1#、2#、3#,测线上支柱编号由上帮向下帮依次为①、②、③2、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巷道断面观测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测采用十字布桩法测量,均以两顺槽超前支柱3#测线为基点,第一组观测断面在基点前方30m,每组设一个观测点,测站组之间距离为,3#单体支柱测点向外30m+50m+50m。
3、回风顺槽、运输顺槽顶板离层观测在回风顺槽、运输顺槽掘进时两巷每50米已经安装顶板离层仪,在回采前将各点顶板离层仪数字记录下来作为原始数据,在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顶板离层仪缺失或损坏的地方布置十字布桩代替顶板离层仪。
三、测点布置方法1、依据先顶后帮的顺序布桩,在拱顶打眼采用长度为300mm的木桩布桩,同时在木桩末端悬挂重锤,放出铅垂线然后根据铅垂线所在位置标定出两帮布桩位置,在巷道两帮自巷道底板1.6m的高度内分别布置长度为300mm的木桩,木桩的为尾部钉铁钉,同时拉紧一道水平线。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观测内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
测线布置在(133架)4X、18X、32X、46X、60X、74X、88X、102X、116X、130X支架上。
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
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
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X、60X、102X支架上。
3、统计观测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提高矿井安全是矿山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矿压观测作为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掌握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矿压演化规律以及预测异常矿压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矿压观测工作,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本《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2. 观测工作的任务与目标2.1 观测任务(1)掌握矿井地质构造变化情况,提供矿面气象与矿压关系的基础数据。
(2)监测矿井矿压变化,及时预警和预测异常矿压,防止矿压事故的发生。
2.2 观测目标(1)及时发现和监测矿井地质构造变化。
(2)提供准确的矿压数据,为矿井安全管理和工作面运营提供依据。
(3)预测异常矿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矿压事故的发生。
3. 观测内容与技术要求3.1 观测内容(1)地质构造观测:分析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提供矿域、矿区和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图。
(2)矿压观测:记录矿压变化,包括矿井顶板、底板和煤柱的状况,提供矿压变化曲线和数据。
3.2 技术要求(1)地质构造观测:采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地质构造观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矿压观测:采用矿压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观测方法与流程4.1 观测方法(1)地质构造观测: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技术,包括采样分析、地质钻探等。
(2)矿压观测:采用矿压监测仪器,包括矿压传感器、采样仪等,进行实时监测。
4.2 观测流程(1)地质构造观测:确定观测点位,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绘制地质构造图。
(2)矿压观测:确定观测位置和仪器配置,进行实时监测,记录矿压数据,制作矿压变化曲线。
5.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1 数据处理(1)地质构造数据的处理:整理地质调查和勘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地质构造图。
(2)矿压数据的处理: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矿压变化曲线。
5.2 数据分析(1)地质构造数据分析:分析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提供矿床的地质规律分析报告。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矿井压力观测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井的压力观测工作。
第三条压力观测工作是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矿井压力异常问题的工作。
第四条矿井压力观测工作由矿压观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任务和职责第五条矿压观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矿井压力观测工作的规划、组织和监督,确保矿井压力观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矿压观测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矿井压力观测工作计划和制度;(二)组织和指导矿井压力观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三)定期检查和评估矿井压力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准确度高;(四)组织压力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五)制定矿井压力预警制度,并在发生压力异常时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六)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矿井压力异常事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七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实施矿井压力观测工作,并及时报告观测结果。
第八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的职责包括:(一)按照矿压观测计划定时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矿井压力观测;(二)严格遵守矿井压力观测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观测仪器设备;(三)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上报给矿压观测管理部门;(四)对矿井压力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及时报告;(五)参加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第九条其他相关部门负责配合并支持矿压观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十条矿井压力观测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矿井压力观测人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第十二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矿井压力观测操作规程,确保观测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
第十三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定时定点进行观测,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第十四条矿井压力观测人员必须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上报给矿压观测管理部门。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模版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井的矿压观测工作。
第三条矿压观测是指对矿井中产生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的工作。
第四条矿压观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矿井压力异常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第五条矿压观测应当按照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矿压观测工作要与矿井生产工作相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矿井安全生产。
第二章矿压观测机构第七条矿压观测机构是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单位。
第八条矿压观测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人员配备合理,具备相关矿井安全技术知识和观测经验;2. 设备完善,能够满足矿压观测的技术要求;3. 有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
第九条矿压观测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进行管理。
第十条矿压观测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工作方案;2. 配备矿压观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3. 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监测矿井压力;4. 定期分析和评估矿压观测数据,提出风险预警和措施建议;5. 组织矿压观测培训和技术交流;6. 提供矿压观测数据和报告,以支持矿井安全管理决策;7. 对矿压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改进。
第三章矿压观测流程第十一条矿压观测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工作方案;2. 确定观测点位和观测参数;3. 配备观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4. 开展矿压观测工作,监测矿井压力;5. 定期分析和评估矿压观测数据,提出风险预警和措施建议;6. 编制矿压观测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领导;7. 定期组织矿压观测培训和技术交流;8. 对矿压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改进。
第十二条矿压观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矿压观测的目标和任务;2. 观测点位的选择和布置;3. 观测参数的确定;4. 观测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维护;5. 观测频率和时间安排;6. 数据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7. 风险预警和措施建议的制定;8. 报告和交流的方式和内容;9. 培训和人员管理的安排;10. 工作总结和改进的要求。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1、矿压观测员(记录员)必须了解我队施工巷道避灾路线,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
2、矿压观测员对监测工作认真负责,并具有一定巷道施工经验,必须尽职尽责,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投入工作。
3、矿压观测员必须对施工地点锚杆、锚索拉技拔试验与监理一起监督旁站,记录每天拉拔的情况,由专人现场落实。
每周将拉拔记录和矿压观测记录报表一起交给技术员,技术员审查后,存档备案。
4、矿压观测所需记录表格应提前准备好。
5、矿压观测员要掌握监测和检查所使用的各类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和使用方法。
6、矿压观测员必须做到班前明确任务、班后汇报落实任务。
7、矿压观测员应该严格要求施工队组的巷道锚索张拉千斤顶打压预紧。
8、总工办每月进行一次顶板管理分析和总结,通过一月内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支护的合理性,并结合日常观测的资料进行总结顶板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方案。
9、队组负责矿压观测站及顶板离层仪、锚索压力表的安装。
10、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挪动或扭动顶板离层仪和锚索压力表以免造成数据错误。
11、队组每天有一名记录工负责观测矿压观测站数据(煤巷距工作面50m时每天观测一次,50m外每周观测一次;岩巷距工作面100m 时每天观测一次,100m外每周观测一次)。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矿压观测分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两种。
综合监测主要内容为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杆锚索受力状况,目的是验证或修正初始支护设计,评价和调整支护设计;日常监测主要内容为顶板离层监测和锚杆锚索受力监测,目的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巷道安全。
根据XX生字xxx号文件规定,回风工作面顺槽巷道设置综合测站和日常测站,其他巷道仅设置日常测站,综合测站每组锚杆锚索受力监测数量按顶板锚杆锚索3-4个,帮部每侧锚杆锚索2-3个,定点设置1个离层仪,以及顶底板和两帮位移观测点,一般测站每组布置1个离层仪,顶帮锚杆锚索各安设1个测力计。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引言矿压观测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及时监测煤层岩体的应力状况,为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矿压观测工作,保障矿工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 目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压观测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提高矿压观测数据的精确度,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2. 依据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煤矿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参考国内外矿压观测管理经验和最佳实践。
三、矿压观测管理责任1. 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矿压观测管理机构和专业团队,明确各岗位职责,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保障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矿压观测负责人矿压观测负责人是矿压观测工作的责任人,他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矿压观测工作。
3. 矿压观测人员矿压观测人员应高素质、专业化,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熟悉矿压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认真执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上报矿压观测数据和异常情况。
四、矿压观测流程1. 矿压观测计划制定矿压观测负责人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观测参数的确定等。
2. 观测点布设和标识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矿压观测计划,在煤矿的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并进行标识,确保观测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数据采集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方法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包括矿压、变形、地应力等参数的测定和记录。
4. 数据分析和评价矿压观测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煤层岩体的稳定性和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五、矿压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1. 数据管理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矿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观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准确。
2. 数据利用矿压观测数据可以为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将观测数据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矿山矿压问题日益凸显。
矿山矿压是指岩石在矿山开采作业中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矿压问题的存在给矿山安全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矿压观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1 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通过矿压观测系统,可以实时收集矿山地质结构和地应力数据,为矿山冒顶的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和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1.2 优化矿山开采方案矿压观测数据可以为优化矿山开采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确定矿山开采的合理范围和速度,从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
1.3 科学管理矿山生产通过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矿山的安全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矿山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矿山生产的管理。
2. 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压观测制度对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2.1 实时监测矿山矿压矿山矿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时监测来掌握矿压的变化情况。
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实时监测矿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开采。
2.2 提供科学依据矿压观测制度能够提供科学的矿压数据,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制定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和矿山管理措施,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2.3 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矿压观测制度,工人们能够了解矿山矿压变化的情况,增强矿山安全意识,提高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3. 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为了确保矿压观测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3.1 确定观测点位和参数在矿山中合理设置观测点位,通过观测点位采集矿压数据。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合理进行矿井压力观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特订立本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矿压观测的目标、职责和程序,规范管理和提高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的质量。
制度适用于全部有矿井压力观测需求的区域。
2. 目标通过矿压观测工作,实现以下目标:•实时掌握矿山压力的变动及趋势;•提前预警,避开矿山地质祸害的发生;•为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决策供应科学依据;•规范矿压观测工作,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管理标准3.1 观测设备与仪器为保证矿压观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矿压观测设备与仪器。
观测设备应定期维护、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观测点布设矿山压力观测点应依据地质条件和矿层性质合理布设,掩盖矿山各个紧要区域和关键部位。
布设时应考虑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避开单点失效导致数据缺失。
3.3 观测频率与时间矿山压力观测应依照规定频率进行,原则上应每日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和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
紧要情况下,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适时加添观测频率,确保数据连续监测。
3.4 数据手记和处理观测数据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手记标准,并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
观测数据应依照要求进行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异常数据,应及时处理并上报。
3.5 预警与应急措施依据矿山压力观测数据的变动和趋势,确定预警标准和预警指标。
对于异常数据或实现预警指标的情况,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3.6 信息分析与汇报对矿山压力观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综合推断矿山压力的动态变动,形成分析报告。
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为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决策供应科学依据。
4. 考核标准4.1 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观测数据应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手记,并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
观测数据的缺失不应超出规定的范围,数据的准确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4.2 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形观测仪器应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修和校准。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5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清水营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报生产技术科备案,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____%。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二、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____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____天后,测点每____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____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压观测制度
综采矿压监测管理
一、综采队要使用、维护好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保证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
二、、综采队要负责监测系统本安电源(127V)的正常供电,
三、综采队负责压力监测分站高压胶管及通讯电缆的维护工作。
当出现高压胶管和通讯电缆损坏时,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四、所有监测设备(包括仪器仪表、通讯线、供电电源)如出现损坏、丢失,按设备原价进行赔偿,并要查明原因,找出责任人。
五、综采队要保证泵站压力达到≧30MP、乳化液浓度达到3%—5%。
六、工作面顶板不能出现台阶下沉,支架顶梁要接顶严实。
液压支架初撑力要≧24MP,端面距最大值要≦340mm。
七、单体液压支柱(φ100mm)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11.5MP)。
八、工作面采高必须控制在2.9~3.5米之间。
顶板矿压监测管理
一、矿压组负责井下所有巷道的矿压监测管理工作,对收集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要及时将结果报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存档,为后续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认真开展日常性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对采掘队组报送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处理结果报送相关领导
和采掘队组。
三、观测人员对井下分管的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四、监测表格必须在井下现场认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严禁井上填写或弄虚作假。
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工作面顶板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并监督、检查采掘工作面在初采(掘) 前矿压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情况。
六、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使用的仪器仪表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矿压仪器仪表台帐,队组日常所需仪器仪表等设施,每月进行核实,其它所需拉拔器具、退锚器、力矩扳手、压力表等,待核实完好,同时不得影响队组生产。
七、对队组不按要求使用、保管拉拔器具、退锚器、力矩扳手、压力表等仪器设施,造成损坏或报废的要严格进行考核。
八、矿压组负责采掘头面及其它巷道矿压监测仪器设施的管理工作。
九、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
顶板离层指示仪必须及时地安装在巷道顶板中部,每隔100m安设一组,在巷道开口处、交叉点、过煤柱、特殊地质构造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离层仪数量,安装时距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100m。
队组接到技术部的通知后要及时打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孔,并且要保护好顶板离层指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