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36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tuí kǎi nüè zǔ
()唐感()()待()咒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8分)
轻装淡抹相副相成轩然大波初生之犊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

2、山光悦鸟性,。

3、,乾坤日夜浮。

4、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四、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修改,每句只修改一处)(6分)
1、衡量一个班级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学风好。

2、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一切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3、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五、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我鼻子里_________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②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_________。

③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_________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④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_________可寻。

A、居然柔软决定轨迹
B、陡然温柔奠定轨迹
C、竟然温柔决定痕迹
D、陡然柔软奠定痕迹
2、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是:
()
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呼起来。

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即将播出,大家都拭目以待。

3、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
是:
()
A、《我的老师》一文所写的七件事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序安排。

七件事情中第一、二、三、四、六件事突出写“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思念,第五、七件事直接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

B、《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之所以以“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为题,是因为由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C、《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赵普》叙事简洁,详略得当。

如文章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何奏荐此人,而重点记叙一奏、再奏、三奏、四奏,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六、时事快讯(4分)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钱”,2006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对此给予了充分考虑。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兄弟身上,每人“消费”377.4元。

中央财政每支出的6.5块钱中,就有1块钱实实在在花在了农民的身上。

改为一句话新闻: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题(共14分)
野蔷薇苔
野蔷薇的花多姿多彩,好看得很,并且,野蔷薇苔也是很好吃的。

我们童年的春天,在原野上,见到野蔷薇抽苔了,就会很高兴地给摘下来,除掉柔柔的刺,剥去鲜嫩的皮,剩下一根翡翠样的杆儿,咬在嘴里,那味儿就甜在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了。

现在也常在故乡见到这样的野蔷薇苔,见了也仍然像孩子一样将它给摘下来,去刺剥皮然后给吃掉。

人见了就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种嗜好呢?其实别人不知道,这是在回味童年,童年是最难忘的,童年养成的习惯,有时到老也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的春荒,为了度过那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家里的粮食只能省着吃,因此我们每顿只吃个半饱,这样,到野地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以这么说,我们小时候喜欢春天,绝不是因为春天里鲜花和蝴蝶,而是因为春天里有给我们果腹的野蔷薇苔。

朱洪武小时落难,吃过野菜马兰头,后来他做了皇帝,也仍然不忘这种野菜,每年都让御缮房做一道马兰头菜给他品尝,我不知他是不是品出了当年的滋味,但有一点却是可贵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帝王而忘了苦难的童年。

我当然没有朱皇帝的大富大贵,但帝王和平民百姓的某些情感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所谓的童年情结。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故乡山原上的野蔷薇是那么多,一丛丛一簇簇的,有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人摘了一大把,然后躺在草地上慢慢地捋刺、剥皮,再品尝。

我们将嘴唇吃得发绿,这样,不说家里省点儿粮食,也起码在这一天里不至于太饿肚子。

俗话说:“常将有日当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

”我现在的日子自然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我从来没有因此忘记童年的野蔷薇苔。

他常使我对生活怀有一种忧患意识,谁也不敢保证将来的世界就绝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而那时,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得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
我因此而感谢生长粮食和野蔷薇苔的土地,更因此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作者在第三段中写道:“到野地里去摘野蔷薇苔既符合我们童年的天性,同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中“童年的天性”与“情理”的分别指什么?
答:“童年的天性”是指(不超过5个字)“情理“是指
(不超过15个字)(4分)
2、作者回忆童年,表达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童年情结”和“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童年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20字)
“忧患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20字)
3、全文最后一句两次使用“因此”一词,作用是什么?(3分)
答:(不超过20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末尾说野蔷薇“味儿甜“是借助感觉转换表现也蔷薇在童年生活记忆中最美妙的事物。

B、作者难忘野蔷薇是因为它的花多姿多彩,苔鲜嫩翠绿,既具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

C、文中两次使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生活和朱元璋对比是为了表现人都有童年情结;将童年生活和现在对比是为了强调人必须有忧患意识。

D、作者设想将来“我们是不是还会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到那漫山遍野的野蔷薇苔呢?”是呼吁人们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E、本文的主旨可以归纳为“不要忘了过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二)进当铺的男孩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有一枝派克笔要出让,开价人民币100元整。

这笔是什么来路?不会是赃物吧?我说。

儿子说笔的来路绝对正当。

是那同学的亲戚送的,他因已有了一枝,故将这枝卖出,肯定是原装。

我看出儿子的渴望,就说,我认为一个孩子现在就用派克笔,有点为时过早。

儿子激烈地反驳说,派克笔也是少儿不宜吗?
我被噎得没话回答,就说,这笔太贵了,没有那么多的钱。

儿子转一下眼珠说,您的意思是只要我可以搞到钱,就可以买下这枝笔啦?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一时也琢磨不出更好的理由回绝。

想他一直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手中并无积攒的闲钱。

现在离春节还很远,也没压岁钱供他挥霍。

只要实行经济封锁,他的梦想就是镜中之花。

于是支吾着说,是啊,是啊。

儿子说,买笔的事,咱们一言为定。

我说,钱的来路需光明正大。

儿子说,您说放心好了。

过了两天,儿子把他的世佳游戏机妥妥贴贴地捆起来,结实得好像一个炸药包。

我随口问了一句,又要借给哪个朋友玩啊?
儿子龇牙笑着说,这一次不是借给人家,是放进当铺里换点现金。

我吓得跳起来,抚着胸口说,请你把话再说一遍,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

儿子说,为了买笔,我需要钱:我检点了一下我的财产,就数这台游戏机值钱了。

我去当铺里问了一下,大约可当250元,可惜您把发票丢了,要不然还可以多当些。

我说,天啊,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进当铺,长大了一定是败家子。

儿子奇怪地说,这和败家子有什么关系?反正从现在到暑假的日子,我都没有机会玩游戏机了,放在家里什么用也没有。

进了当铺,我就可以用钱买到笔。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可是你拿什么来赎呢?医得眼前疮,剜去心头肉,到时候没有钱,你的游戏机就成了死当(我好不容易从以前读过的旧小说中记起了“死当”这个词,用得恰是地方)。

儿子不慌不忙地说,以后我每个月都从伙食费里节省一些,到了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把游戏机赎回来了。

当铺的库房很严密,还有空调,游戏机搁在那里,真是比家里还保险呢。

我瞠目结舌
....的计划,只能自叹弗如。

....。

面对着这种无懈可击
儿子说,要是等我慢慢地把钱攒够了,我们同学的派克笔早就拍卖出去了。

我觉得当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救人急难。

我们的争论告一段落。

——后来,儿子还是把同学的派克笔买了回来,用的是我贷给他的100元钱。

我一再声明贷款是无息的,而且偿还期可以拖得很长,不必他短时间内压缩伙食还贷,以保障身体健康。

儿子从此用派克笔流利地写作业,但提起此事,表情却是悻悻的。

他说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还是自己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瞠目结舌:
(2)无懈可击:
2、请根据故事的发展线索,写出故事梗概。

(3分)
答:
3、儿子很喜爱他的游戏机,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3分)
答:
4、在典当游戏机的问题上,“我”和儿子的主要分歧是什么?(3分)
答:
5、查《现代汉语词典》,“悻悻”是“怨恨;愤怒”的意思。

“儿子已得到了派克笔,为什么”表情却是悻悻的”?(3分)
答:
6、您感觉“儿子”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用一句子进行表述。

(3分)
答:
7、文中的“我”和“儿子”,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赵普》,回答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6分)
(1)手不释卷() 2)每归私第
..()(3)尝.()
(4)碎裂
..()(5)及.为相()(6)卒.用其人()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
..来了什么好处:。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 家人发.箧视之古义: 今义:
(2) 普颜色
..不变古义: 今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跪而拾之以.归
(3)复奏其.人(4)卒用其.人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不同;(3)和(4)相同
C、(1)和(2)相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四、对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物进行描写,并简要谈谈此人对你的影响(100字左右)(10分)
第二册第一单元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一、颓唐感慨虐待诅咒
二、妆辅风靡融
四、1、去掉“高低”2、“一切”放到“任务”前3、去掉“使”
五、BBA
六、中央今年每支出6.5元就有1元钱花在农民身上
阅读分析
(一)1、活泼;用野蔷薇苔充饥,以度春荒。

2、.对童年的事,永远怀着美好的回忆;在过好日子时,不要忘记苦难和饥饿。

3、形成抒情式议论,点明珍惜来之不易生活的主旨。

4、A、C、E。

(二)1、(1)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2)十分严密,没有可以攻击或挑剔的
漏洞
2、儿子想买下同学转卖的派克笔,“我“以太贵为由想阻止;儿子决定典当游戏机;”我“贷款”给儿子买下派克笔;儿子却认为用“我”的钱不如进当铺来得理直气壮。

3、(1)把游戏机妥妥贴贴地捆起来,结实就象炸药包
(2)了解当铺库房的情况,确信游戏机放在里面保险
(3)准备从伙食费里节约钱,暑假就要把游戏机赎回来
4、儿子认为当铺没什么不好,它可以救急难。

“我”却认为进当铺当东西,是败家子
5、他觉得“我”给的钱有“嗟来之食”的味道,不理直气壮
6、“儿子”聪明,做事有条有理,有经济观念,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7、略
(三)3、寡学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1)打开发现或发送(2)脸色色彩(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