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第五单元)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得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

(7分)
1.“小嘎子”是徐光耀的儿童小说《》中的主人公。

2.严监生的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小说《》,其作者是。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的《骆驼祥子》,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情世态。

二、下列词语书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淀精神抖擞下绊.子(pàn)有诈.(zhà)
B.威严推拉拽顶铸.成(zhù)颧.骨(quán)
C.穿梭天衣无缝揩.眼泪(kǎi)扳.动(bān)
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②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B.①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
..有没有白点。

②到底
..是胖墩儿的力量大,小嘎子让他一下推倒了。

C.①小嘎子欺.负对手傻大黑粗,运转不灵。

②我们得坦然面对,不能自欺.欺人。

D.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
..明白?
②老师吩咐
..大家,下周一把活动实践课所需的工具备齐。

四、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8分)
1.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

()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住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

老师皱皱眉头。

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

(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指出下列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3分)
1.“要不——摔跤。

”()
2.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3.特别亮的是额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
七、用心品读下列语段,写出语段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4分)
1.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句子,完成练习。

1.a.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a句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的特点;b句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的心理。

(3分)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根据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

(2分)
(2)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先写了刷墙时的___________,接着写刷墙后
面)描写。

(4分)
九、漫画品读。

(13分)
1.这组漫画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

请你给这组漫画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照样子,分别用一个短语描写人物的外貌。

(4分)
儿子:留着刺猬头爸爸: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动作描写描述图⑥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漫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漫画的内容是家长帮孩子做作业,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B.漫画以幽默的风格描述生活中父与子的趣事,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C.漫画主要讲爸爸爱儿子,给儿子做作业,结果遭到老师打屁股。

十、阅读。

(19分)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chuòhào叫作: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疾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zhǎn dīng jiétiě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jīngè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读拼音,写词语。

(3分)
chuòhào zhǎn dīng jiétiějīngè()()()
2.阅读全文,概括苏七块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介绍苏七块“格色的规矩”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批注是对文章语言、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的方法。

试给画线句作批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把苏七块归为“俗世奇人”,苏七块“奇”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作文。

(25分)
“百人百性百脾气”,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方法,选一位写一篇习作。

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主题百花园(41分)
一、主题达标。

(28分)
1.解释加点词。

(4分)
(1)誉.之曰誉:__________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__________
(3)物莫能陷.也陷: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吗?正确的打“√”,错误的字用“——”画出,并在括号中
改正。

(6分)
自相予盾()胸有成足()摩拳擦掌()
风平浪净()心惊胆战()遥遥晃晃()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9分)
(1)()地望着()地猜测()地问
(2)()顺序()胳膊()绳子
(3)()的水手()的孩子()的田忌
4.用一个词替换句中加点的词语,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4分)
(2)田忌对他的门客孙膑非常赏识
..。

()
(3)这只猴子放肆
..地逗弄孩子。

()
(4)猴子好像故意
..逗孩子生气。

()
5.用“然”组成的词语填空。

(5分)
(1)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赢了齐威王。

(2)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地逗弄孩子,孩子()
爬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船长对孩子喊道:“向海里跳,()我就开枪
了!”
二、主题探究。

(10分)
1.读句子,说说下列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选一选。

(4分)
A.讥讽,嘲笑B.沉着,冷静
C.生气D.肯定,信心十足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
(3)“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
(4)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情况用线连一连,再填空。

(4分)
齐威王田忌
第一场:上等马上等马
第二场:中等马中等马
第三场:下等马下等马
比赛结果,田忌________两场________一场,________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2分)
(1)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吾盾之坚”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誉之曰B.以子之矛C.吾矛之利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
取帽子”这句话说明()
A.孩子太喜欢那顶帽子了。

B.孩子特别勇敢,一点儿也不害怕。

三、主题理解。

(3分)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几句话。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

()孙膑说,他有办法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主意。

()赛马结果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阅读大舞台(34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

(19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段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分)
2.用“——”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思考“正在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

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6.请你说一说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7.联系全文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拓展。

(15分)
童年趣事
在我小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最使我难忘的是捉蝈蝈。

在一个秋日的下午,爸爸带我去捉蝈蝈。

后山上草丛中、灌木丛里的蝈蝈可真多,它们“吱吱吱”的叫声,撩得我心里痒痒的。

爸爸很快就捉了好几只。

可我却一只也没捉到。

正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碧绿的大蝈蝈在一根矮树枝上抖动着翅膀“吱吱吱”地叫着。

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

谁知,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

我反而趴在地上“捉”了一手泥巴,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这时,我听到后面有人哈哈大笑,回头一看,是爸爸在笑我哩!我生气地说:“笑什么,我这是第一次捉嘛。

”爸爸却笑着说:“我不是笑你,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记住要眼明手快,悄悄接近,看准了要快速捉,知道吗?”我说:“知道了。


这时候,我又发现一只蝈蝈在矮树的叶子上叫。

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慢慢地走了过去。

可我刚要伸手,机灵的蝈蝈又跳走了,一边跳还一边“吱吱吱”地叫,好像在说:“你捉不着我,你捉不着我。

”我不灰心,一直盯着它。

最后,它停在小草上。

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

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

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罩过去。

我马上感觉到蝈蝈在咬我的手心,有点儿疼,可我还是喊:“我捉到了,我捉到了!”
后来,我用这个方法连续捉了好几只蝈蝈。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

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
(1)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
(2)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3)古代官吏退堂时打鼓,现比喻做事中途退缩。

()
(4)没有一点踪影。

()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2分)
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哪能捉得到?
3.“我”第一次是怎样捉蝈蝈的?结果怎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第二是怎样捉蝈蝈的?请找出有关句子画上“—”。

(2分)
5.读完文章说说捉蝈蝈的技巧是什么。

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25分)
六、习作展示
《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帮田忌赢了齐威王,《童年趣事》中的作者也用巧妙的办法捉到了蝈蝈。

请你回忆一下自己或他人在学习、比赛或日常生活中动脑筋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选一件写下来。

第六单元训练卷答案
一、1.(1)称赞(2)卖(3)刺破(4)不
2.予矛足竹√净静√遥遥摇摇
3.(1)眼巴巴兴致勃勃好奇
(2)调换张开钩住(3)勇敢哭笑不得不动声色
4.(1)推荐(2)欣赏(3)肆意(4)有意
5.(1)果然(2)显然竟然不然
二、1.(1)A(2)D(3)C(4)B
2.胜输赢安排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善于观察,认真分析,足智多谋
3.(1)C(2)C
三、13245
四、1.:“!!!!”“”,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示例:莉莉像一阵风一样跑出了教室。

3.指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而步入险境的时
4.因为孩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非常危险,一旦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相比之下,跳到海里相对安全一些。

5.C
6.船长是一个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人。

7.示例:我觉得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是最好的办法。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办法简单易行。

还可以派一架直升机去救孩子。

五、1.(1)哭笑不得(2)蹑手蹑脚
(3)打退堂鼓(4)无影无踪
2.告诉你吧,捉蝈蝈也要有技巧,不想想办法就去捉,不可能捉得到。

3.“我”高兴极了,什么也没想,一下子扑了过去。

结果蝈蝈一下子蹦得无影无踪。

“我”反而趴在地上“捉”了一手泥巴,弄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4.我慢慢张开双手,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慢慢蹲下身子。

蝈蝈没看见我,仍在叫,但马上又停了。

我想不能再犹豫了,就对准蝈蝈双手猛罩过去。

5.眼明手快。

6.无论干什么,都要先动脑筋。

这样,做起事来就简单多了。

六、思路点拨:选取一件通过动脑筋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记叙下来。

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详写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最后可以写一写这件事带给你的收获或启示。

例文略。

第五单元试卷答案
一、1.小兵张嘎 2.讽刺儒林外史吴敬梓
3.老舍祥子老北京
二、B三、D
四、1.动作描写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4.心理描写
五.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有人能一滴不掉。

2.老师望了我一眼,皱皱眉头,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

3.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六,1.表声音的延长 2.表语意的递进 3.表补充说明
七、1.吝啬小气 2.强壮,坚韧
八、1.机敏灵活都不敢贸然进攻,都想抓住对方的破绽后再动手
九、1.父与子示例:糟糕的家庭作业
2.秃头的大胡子留着山羊胡子
3.示例:老师把作业本扔到地上,然后一下子把父亲按在桌子上,右手按着他的脖子,左手使劲地打父亲的屁股。

而父亲呢,无奈地趴在桌子上,左手护着屁股,双眼盯着地上的作业本,一个劲地叹气。

4.B
十、1.绰号斩钉截铁惊愕
2.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
3.以此突出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6.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亦奇崛之极,当然还有他扶危济贫的善良品格更是令人敬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