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图形的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图形的判读(六)垂直带谱示意图读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a、b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2.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地势
1.A
2.B
1.看基带: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理带谱:垂直自然带谱是指山麓到山顶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阻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要紧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山顶与山麓间的相对高度。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谱数量可能越多。
3.析高度: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其分布高度随纬度和坡向而变化。
(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2)坡向:一样情形下,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4.比雪线: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阻碍雪线高度的要紧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3)季节: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4)降水: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一样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5)多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然而水分条件的阻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阻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6)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
垂直带谱反映出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
判定方法 地理位置
信息
⎭⎪⎬⎪⎫阳坡自然带数量一样多于阴坡同一自然带阳坡一样高于阴坡 判定南、北半球
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判定温度带
水热组合
信息
①南北坡比较,阳坡热量较阴坡充足;②东西坡比较,背风坡因焚风效应而热量较充足
①非潮湿区,阴坡因蒸发较弱而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更为茂盛,更有可能存在森林带
②山高谷深且狭窄,易因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形成荒漠,如横断山区中的
河谷地带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约为111km)
1.据图运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畴约为( B )
A .62°N ~68°N
B .52°N ~58°N
C .50°N ~54°N
D .52°N ~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C )
A .逐步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步降低
D .变化无序
第1题,从图中能够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畴距42°N 大约1 100~1 800km 。
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大约为111km ,运算可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畴约
为52°N~58°N。
第2题,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的热量也逐步递减,针叶林在山地分布的海拔也会逐步降低。
(2021·浙江高三适应性测试)读我国30°N邻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m地段聚落数量多的缘故是( C )
A.气温高B.气温低
C.坡度小D.靠近河流
4.甲山坡显现地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 B )
A.常绿林B.洪涝灌木
C.针叶林D.高山草甸
第3题,依照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 000~3 000m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选C。
第4题,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垂直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植被类型应该出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冰川带递变规律。
该河谷地带形成常绿林,海拔较高处形成洪涝灌木,之后又变化为常绿林与针叶林,可见洪涝灌木是由于该河谷甲山坡在海拔1 400~2 000m处,降水专门减少,导致水分条件较差而形成,属于地点性分异规律,选B。
(2021·湖南长沙市一中月考)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6.阻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热量B.水分
C.海拔D.土壤
第5题,甲为该山地东侧的山麓自然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基带的自然带一致,而当地为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基带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
甲地的水热条件好于落叶阔叶林,故不可能为水热较差的针阔混交林和荒漠;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邻近。
第6题,从图中能够直观
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阻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阻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东西两坡的纬度相同,海拔相同,热量差异不大。
土壤不是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
(2021·福建省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为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缘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坡云杉林带缺失——坡度大
B.乙坡自然带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丙坡自然带数目少——高差小
D.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降雪少
8.天山是新疆的要紧牧区。
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
下列关于天山乙坡“山腰山麓轮牧”对应的时刻和地区正确的是( D ) A.夏季在1处,冬季在3处放牧
B.夏季在3处,冬季在4处放牧
C.夏季在4处,冬季在3处放牧
D.夏季在3处,冬季在1处放牧
第7题,读图可知,甲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较高,是阳坡,云杉林带缺失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差,A错。
乙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是位于阴坡,热量条件较差,B错。
丙坡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自然带数目少的缘故是高差小,C对。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是因为是迎风坡,降雪多,D错。
第8题,夏季气温高,在海拔高的3处放牧,冬季大雪封山,在海拔低的1处放牧,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