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岭千秋雪含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
【作者】杜甫【朝代】唐译文对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3]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
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赏析】
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
【集解】“莺处处有之。
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
”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发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唐罗隐《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
翠柳:柳树冬枯叶。
初春柳叶是嫩黄色的。
仲春柳叶是嫩绿色的。
季春柳叶绿色变深开始发翠。
夏天的柳叶才是翠色的。
盛夏不适合黄鹂交配,所以黄鹂鸣翠柳的时间就在春末夏初。
那么两个黄鹂所鸣也就呼之欲出。
新郎官亦是官。
民间有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的。
莺鸣乃应节趋时,暗示官位升迁。
黄鹂相对白鹭是小鸟,小鸟应节趋时。
则大鸟又将如何?
白鹭的脚很长。
高脚与高洁在古代是谐音。
所以白鹭又暗喻高洁之士。
唐刘禹锡《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
白鹭:习性喜沿溪滩觅食。
受惊扰,会依次起飞;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
联想最后一句严武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经严武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其中的连带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仿佛在官场中也看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
这个“上”字非常妙。
与天上飞一行白鹭的意境拉开了距离。
“上”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一场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觉。
更可以引发联想到身处荒野的高洁之士被提拔高升了。
突出了来船的重要性。
杜甫因举荐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
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
饮水不忘掘井人。
一切都是因为来船,这个“船”字突出了这首诗的中心以及重点。
更在说明一群高洁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
西岭是山。
窗含
西岭说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边。
再联想到前面所讲“两个黄鹂鸣翠柳”。
暮春初夏时节,此时西岭雪未化,足见雪存在之久远。
千秋这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却影射了修炼的艰辛,更蕴含了多少失意与落寞。
还表示岁月没有荒废,都快修炼成仙了。
内中的逻辑是环环相扣并相互印证。
表达的是有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学成要出山的意象。
这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自己被别人提拔是主要是因为自己修炼的结果。
有一种自我的肯定。
门泊“万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经停泊在家门口了。
船:在古代又称“舟”。
《易·系辞下》:“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船行于水,水映天。
船犹如行于天上。
万里船更隐含了学有所成,要去纵横天下的意味导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脱离了庶人阶级,进入上层阶级。
这又强化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所导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蕴。
更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哪种被提拔高升的味
道。
船的象征意义十分浓重。
杜甫因严武举荐出来跟着严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为上了严武的船。
而三国时期有个同名同姓的东吴严武是著名棋士。
其字:子卿。
擅下围棋。
同辈中无人能胜过该严武,所以有。
官场如棋局。
杜甫故意把这条船说成是东吴的,显然是在借两严武同名同姓把举荐自己的那个人喻为“棋圣”。
暗示一个政治家是棋士,还是“棋圣”;带有一种崇敬与赞美的意味存在。
或许还暗示作者甘愿成为一枚棋子。
这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感恩图报的宣示。
行万里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寓意。
而且坐船还意味着有一种要同舟共济的表达。
整首诗的旨趣围绕着“船”字。
所以这“东吴万里船”意味深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
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
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
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
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
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
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
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
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
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
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
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
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
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诗词之妙莫过如此。
杜甫再一次向人
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