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4期,2007年10月
Jour 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8,No.4,Oct.2007
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X
黄庭月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他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美与魅力,将大众文学与高雅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狄更斯创作的众多小说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艺术特色,即作品的庶民性、独特的人物塑造观以及夸张和幽默的语言描写。

狄更斯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的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狄更斯;创作;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O9779(2007)04O0439O05
Artistic Features on Dickens.Creation
HUANG Ting O yue
(Departmen t o f Foreign lang uages,Henan Ad ministrative I nstitu te of Politics and Law,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 act:Dickens is the greatest British writer in the19th century;he has combined the popular lit2 erature an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perfectly.Some common artistic features have been displayed in Dickens.works,namely the civilian characteristic,unique characterization view as well as exaggera2 tion and humorous language description.Dickens.unique artistic technique causes his novels to be true popular artistic form and gets his reputatio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mong the world.
Key Word:Dickens;creation;artistic feature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0之一[1]。

狄更斯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伦敦的历史图画,使我们更了解历史的伦敦。

狄更斯在其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财富。

在狄更斯众多作品中,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即作品的庶民性、独特的人物塑造观以及夸张和幽默的描写笔法。

也正因为此,狄更斯的小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一、作品的庶民性
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朴次茅斯市郊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亲因欠债而被关进监狱。

10岁的狄更斯到一个皮鞋油作坊当徒工,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苦难的童年对狄更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痛苦有了切身的体验,使他的创作有了旺盛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X收稿日期:2007O06O17
作者简介:黄庭月(1974O),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从事英语言文学和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E O mail:zjoy6616@
更斯初登文坛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胜利,英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但与此同时,广大劳动人民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工矿业界,资本家不但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而且对一般工人的剥削也极为残酷,有的资本家在工人上下班时,/故意把时钟拨快和拨慢以延长工作时间0[2],就像中国故事中的/半夜鸡叫0一样。

资本家金碧辉煌的住宅、豪华的享乐设施就是靠残酷的剥削而营建的,非人的生活条件使穷人大量非正常死亡,至于孤儿院里的孤儿和流落街头的流浪儿的处境则更为悲惨。

当时/英国工人平均寿命短得惊人,才十五岁,曼彻斯特工人的孩子有57%都死于五岁以下。

0[3]恩格斯把大量穷人被饿死称为/社会谋杀0,狄更斯真诚地同情贫苦无靠的受难者,对于神经娇弱到看不到这种悲惨形象的读者,他在5奥立佛#退斯特6的序言中表示/并不看重0,他也不是/为愉悦他们而写作0的[4]。

狄更斯执意要忠于生活,反映严酷的真实,谴责社会的罪恶,为苦难的人们鸣不平。

狄更斯的笔尖与伦敦融为一体,扎根于伦敦社会的各个角落,描写了各种弱势人群的悲惨命运。

如狄更斯在5奥立佛#退斯特6中写道:/街道窄得要命、泥泞不堪,空气里充满臭味。

小店倒有不少,但仅有的商品恐怕就是大量的小孩,他们这么晚还在门口爬进爬出,或者在屋里哭喊。

在这满目凄凉的地方,独有酒店似乎生意兴隆,可以听到一些最下层的爱尔兰人在里边直着嗓子大吵大嚷。

0狄更斯对伦敦贫民窟的精确描写,可以使人们更深地理解恩格斯在5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6所说的社会现实。

5董贝父子6是狄更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小说。

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与写作年代完全吻合。

那是英国历史上铁路交通大发展的时代,铁路建设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新一代的工商业资本家和金融巨头。

小说主人公董贝先生是一家国际贸易的大公司/董贝父子公司0的老板,是新兴的大资本家的典型。

董贝先生的心都在他的公司上,他认为/金钱是万能的0,他简直是一个没有任何温情的挣钱机器。

他对太太毫无感情,太太为他生下了女儿弗洛伦斯,可是在他心里,女儿/只是一枚不能通用的伪币0,根本无足重轻。

董贝先生四十八岁时,太太终于为他生下/董贝父子公司0真正的接班人)))儿子保儿,令他欣喜万分,而对太太由于身体过分虚弱,产后不久就离开人世也并不放在心上。

5董贝父子6中描写了许多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物,狄更斯的庶民思想,使他不但能对劳动人民寄以温厚的同情,更难能可贵的是,狄更斯深切地意识到许多劳动人民怀有美好高尚的心灵,他们的品格远远要比那些自私、虚荣、冷酷无情、尔虞我诈的所谓上等人高贵。

波利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抛下自己幼小的孩子,来到董贝先生家,作小保儿的奶妈。

波利强压住自己内心的痛苦,以一颗善良的心和全部热力温暖着董贝先生的女儿弗洛伦斯幼小柔弱的心。

当时,董贝先生的女儿弗洛伦斯还不懂得什么是/死0,还在寻找妈妈,而她的父亲和姑母都对她冷酷无情,如何向她解释/死0的艰难任务就落到了波利的肩上。

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弗洛伦斯:她的母亲已经埋在泥土中了。

小姑娘不禁打了个寒噤,问:/那是个寒冷的地方吗?0波利说:/不,是温暖的地方。

丑陋的小种子在地里变成美丽的花朵,变成草和谷物,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所有的东西。

善良的人们在那里变成光辉的天使,飞向天国!0后来弗洛伦斯没有成为自私、冷酷的资产阶级妇女,而是成为/最美好、最善良的天使0,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波利对她的最初的正面的道德影响。

年轻女仆苏珊是狄更斯又一个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

她是非分明,疾恶如仇,性格豪爽,敢做敢当。

董贝府里上上下下都怕那位老爷,可是苏珊却敢闯进他房间去,当面指责他对女儿的冷酷无情,甚至说,这是/可耻的犯罪0!结果丢掉了饭碗,只得回乡下去投亲。

后来,当她得知弗洛伦斯将和华尔特结婚,便立即赶来,为她缝制嫁衣。

她和弗洛伦斯不像是主仆,而更像是一对知心朋友。

这进一步反映了狄更斯的庶民思想: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往往能突破社会地位不同的障碍。

在其小说5双城记6中,狄更斯更是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倾向,以极为愤怒的笔调揭露了王侯贵族的奢侈、横暴和残酷,同时又满怀同情地描述了小市民和农民被压迫的状况,阐明了法国革命爆发的根源和不可避免性,在狄更斯的笔下流溢着遏制不住的沉痛和愤慨。

狄更斯的5双城记6充分体现了他的庶民性和人道主义情怀。

虽然一些评论家认为/5双城记6的写作风格是灰暗的,不事修饰的,因此许多读者都不愿意在狄更斯的正宗里给它一席之地0[5],但无论是小说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都是值得体味把握的。

英国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曾这样评价狄
440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卷
更斯:/他作为基督徒的时候总是在他类似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反对压迫者的时候。

事实上,他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理所当然地站在处于劣势的人一方的。

0[6]
二、独特的人物塑造观
狄更斯才华卓绝,在三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创造了近两千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狄更斯塑造人物,继承了英国文学传统中/类型化0的方法。

英国作家、狄更斯批评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乔治#吉辛指出,狄更斯继承了本#琼生善于塑造/气质性0人物的经验[7],把人在道德本性上的某些要素集中表现出来,从道德角度把人物分成正面、中间和反面三类,界限分明。

这些人物形象,大都性格鲜明,特征突出,在这些人的身上,你找不到环境打上的一丝烙印,无论时世如何变迁,无论受到怎样的挫折,他们永远一如既往,不变初衷。

如在5匹克威克外传6中,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无论怎么饱尝生活甘苦却始终保持天真、仁爱。

匹克威克始终代表着人的善良天性,无论处于何种险恶的境地,他都是/圆圆的简单纯真的象征0,热心、乐于助人。

他一再受江湖戏子、骗子金格尔及金格尔的仆人兼搭档屈拉偷之骗。

他带金格尔到好友华德尔家去做客,让金格尔有机会诱骗华德尔的妹妹、老处女来雪儿跟他私奔,结果被金格尔骗去一大笔钱。

不久,他又上了金格尔的仆人屈拉偷的当,深夜在女子寄宿学校中等候,准备当场抓住诱拐女学生的金格尔。

结果他不但扑了个空,淋了一场雨,得了风湿病,还被校方怀疑成盗匪,遭到扣押。

他不是两名恶讼师道孙和福格的对手,被扣上/赖婚0的恶名逮捕入狱。

但是,当他看到金格尔主仆身陷囹圄,即将饿毙,而真心悔悟时,他不念旧恶,不惜出资帮助他俩出狱,并使其走上自新之路。

在作品中,匹克威克先生是正义的化身。

再如,5老古玩店6中的小主人公耐儿是一个孤儿,与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老古玩店主因沉溺于赌博恶习,中了高利贷商奎尔普的圈套,终于破产。

奎尔普不但占有了老古玩店,还想把小耐儿弄到手。

耐儿搀扶着年迈的外公趁黑夜逃出伦敦,他们历尽艰辛,耐儿总算在蜡像馆找到了讲解员的工作。

不料,老人经不起诱惑又故态复萌,重新去赌博,又输得精光。

然后老人竟然怂恿耐儿去偷恩人的钱。

耐儿决不愿干这种忘恩负义的事赶快领老人离开了蜡像馆。

在饱尝了饥渴和困顿后,祖孙两人在乡村教师马尔顿的帮助下,当上了一座乡间小教堂的看门人。

最后,对外祖父重现恶习的忧虑,再加上长期的饥饿、旅途的劳顿,耐儿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她终于溘然长逝。

几天后,老人也因心碎而倒毙在她的墓碑旁。

小主人公耐儿是狄更斯塑造的一个纯洁善良的少女,这是一个令人心弦震颤的天使一样的儿童形象。

她聪慧、娴淑,处处体现出忍让和宽容,甚至对那些伤害她和她外祖父的人还保持着真诚。

当外祖父拿家产在赌场上孤注一掷,并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她还百般温存地安慰他,孝敬他;当几名职业赌徒诱惑老人偷蜡像馆主人乍莱夫人的钱时,我们看到,耐儿尽管身体柔弱、脾气温顺,但在严守道德信念、排除邪恶行为时态度十分坚决、果敢。

她当夜就把外祖父从床上喊起来,立刻搀扶他离开了蜡像馆。

她说:/只有逃走可以把我们拯救,起来!0/到明天晚上就太迟了。

0祖孙俩相依为命,沿途流浪,但小耐儿从不沾染其他乞丐都有的恶习。

她的言行举止始终如一地体现着一种柔和的美德,是世间一切伦理规范的榜样。

5奥立佛#退斯特6中,对于不懂偷窃为何物的孤儿奥利弗#退斯特来说,无论是生活在/老鼠都饥饿得变成恶相0的济贫院,还是在黑暗的贼窖里,都陷污泥而不染,保持着高尚的胸怀、善良的天性,一心向善,甚至一直保持着纯美的童心; 5大卫#科波菲尔6中,大卫#科波菲尔一生历尽坎坷,却始终保持着纯真的品质;还有5小杜丽6中的小杜丽、5艰难时世6中的西丝等小孩,无论生活在怎样肮脏的环境里,都永远纯洁得像天使,一直保持着纯美的童心。

狄更斯小说中还常常有/恶0的代表人物,总是作恶,或是毁灭,或是被道德感化为止。

5艰难时世6里的葛雷一开始就以事实的化身出场,/事实!事实!事实!事实!除了事实以外,不要教给这些孩子任何东西!0他像一个飘忽不定、无所不在的/事实观念0幽灵,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体现着他的事实哲学,他的性格也就是哲学的人格化,只要他的事实哲学不改变,他的性格便一如既往地永远按/事实0行事,他生存的那个环境、时间对他都不起作用。

5老古玩店6中萨丽#布拉斯的形象也非常有个性,由于自小受到人称/老狐狸0的鳏居的父亲的鼓励,她的性格冷酷无情。

长大以后,她和当律师的哥哥外貌十分相似,即使她嘴唇
441
第4期黄庭月: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
上抹了口红,给旁人的印象也似乎是一撮红色的胡须。

当她和哥哥在奎尔普授意下栽赃诬陷,把正直的吉特投入监狱的阴谋败露,她当即向奎尔普通风报信,决心作恶到底。

5匹克威克外传6中/类型化0的方法在反面人物身上体现得更明显:金格尔和屈拉偷的狡诈机灵、厚颜无耻,道孙和福格的利欲熏心、诡计多端,副牧师史的金斯贪酒好色、欺人自欺、不择手段、骗吃骗喝,狄更斯都以夸张、简练的文笔将他们写得十分精彩、耐看。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竭力贬低狄更斯的人物塑造观,1927年他在名著5小说面面观6中,提出了区分/扁形0人物和/浑圆0人物的理论,扁形人物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他认为/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扁形人物0,/几乎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一句话描绘殆尽0[8],/匹克威克不比一张留声机唱片厚多少0[9]。

E.M.福斯特的看法未免有些片面。

狄更斯的作品通过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并将这种描写尽情夸大,使之成为性格的整体格局,但这并不是他对人的认识简单肤浅,而是他的美学追求,也是戏剧艺术的需要。

事实证明/扁平人物0只有是在戏剧时才是最成功的,越是扁平人物越能获得喜剧性效果。

英国作家乔治#吉辛认为:/匹克威克是一剂精神补药。

他的勃勃生机是无与伦比的。

作者似乎不知枯燥、乏味为何物。

0[9]这种观点,应该说更反映狄更斯创作的实际。

/历史的汰选已经证明: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不是任何标新立异、热闹一时的所谓高雅作家能望其项背的。

0[10]
三、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
狄更斯为了增强作品的喜剧性的艺术效果,非常重视幽默的技巧。

狄更斯以机智俏皮的语言,夸张渲染的描写以及轻松诙谐的叙事风格,给严肃的事实披上一层滑稽幽默的外衣。

狄更斯在他的第一本著作5博兹特写集6中,已显示其幽默、夸张的笔法。

他描写一位代理牧师念祷文时,总爱右手按在左颊上,好让大家看清他手上戴的那只钻戒是值钱的上等货。

在一次演讲会上,演讲人频频引用拉丁文语录,使听众大受感动,原因是:无论演讲人还是听众都对拉丁文一窍不通。

他说自己没有/自备马0(horse),只有一只/晒衣架0(clothes O horse)。

他把爱情/似火0(take fire)故意讹为/放火0(set fire)。

把/恨他0(hate her)故意讹为/吃他0(ate her),因为按伦敦的土腔,/h0经常是不发音的。

他还给某位侯爵夫人故意起了个名,叫/泼勃列凯许0(publicash),意思是/挥霍公款的人0,这一切也是他日后在小说中制造幽默效果的/佐料0。

狄更斯在5尼古拉斯#尼克尔贝6中,写一所私立男童寄宿学校名叫/杜德波伊斯学堂0 (Dotheboys H all),隐含着/do the boys in0(把男孩们干掉)的意思。

教师尼古拉斯愤然离开了这所罪恶的学校,路遇因不堪忍受学校凌辱和虐待而再次逃跑的孤儿斯迈克,两人结伴而行。

在他俩回到伦敦之前,校长小姐范妮代表全家控诉尼古拉斯暴行的信就已送到拉尔夫#尼克尔贝手中。

信中说,他父亲所以要让他代笔是因为他已经被尼古拉斯打伤,/足胫难复原,不复能执笔。

0(,,the doctors considering it doubtful whether he will ever recover he will ever recover the use of his legs which prevents his holding a pen.)范妮小姐文墨不通、手足混淆,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风格很浓,常是一种开心的微笑,然而在微笑的背后往往是流泪和沉思。

他以幽默的眼光看取人生,以超然物外的旁观者的身份笑着加以表现,狄更斯是通过这种轻快的笔调来提醒那些仍旧麻木愚钝的人们,给他们一个温厚又尖锐的告诫和规劝,狄更斯这种寓教于乐所产生的效果要比呆板的说教强百倍。

在其小说5大卫#科波菲尔6中,朵萝是大卫的第一个妻子,她美丽善良、天真活泼、脆弱而又娇柔。

尽管她与大卫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但狄更斯仍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爱、可笑又可怜的资产阶级上等家庭小姐的形象。

由于不擅家务、思想单纯幼稚,大家都疼爱地称她为/小花朵儿0,她也自称是大卫/childish wife0(孩子气的太太)。

然而这种彼此缺乏深刻了解而建立起来的家庭危机很快就出现了。

狄更斯用极其生动幽默的描绘把朵萝荒唐持家的窘迫以及她努力学习理家的笨拙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禁。

从他们两人荒唐的对话中,我们对朵萝持家的无知可见一斑。

大卫:/亲爱的,你知道买肉是怎么个买法吗?0(大卫试图教朵萝购物)
朵萝:/卖肉的知道怎么个卖法,何必要我知道怎么个买法呢?0
大卫:/假如我要吃一顿爱尔兰式炖羊肉,你怎么办?0(大卫想让她学会烹调)
朵萝:/我会叫仆人去给你做的。

0
442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卷
可那时大卫正面临破产,朵萝竟意识不到他们也许再也雇不起仆人。

这也是她长期生活在家境殷实、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和她个人过分依赖的个性所造成的。

结果/烹饪书令她头疼,记账弄得她哭起来,,她恨莎士比亚。

0烹饪书的主要用途是让朵萝的爱犬站在上面,记账簿上画满了花朵和大卫的头像。

当然,大卫培养朵萝品性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这种啼笑皆非的家庭生活没有维持多久,/小花朵儿0便枯萎了。

作者用这样的结局对盲目浪漫的爱情观作了诚恳的批评。

狄更斯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以死亡作为朵萝最后的归宿。

也许作者认为只有天堂才是适合/小花朵儿0生存的地方。

朵萝幼稚单纯的个性是无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的。

狄更斯晚期作品喜剧成分有所削弱,悲剧性的因素开始增加,往往与辛辣的讽刺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又都与作家认识社会的不断深化有密切关系。

狄更斯后期的作品虽然趋于严肃,有些悲观,但仍坚信世界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狄更斯虽然揭露社会的肮脏和病态,但他的揭露不是怒目金刚式的,而是笑面菩萨式的。

怒和恨在他的笔下都披上了嘲笑与戏谑的外形。

他的戏谑从来不带侮辱,也看不到一点仇恨的意味。

既不对那些丑恶的现象过于严厉,也不对那些悲惨之事过分悲痛。

他常给那些悲剧性的内容涂上一层喜剧的色彩。

如在5老古玩店6中,萨丽#布拉斯对待女佣之刻薄令人发指。

她平时把那位被戏称/侯爵夫人0的女佣关在黑暗、阴湿的地下室。

/每件器物都加上锁,,连甲虫也摸不到东西吃。

0平时用餐总是给她几块剩土豆之类难以下咽的东西充饥。

有一天,她掏出钥匙,打开肉橱,切下一小块儿冷羊肉,以恩赐的态度递给女佣,眼看着她吃下去。

她问女佣:/还要不要?0女佣虽然饿得有气无力,但她岂敢说还要。

于是萨丽声称:以后女佣决不能对外人说在这里没有吃过肉,而且还得承认自己已经放开肚子吃了个够。

在这里作者揭示了萨丽#布拉斯的伪善,狄更斯还使这一本来是凄惨的场景充满幽默情味,令人发笑。

这一情景的描述受到乔治#吉辛的激赏,他说:/真正的幽默总是暗示着一种思想,总是使人们对人性有更清楚的认识。

0[7]狄更斯的小说受到当时全社会的热烈欢迎,更受到英国各阶层的理解和欣赏,在普通中下层读者中拥有更多的知音。

狄更斯将大众文学与高雅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大大提高了大众文学的品位,同时又大大扩展了高雅文学的读者面。

他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美与魅力,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M]M马克思恩格斯论艺
术:第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狄更斯.奥立佛#退斯特[M].荣如德,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4]约翰#格劳斯.双城记[M]M狄更斯评论集.罗经
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5]乔治#奥威尔.不朽的狄更斯[M]M狄更斯评论
集.罗经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6]乔治#吉辛.狄更斯)批评研究[M].罗经国,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7]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
州:花城出版社,1984.
[8] E.M.福斯特.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方士人,
罗婉华,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9]薛鸿时.浪漫的现实主义)))狄更斯评传[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0]伊瓦肖娃.狄更斯评传[M].蔡文显,廖世健,
李莜菊,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王得胜]
443
第4期黄庭月: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