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 物质结构 精华题库 教师学生两用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学校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2016届怀化一模)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2.(2016届河南省八市重点4月模拟)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Y和Z位于同一周期,可组成中学常见的共价化合物YZ和YZ2,X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5℃时0.01 mol/L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含氧酸的酸性比W的弱
B.Z和W在自然界均能以游离态存在
C.YZ和YZ2均可以被NaOH溶液吸收
D.X和Y能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
3.(2016年高考浙江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 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5.(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A.CaO与CO2 B.NaCl与HCl C.SiC与SiO2 D.Cl2与I2
6.(2016年高考上海卷)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 B.H2BO3 C.H3BO3 D.H2B4O7
7.(2016年高考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
X 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X 、W 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 .由Y 、Z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 的强
D .原子半径:r (X )<r (Y )<r (Z )<r (W )
8.(2016届厦门一模)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的L 层电子数是K 层的3倍,丁所在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乙、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乙>丙>丁
B .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丁>甲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乙>丙
D .甲和丁组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9.(2016届北京延庆一模)短周期元素X 、Y 、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Y 和元素Z 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B .单核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r(Y)>r(Z)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X <Y <Z
D .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10.(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 与Y 同族,Z 与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W < X <Z
B .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Y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Z
11.(2016届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盟校模拟)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它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为Y 2X 3(ZWR 4)3T 2,其中X 、Y 、Z 为金属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 、Z 位于同族,Y 、Z 、R 、T 位于同周期,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 无正价,X 与R 原子序数之和是W 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Y >Z >R >T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R <T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 >Z
D .XR 2、WR 2两种化合物中R 的化合价相同
12.(2016届北京西城一模)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B .0.1 mol·L -1溶液的pH :NaOH > LiOH
C .向Na 2SO 3溶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 .Mg 、Al 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 更剧烈
1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短周期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p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 ·L –1 r 溶液的pH 为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14.(2016届唐山二模)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
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Y
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W>R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R
D.简单离子半径:Y>Z
15.(2016年高考上海卷)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 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16.(2016届江西省五市八校第二次联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Y>Z
B.X、Y、Z三种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相同
17.(2016届遂宁二诊)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
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
X、Y、Z 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
B.气体甲可与Z的某种氢化物反应生成强酸
C.W元素的某种单质可在电子工业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
18.(2016届南通三调)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元素,元素Y的核电荷数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Z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的单质均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B.元素Z、W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X、Y、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W、Y、X
19.(2016届郴州一模)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
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 的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达到8e—稳定结构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20.(2016届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Y、Z、W位于同一周期,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X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又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离子半径Z<W
B.元素Y的单质能与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Y和W能形成YW2型离子化合物
D.W的单质有毒,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X、Y在同一周期,X-、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推Z在X、Y的上一周期,又因为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平均原子序数为12,则X为钠,Z为氧,进而可知Y为氯。
A、X为钠,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同周期元素中X 的金属性最强,正确,不选A;B、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应该为X+<Z2-,错误,选B;C、Z的氢化物为水,含有氢键,常温下为液态,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正确,不选C;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正确,不选D。
考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D
【解析】
试题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Y和Z位于同一周期,可组成中学常见的共价化合物YZ和YZ2,X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5℃时0.01mol/L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2。
则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O元素;W是Cl元素。
A.Y元素含氧酸可以是H2CO3也可以是HOOC-COOH,Cl元素形成的酸可以是HClO、HClO3、HClO4,因此前者的酸性不一定比W的弱,错误;B.O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O2、O3,有单质,而Cl元素没有单质,错误;C.CO与NaOH溶液不能发生反应,错误;D.X和Y能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分子,如C2H2等,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3.D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 倍,则X为C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为O元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W为F元素或Cl元素,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Na元素,W只能是Cl元素。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有CO和CO2,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CO与NaOH不反应,A项错误;B.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X>Y,Z >W,B项错误;C.化合物Z2Y和ZWY3分别是Na2O、NaClO3,氯酸钠是含氧酸盐,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C项错误;D.Y的单质臭氧,W的单质氯气,Y、W的化合物ClO2可作水的消毒剂,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等知识。
【名师点睛】掌握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的有氦、碳、硫,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的有氧。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为碳,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为氧。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为磷和锂。
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是2倍关系的为硫和氧。
4.A
【解析】
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A.H 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
径: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在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
b2-和C+离子的元素只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所以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H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A为H元素,d与b同族,则d为S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5.C
【解析】
试题分析:A.CaO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断裂离子键,而CO2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B.NaCl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断裂离子键,而HCl 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熔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C.SiC和SiO2都是原子晶体,熔化断裂的是共价键,与化学键有关,正确;D.Cl2和I2在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断裂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方法。
【名师点睛】物质熔点高低取决于熔化过程中需要破坏作用力类型和大小,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主要原因是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融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和离子键,键能越大熔点越高,且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由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需要破坏化学键数目大于离子晶体;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键能无关,且分子间作用力强弱远小于化学键。
因此,本题换个角度考虑,实质是在考查晶体类型,即两种物质全部是分子晶体的选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
试题分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化合价判断及化学式书写。
【名师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注意审题“最高价”=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其次注意含计算氧酸中中心原子化合价时H原子为+1价、O原子为-2价,且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7.B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X 为氧元素或S,由于X的原子序数最小,则X是O;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 为氟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Z为钠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硫元素。
A、O2-有2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S2-有3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为2、8、8,A错误;
B、钠和氟均是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二者形成的化合物NaF为离子化合物,B正确;
C、非金属性:F>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HF>H2S,C错误;
D、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F)<r(O)<r(S)<r(Na),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
【名师点晴】正确推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灵活应用。
“位—构—性”推断的核心是“结构”,即根据结构首先判断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预测其可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其具有的性质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进而推断出其结构。
该题难度不大。
8.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甲为氧元素,丁为硫元素,乙为钠元素,丙为铝元素。
A、简单离子半径:S2->Na+>Al3+,即丁>乙>丙,错误;B、同主族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稳定性:H2S<H2O,即丁<甲,错误;C、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碱性:NaOH >Al(OH)3,即乙>丙,正确;D、氧和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为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9.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为第二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Y为O元素,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据此判断。
A.O的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项错误;B.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S2—>Cl—>O2—,B项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S,则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H2O>NH3>H2S (Y>X>Z),C项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非金属性Cl>O>N>S,则HClO4酸性最强,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0.B
【解析】
试题分析: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为钠元素,ZX形成的化合物为中性,说明为氯化钠,则Y为硫元素,W为氧元素。
A、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半径,故错误;B、氧和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其水溶液都为氢氧化钠,显碱性,故正确;C、水和硫化氢比较,水稳定性强,故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高氯酸是最强酸,故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住(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如是不是最高价等。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本题难度适中,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T无正价,则T为氟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则在第二周期,由R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则R为氧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
则Z为铍元素;Y、Z为金属元素,Y在第二周期,则Y为锂元素;X、Z位于同主族,则X 为镁元素或钙元素;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12+8)÷2=10,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钙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20+8)÷2=14,推出W为硅元素,即X为钙元素、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W为硅元素、T为氟元素。
A、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位于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半径在减小,正确;B、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正确;C、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钙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X>Z,正确;D、XR2、WR2两种化合物为CaO2、SiO2,因钙元素为+2价、硅元素为+4价,则R的化合价分别为-1、-2价,即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不相同,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稳定性HBr>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项不选;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碱性NaOH>LiOH,则同浓度的两种溶液,NaOH溶液的pH较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项不选;C.Na2SO3与盐酸反应生成SO2,能够证明酸性:HCl>H2SO3,不能体现元素周期律,C 项选;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因此Mg比Al 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更剧烈,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项不选;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3.C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n是Cl2;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一元强酸,Cl2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会产生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r是HCl,另一种物质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说明W是H元素;m是H2O, q 是HCl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p与Cl2光照反应产生HCl,同时产生s,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p是甲烷,则s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中的几种物质。
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
A.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Y<X,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Y>Z>X,错误;C.Y元素的氢化物有H2O和H2O2,二者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碳酸,该物质是二元弱酸,不是强酸,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本题难度较大,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
14.B
【解析】
试题分析:X、Y、Z、W、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Z是Na元素;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W最外层有4个电子,为Si元素;X和W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为C 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Y和R同一主族且R原子序数大于W,所以Y是O、R是S 元素。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移动,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Si>C>O,所以原子半径W>Y,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R>W,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正确;D.Y和Z形成的简单离子Na+、O2-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Y>Z,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15.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原子序数按W、X、Y、Z依次增大,W与Z是同一主族的元素,而X、Y、Z 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只有X是金属元素,则这四种元素分别是N、Al、Si、P。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所以原子半径:X>Y>Z>W,正确;B.W的含氧酸可能是HNO2、HNO3,Z的含氧酸是H3PO4,酸性HNO2< H3PO4,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W>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Y,错误;D.若W、X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W,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原子半径比较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题型,通常考查的重点是原子序数排在前20号的元素,依据题给信息准确推断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置换酸(或水)中的氢越容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碳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Z为镁元素;X、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W为硫元素。
A、氧气常温下为气态,镁单质常温下呈固态,单质的沸点:O2<Mg,即Y<Z,错误;B、C、O、Mg三种元素可形成碳酸镁,为离子化合物,错误;C、非金属性:C<S,酸性:H2CO3<H2SO4,错误;D、氧化镁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17.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推断,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X为氢元素,Y、Z、M同周期且相邻,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则Z为氧元素,甲为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