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识众生——读《小孩》心得札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识众生——读《小孩》
心得札记
大冰,一位野生作家,说书人。

看他的书,像是步入个石板小巷,一张桌,一壶茶,邀至坐下,他开讲,我竖耳听。

快乐之处,他笑,我也笑;动人之处,他哭,我也哭。

他说“读了我的书,就是我的人”,我觉得是了,所有的感官都在被他牵着跑。

《小孩》里面有很多孩子——苦中作乐的、世俗透亮的、干净简单的、抗争不屈的……
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那个卖儿才知父养恩的台北儿子,阿宏。

他从小只知道撒赖放泼,半生都在外面打街骂巷,没有什么文化,想着就这般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直到他有了儿子圣谚。

他自豪,因为圣谚非常优秀。

他自卑,因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如此优秀的儿子。

他把自己定义为成圣谚的抚养者,却又总认为自己会是圣谚人生的耻辱点。

在圣谚成年那天,阿宏对他说:“你已经没有爸爸了,你现在只有一个必须要迁就的弟弟。


他逼着圣谚叫他“弟弟”,只因成年后的儿子要为父亲负责,但成年后的哥哥不必再为弟弟负责。

我陪你长大,不用你陪我变老,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不会变成你的负担。

但当圣谚遇到了彤彤——那个和圣谚一样有着澄澈眼睛的女孩,那个阿宏看出来圣谚想共度一生的女孩,阿宏又立即回归了父亲的角
色——要去
为圣谚提亲。

只是提亲的方式怪异又荒诞:他用一块钱的价格把圣谚“卖”给了亲家。

“只要圣谚和彤彤结婚了,基本上我就是抱着没了这孩子的心态,送你们了!包括他将来的孩子全部交给你们管!不是我不要他,而是我不能影
响了他们的未来。

论家庭氛围、教育、三观价值,您肯定比我强多了,不然也不会教育出这么完美的女儿来,我相信他们的下一代多跟你们接触绝
对比跟我要正确。

而我呢,我绞尽脑汁才勉强当完了这个爸爸,我并没有信心去当一个好的模范爷爷。


那个在父亲面前嚣张跋扈了一世的阿宏,在儿子面前也小心翼翼了半生。

我的心突然间颤抖,想起我的父母,总是尽心尽力为我做好一切,怕拖住了我的后腿,怕我跟不上这个时代……我曾经所有忽略的细节,仿佛都
涌现在了眼前。

阿宏这个鬼马父亲,其实更像是个鬼马儿子。

圣谚让他明白了曾经父亲带他的苦与悲,如今他将所有的小心、自责与责任,都倾覆在了圣谚身
上,更像是对父亲的一种忏悔。

父亲教会他如何做父亲,儿子教会他如何做儿子。

“养儿方知父母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就如大冰在书里写的: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从
未长大,也从未停止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