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裂纹热裂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括以上,产生结晶裂纹的原因,就在于焊缝中存在液 态薄膜和在焊缝凝固过程中受到拉伸应力共同作用的结 果。因此,液态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内因,而拉伸应 力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必要条件。
第二页,共23页。
产生结晶裂纹的条件是:焊缝在脆性温度区内所承受 的拉伸应变大于焊缝金属( jīnshǔ)所具有塑性。
三、防治结晶(jiéjīng)裂纹的措施
(一)冶金因素方面 1.控制焊缝中硫、磷、碳等有害杂质的含量 尽可能的控制母材及焊材中的硫、磷、碳含量,一些重要
的焊接(hànjiē)结构应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 2.改善焊缝凝固结晶、细化晶粒是提高抗裂性的重要途
径 广泛采用的办法是向焊缝中加入细化晶粒元素(如 Mo、V、Ti、Nb、Zr、Al、稀土等)。对于不锈钢焊接 (hànjiē)时,为了提高抗裂性、抗腐性,希望得到γ+δ的 双相组织焊缝(δ相控制在5%左右),这也是改善凝固 结晶的重要方面。
第五页,共23页。
(三)完全凝固阶段 熔池金属完全凝固之后所形成的焊缝,受到拉伸应力时,就 会表现出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很难发生(fāshēng)裂纹。但 应指出,对于某些金属在焊缝完全凝固以后,仍有一段温度 内塑性很低,也会产生裂纹,即所谓高温低塑性裂纹(多边 化裂纹)。 由低熔点共晶所形成的液态薄膜是产生结晶裂纹的主要根源。 但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焊缝中低熔点共晶的数量超过 一定限界之后,反而具有“愈合”裂纹的作用。也就是说, 低熔点共晶较多时,反而不产生裂纹,它可以自由流动,填 充有裂口的部位,这就是起了所谓“愈合”作用。
第四页,共23页。
(二)固液阶段 当结晶继续进行时,固相不断增多,且不断长大, 冷却到某一阶段时,已凝固的相彼此发生接触, 并不断倾轧到一起,这时液态金属的流动就发生 了困难,即熔池结晶进入了固液阶段。在这种情 况下,由于液态金属少(主要是那些低熔点共 晶),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微小缝隙都无 法填充,只要稍有拉伸应力存在就有产生裂纹 (liè wén)的可能。
可把熔池的结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三页,共23页。
(一)液固阶段 熔池开始结晶时,仅有少量的晶核,以后逐渐晶核 长大(chánɡ dà)和出现新的晶核,但始终保持有 较多的液相,相邻晶粒之间不发生接触,液态金属 可在晶粒之间自由流动。此时虽有拉伸应力存在, 但被拉开的缝隙能及时地被流动着的液态金属所填 满,因此在液固阶段不会产生裂纹。
况下也出现在热影响区中。 裂纹附近常伴随有再结晶晶粒出现,所以多边化裂纹总
是迟于再结晶。 裂纹多发生在重复受热的多层焊层间金属中及热影响区,
其部位并不都靠近熔合区,说明这种裂纹与晶界液化 无关。 断口呈现出高温低塑性开裂。
第二十页,共23页。
(三)多边化裂纹的影响因素 1.合金成分的影响 在Ni-Cr系的单相合金中,向焊
第八页,共23页。
(4)硅 硅是δ相形成元素,应利于消除结晶裂纹, 但硅含量超过0.4%时,容易形成硅酸盐夹杂,从而 增加了裂纹倾向。 (5)钛、锆和稀土 最近发现,钛、锆和镧、铈等稀土 元素能形成高熔点的硫化物,故对消除结晶裂纹有 良好作用。
(6)镍 镍在低合金钢中易于与硫形成低熔共晶(Ni 与Ni3S2熔点仅645℃),因此会引起结晶裂纹。但 加入锰、钛等合金元素后,可以抑制硫的有害作用。
第十二页,共23页。
(二)工艺因素方面 工艺方面主要是焊接工艺参数、预热、接头型式和 焊接顺序等,用工艺方法防止结晶裂纹主要是改善 焊接时的应力状态。 1.焊接工艺及工艺参数 适当(shìdàng)增加焊接线能量E和提高预热温度T0, 即可减小焊缝金属的应变率,从而降低结晶裂纹的 倾向。
谢谢(xiè xie)各位的聆 听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第七页,共23页。
2.合金元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 (1)硫和磷 硫和磷在钢中能形成多种低熔共晶,使结
晶过程极易形成液态薄膜,因而显著增大裂纹倾向, 即使是微量存在,也会使结晶区间(qū jiān)大为增加。 (2)碳 碳在钢中是影响结晶裂纹的主要元素,并能加 剧其他元素的有害作用(如硫、磷等)。 (3)锰 锰具有脱硫作用,能置换FeS为MnS,同时也 能改善硫化物的分布形态,使薄膜状FeS改变为球状分 布,从而提高了焊缝的抗裂性。为了防止硫引起的结 晶裂纹,并随含碳量的增加,则Mn/S的比值也应随之 增加
第十页,共23页。
(二)力学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 焊缝金属在脆性温度区内(qū nèi)塑性低和脆性温度 区的范围宽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必要原因,而充分条 件是必须要有力的作用。 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冶金因素和 力学因素,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各自独 立规律。
第十一页,共23页。
(7)氧 焊缝中有一定(yīdìng)的含氧量,能降低硫 的有害作用。
第九页,共23页。
3.凝固结晶组织形态对结晶裂纹的影响 焊缝在结晶后,晶粒大小、形态和方向,以及析出 的初生相等对抗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越粗大, 柱状晶的方向越明显,则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就越 大。对于焊接18-8型不锈钢时,希望得到γ+δ双相 焊缝组织,因焊缝中有少量δ相可以细化晶粒,打 乱奥氏体粗大柱状晶的方向性,同时(tóngshí),δ 相还具有比γ相溶解更多S、P的不利作用,因此可 以提高焊缝的抗裂能力。
缝加入提高多边化激活能的元素(如Mo、W、Ti、 Ta等),则可有效地阻止多边化过程。 高温δ相存在时,也能阻碍位错移动,因而也可作 为阻止二次边界形成的组织成分。所以双相金属具 有良好的抗多边化裂纹的能力。 2.应力状态的影响 有应力存在能增加原子的活动 性,所以能加速( jiā sù)多边化的过程。 3.温度的影响 形成多边化过程温度越高所需的时 间就越短,就会增加裂纹倾向这种关系可由式(58)和图5-38看出。
第十六页,共23页。
(二)液化裂纹的影响(yǐngxiǎng)因素 液化裂纹的形成机理与结晶裂纹基本一致,因此影 响(yǐngxiǎng)因素也大致相同,也是冶金因素 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液化裂纹的防治 防止液化裂纹的途径与结晶裂纹的防止途径基本上 是一致的,也是从冶金和工艺两方面入手。特别是 对冶金方面,尽可能降低母材金属中硫、磷、硅、 硼等低熔共晶组成元素的含量是十分有效的。
3.焊接次序
尽量使大多数焊缝能在较小刚度的条件下焊接,使焊
缝的受力较小。
第十四页,共23页。
四、高温(gāowēn)液化裂纹
液化裂纹是一种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微裂纹,它的尺寸 很小,一般在0.5mm以下,个别的可达1mm。尽管裂 纹的尺寸很小,但常成为冷裂纹、再热裂纹、脆性破 坏和疲劳断裂(duàn liè)的发源地,所以应当给以足够 的重视 。
第十七页,共23页。
五、多过化裂纹(lièwén)
(一)多边化裂纹的形成机理 这种裂纹多数是在焊缝中产生,它是在结晶前沿已 凝固相的晶粒中萌生出大量的晶格缺陷(空位和位 错等),并且在快速的冷却条件下,由于不易扩散, 它们以边饱和的状态保留于焊缝金属中,在一定温 度和应力的条件下,晶格缺陷发生移动和聚集,从 而(cóng ér)形成了二次边界,即所谓“多边化边 界”。
第六页,共23页。
二、结晶裂纹的影响(yǐngxiǎng)因素
从现象来看,影响结晶裂纹的因素很多,但从本质来 看,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即冶金因素和力的因素。 (一)冶金因素对产生结晶裂纹的影响 所谓结晶裂纹的冶金因素主要是合金(héjīn)状态图的 类型、化学成分和结晶组织形态等。 1.合金(héjīn)状态图的类型和结晶温度区间 结晶裂纹倾向的大小是随合金(héjīn)状态图结晶温度 区间的增大而增加。当合金(héjīn)元素进一步增加 时,结晶区间和脆性温度区反而减小,所以裂纹的 倾向也反而降低了。
第十八页,共23页。
另外,母材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由于热应变, 金属中的畸变能增加,同时也会形成(xíngchéng)多边 化边界。这种多边化的边界,一般情况下并不与凝固晶 界重合,在焊接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塑性降低,导 致沿多边化的边界产生裂纹,故称多边化裂纹。
第十九页,共23页。
(二)多边化裂纹的主要(zhǔyào)特点 这种裂纹多发生在纯金属或单相奥氏体焊缝中,个别情
2.接头形式
表面堆焊和熔深较浅的对接焊缝抗裂性较高。熔深较 大的对接和各种角接(包括搭接、T形接头和外角接 焊缝等)抗裂性较差,因为这些焊缝所承受的应力 正好作用在焊缝的结晶面上(miàn shànɡ),而这个 面是晶粒之间联系较差,杂质聚集的地方,故易于 引起裂纹。
对于厚板焊接结构,施工时常采用多层焊,裂纹倾向 比单层焊有所缓和,但对各层的熔深应注意控制。 另外,在接头处应尽量避免应力集中(错边、咬肉、 未焊透等),也是降低裂纹倾向的有效办法。
第十五页,共23页。
(一)液化裂纹的形成机理 焊接时近缝区金属层间或焊缝层间金属,在高温下使 这些区域的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共晶被重新熔化, 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沿奥氏体晶间开裂而形成液化 裂纹。另外,在不平横的加热和冷却条件下,由于 金属间化合物分解和元素的扩散,造成了局部地区 共晶成分偏高而发生局部晶间液化,同样也会产生 液化裂纹。由此可知,液化裂纹也是由冶金因素和 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液化裂纹也同样产生于脆性温度区,脆性温度区的大 小是判定液化裂纹倾向的只要(zhǐyào)指标。
5.2-焊接(hànjiē)裂纹-热裂纹
第一页,共23页。
一、结晶裂纹的形成(xíngchéng)机理
先结晶的金属较纯,后结晶的金属含杂质较多,并富集 在晶界。一般来讲,这些杂质所形成的共晶都有较低的 熔点。
在焊缝金属凝固结晶的后期,低熔点共晶被排挤在柱状 晶体交遇的中心部位,形成一种所谓“液态薄膜”,此 时由于收缩而受到了拉伸应力,这时焊缝中的液态薄膜 就成了薄弱(bó ruò)地带。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就有可 能在这个薄弱(bó ruò)地带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