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又称土壤害虫。

茶园里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大蟋蟀、黑翅土白蚁、非洲蝼蛄等,是茶园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隐蔽性强、为害重、适应性强等特点。

1地下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1.1蛴螬
蛴螬属鞘翅目、金龟科,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又名白土蚕,在我国大部分产茶区均有发生。

蛴螬是国内外公认难防治的土栖性害虫,也是造成植物损失最大的种类之一[1]。

蛴螬虫体肥大,乳白色或黄白色,静止时弯曲呈“C ”型,体壁较柔软,多皱纹,体表疏生细毛;头黄褐色或红褐色,上颚显著,有胸足3对,无腹足,腹面有刚毛。

蛴螬主要为害茶幼苗
根部,喜啃食根茎的皮层,影响幼苗正常生长,严重时将土
表下的根茎皮层环食或咬断,被害部位易腐烂,致使整株枯死,造成新植茶园缺株断行或成片缺苗;成虫咬食茶树叶片,一般情况下为害不严重。

茶园中常见的为害种类有铜绿金龟子、大黑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等。

1.2大蟋蟀
大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又名大头蟋蟀、大头狗等。

在我国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省均有分布。

成虫体长30~40mm ,暗褐色,头大,胸背比头宽,两侧有1对圆锥形黄斑。

触角比体略长。

后足腿节发达,胫节有2列粗刺,每列4~5个。

前翅长于腹部末端,尾须长于产卵管,雌成虫产卵管长约5mm 。

卵长3.5~4.0mm ,圆筒形,两端钝圆,表面光滑,稍弯曲,淡黄色。

若虫体黄色或褐色,除体型大小、翅和产卵器未成长完全外,其余形态均似成虫。

大蟋蟀以若虫和成虫危害茶幼苗,咬断幼苗嫩茎拖回洞穴内咀食或贮存,造成缺苗断行。

1.3黑翅土白蚁
黑翅土白蚁属等翅目白蚁科,又名黑翅大白蚁,是多型性昆虫。

在我国分布较广,各产茶区均有发生,以南方茶区发生较重。

有翅繁殖蚁体长12~15mm ,翅展23~25mm ,体深褐色,翅暗褐色,足淡黄色,触角念珠状;工蚁体长4.6~
6.0mm ,头部黄色,近圆形,胸、腹部灰白色;兵蚁体长5~
6mm ,头部卵圆形,深黄色,上颚镰刀形。

黑翅土白蚁对茶树
主要取食根、茎部,并沿主干向上用泥粒筑成隧道形成蚁路,在其中取食枝梢表皮层,也会侵入木质部驻食。

发生严重时可见茶树地下根茎被驻食成细锥状或蜂窝状,致使树势衰弱,容易折断,甚至枯死。

1.4非洲蝼蛄
非洲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又名土狗、啦啦蛄等。

在我国分布较广,各产茶区均有发生,以南方茶区发生较普遍。

成虫体长29~31mm ,淡茶褐色,密深细毛。

头部狭长,呈三角形,触角丝状。

翅不发达,前翅短,叠于背上,后翅长,平时纵折,置于腹背部。

腹部近纺锤形,2根尾须显著。

前足开掘式,后足胫节背侧面缘有刺3~4个。

卵长2~3mm ,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成黄褐色,孵化前为暗紫色。

若虫形态似成虫,但体型比成虫小,初孵化时乳白色,以后体色渐深变为暗褐色,老熟若虫体长25mm ,无翅或仅有翅芽。

非洲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危害茶幼苗,潜行地表下咬食幼根、幼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

此外,该虫在近地面活动时,来往穿行造成纵横隧道,常使幼苗的根系与土壤分离,使幼苗、幼根失水干枯死亡,造成缺苗断行。

2综合防治措施2.1农业防治
一是深翻耕土,精细耕作。

垦荒种植茶苗前,提早耕翻土壤,通过机械杀伤、人工捡拾、风吹日晒、天敌啄食等途径直接消灭一部分地下害虫。

结合茶园耕作发现害虫随时处死,在秋季或初冬深耕翻土壤35cm ,可使地下害虫失去必要的生存和越冬环境而死亡,降低害虫基数,减少翌年虫口密度。

二是清洁茶园。

及时清除茶园中杂草、枯枝、落叶、残兜木桩和白蚁泥被,以减少地下害虫产卵、隐蔽的场所及食料来源。

三是合理使用肥料。

未腐熟的有机肥,易招引金龟子、蝼蛄等地下害虫进行取食、产卵,因此猪粪厩肥等有机肥必须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避免将地下害虫及虫卵带到土壤中。

碳酸氢铵等化学肥料应深施土中,既可提高肥效,有利于其腐蚀、熏蒸作用杀伤一部分地下害虫[2]。

四是适时灌水。

土壤中的温湿度环境对地下害虫的生长和活动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试验证明,地下害虫最适的土壤湿度为15%~20%,当土壤含水量达到35%~40%时,则停止危害而潜入20cm 以下深土层中躲藏[3]。

因此,可以在不影响茶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通过灌水来达到控制地下害虫危害的目的。

五是人工捕杀。

利用金龟子假死性,在集中为害的茶树下,张接塑料薄膜,
(下转第197页)
摘要介绍了茶园中常见的地下害虫蛴螬、大蟋蟀、黑翅土白蚁和非洲蝼蛄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治上述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园地下害虫;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433.843;S57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4-0195-01
茶园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肖星
汪云刚*许燕李冬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
基金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作者简介肖星(1984-),男,云南景洪人,研究实习员,从事茶树植保方
面的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1-05-10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4期195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95页)
震落捕杀;大蟋蟀的洞口会有松土标志,可挖掘洞穴或用水灌洞捕杀;根据泥被、蚁路、地形、群分孔等地面上的特点判断黑翅土白蚁巢穴位置,进行人工挖巢灭蚁。

2.2人工诱杀
一是灯光诱杀。

利用地下害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时,茶园中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地诱杀金龟子、蝼蛄和有翅繁殖蚁,尤其是在无风、无雨、天气闷热的夜晚,诱杀效果更佳。

二是毒饵诱杀。

可用谷皮、米糠、油渣、麦麸等50kg炒香,再将90%敌百虫500g溶于15kg水中,拌匀制成毒饵,开沟施入根际土中诱杀蛴螬,或傍晚前撒施在茶地中诱杀蝼蛄、大蟋蟀等地下害虫。

三是其他诱杀方法。

在茶园周围种植蓖麻,对蛴螬成虫(金龟子)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利用大蟋蟀若虫和成虫白天有明显隐蔽习性,可在田间挖浅穴堆放草堆,可大量诱集成虫、若虫,集中捕杀。

在白蚁易出没的地方放置其喜欢的食料,如甘蔗渣、木头屑、新鲜树皮等挖坑埋在土内,保持湿润,引诱取食,等白蚁大批被诱密集后,再用灭蚁灵、克蚁星等药剂进行喷杀处理。

利用蝼蛄对马粪的特殊嗜好,在田间挖30~40cm方坑,坑内堆放少许新鲜马粪,按马粪量的1/10拌入2.5%敌百虫进行诱杀[4]。

2.3化学防治
一是土壤处理。

将茶丛下土壤耙松,撒施2.5%亚胺硫磷粉剂,每丛100g左右。

可以结合茶园整地用50%辛硫磷乳油3.00~3.75g/hm2,加10倍水喷于375~450kg细土上,拌匀
制成毒土撒施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二是药剂灌根、灌洞。

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可溶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进行灌根或灌入洞穴触杀地下害虫。

三是压烟灭蚁[5]。

将压烟筒的出烟管插入蚁巢的主道并密封,再把杀虫剂(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放入压烟管内点燃,烟便沿蚁道压入蚁巢,杀虫效果很好。

2.4生物防治
地下害虫的天敌种类较多,如寄生蜂、寄生蝇、步行甲、蛙类、鸟类等均可捕食地下害虫,因此在茶园周围植树绿化、开辟蓄水池等,为有益生物种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还可以利用害虫病原微生物和性信息素进行防治,如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乳状菌等。

3参考文献
[1]杨广东,熊桂莲,张文辉.三种常见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方法[J].现代园艺,2010(4):32-33.
[2]陈建明,俞晓平,陈列忠,等.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浙江农业学报,2004,16(6):389-394.
[3]代志.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65-166.
[4]孙永泰.几种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9, 22(1):33-34.
[5]李纯教.黑翅土白蚁的防治[J].安徽林业,2007(2):43.
开始出蛰,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

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
166粒,平均产卵94粒。

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

卵发育历期33~59d,平均约42d。

5月上旬卵孵化,食料充足,当年体长可达15mm以上,第3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于16~20cm 深的土层内做土室化蛹。

蛹期12~20d,平均约16d。

9月中旬蛹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

3危害症状
3.1丽金龟科
该虫食性较杂且食量较大,成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幼虫危害植物地下组织。

成幼虫危害苗木根部,化蛹深度浅。

成虫食量较大,在短时间内可将叶片吃光,只留叶脉,呈经络状。

3.2叩甲科
以幼虫咬食植株的根和茎,或钻到茎内为害,造成田间缺苗断垄。

4防治方法
4.1丽金龟科
冬季翻耕,将越冬虫幼虫翻至地表,利用低温冻死一部分幼虫。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在桑树下放白布或塑料薄膜进行震落捕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在无风、无月光、天气闷热的夜晚进行诱杀。

保护利用天敌,金龟子的天敌很多,如各种益鸟、青蛙、步行虫等,都能捕食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大斑土蜂、臀钩土蜂等寄生蜂,线虫和白僵菌、病毒、蛴螬乳状菌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取30~50cm长的榆、杨、刺槐等树枝,插入40%氧化乐果乳油50倍液中,浸泡8h,捞出阴干,傍晚前插入苗圃地,用量为150~225枝/hm2,2~3d换1次,诱集成虫取食。

对成虫可喷洒40%乐果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

对幼虫蛴螬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对细土300~375kg制成毒土施入土中浅耕,可杀死土中的蛴螬。

4.2叩甲科
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曝晒工作,减少越冬虫源。

加强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4]。

在田间堆积10~15cm 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毒杀。

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用50%辛硫磷乳油1125mL/hm2拌细土适量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播种或定植时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 30.0kg/hm2拌细干土1500kg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

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 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以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5参考文献
[1]林平.中国异丽金龟属一新种[J].昆虫分类学报,2000,22(2):119-121.
[2]林平.中国珂丽金龟属分类研究[J].昆虫分类学报,1989,21(4):275-280.
[3]刘艳玲,江世宏,杨长举.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分布类型与特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5):618-623.
[4]邹勇.小叩头虫的特征识别与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0(9):48.
张菊梅等:豫西地区杨树丽金龟科和叩甲科害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197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