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摘自四书五经《大学》
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原文翻译:
这就叫做认识根本的道理,可谓达到“知”的最高境界。

格物致知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并彻底探究它的原理。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认识的主体是人心的“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理”。

认识的方法是“格物”,任谁的目标是“致知”,总体而言便是“即物以穷理”。

强调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色彩,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宋代以后,“格物致知”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格物致知”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如清末将“格致”用为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时至今日,“格物致知”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毛主席曾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可以说,“格物致知”将我们引向了万事万物,引向了实践,引向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