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为阶,拾级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末四大家”之一的“竹山先生”蒋捷以作品造语奇巧独标一格,其最著名者,非《虞美人·听雨》莫属。
有人把教师的教育生涯比拟听雨三境,认为青年教师昂扬激进、热血沸腾但易野牛迷途一般莽撞,中年教师博采众长、自成一脉但仿佛登山遇石瓶颈丛生,老年教师举重若轻但历尽沧桑、兴味索然。
这样的表述虽然未必准确,但以教龄切入,却也抓住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件事物的判断和观感会有所不同。
面对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校环境,不同教龄的教育从业者想来也是思绪万千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不要紧的,毕竟,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正是由这些千变万化的物事共同构成。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但育人者先自育之,因此教师在堂前课后心心念念的,除了生活的日常,大多还是自己的成长。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跋涉,既然没有那么快抵达终点,那么就不如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也不枉来这人间一遭、做这教师一回。
然而,既然是跋涉,就必然有波峰波谷,卡在瓶颈时或许愁眉不展,遇到顺途了方能酣畅前行,这些都难以避免,最重要的是无论顺境逆旅,教师自身都要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凡事三思而后行,养成老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坚持教育反思,坚持教育写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思考所欲所求,如此才能拨开成长的迷雾,看清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禀赋各异,行走的方式自然千差万别,但殊途同归,只要能够实现自我的目标,采取的方式大可不做强求。
长于言者不妨口若悬河,让学生享受一餐咳金唾玉的盛宴;敏于思者大可倚马千言,让学生感受一番高山仰止的精彩;即使资质略差、特征不显的师长,不也可以以其仡仡独立、爬梳剔掘的卓绝精神感染学生沉潜问学吗?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路径,再指导更多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人生路径,如此为师,已是难能可贵。
如果能够多陪他们走一段路,跌倒了扶一扶,迷途了指一指,偷懒了催一催,掉头了劝一劝,那就更加“善莫大焉”了。
随着教龄增长,多数教师都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总结出越来越多的秘诀,其中特出者,或许还能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凝结自己的教育思想,成为一方大家。
但也难免有人激情退却、惫懒层起,这些都是所谓的心魔,需要友朋的刺激、名师的指点、同侪的勉励,但更重要的,还是自我的修心,如此方能视岁月流逝如行舟的顺水,畅快前行;以教龄增长为攀登的台阶,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