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夜书所见公开课(优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古诗的相关的音频、图片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的谈话的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情感基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读准、读通古诗,再通过适时的全班交流学习来达到巩固自主学习的效果,实现对古诗的初步感知。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设计意图】在关注和理解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地交流,不仅可以互相释疑,还能互想学习,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深入体悟诗意、诗情。
(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再读、细读、品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最后再体悟出诗情,并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将这种情感进行表达。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设计意图】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师生互接接答诗句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背一背。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可以将学生对课内古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延伸到课外,自主学习和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从而进行更多的积累性学习。
七、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
教学反思:
教学这首诗时,首先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在学生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
于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其次,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
在教学第一、二行诗时,我让学生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我请班上的外地孩子谈谈: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这里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这时,学生那根思乡的弦被触动了,通过自身的感受,从中理解了“动客情”,体会了诗人的真实情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汉语拼音9 《ai ei ui 》人教(部
编版)
《ɑi ei ui》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音乐律动导入形式新颖,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
一、音乐律动导入
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同学们,今天,咱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那就是智慧树老爷爷。
智慧树老爷爷带着甜美的果实来到了我们这儿,他说,他要把自己最甜美的果实奖励给那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要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六个单韵母小朋友吗?
生:记得ɑ、o、e、i、u、ü
师:读单韵母的时候,要注意口型,请同学们读卡片。
生:(出示卡片)张大嘴巴ɑɑɑ,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牙齿对齐i i i,噘起嘴巴u u u,口吹哨子üüü。
师:读得真棒。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两个单韵母小朋友要来这儿做客,你们欢迎吗?
生:(非常兴奋)欢迎!(出示单韵母?和i,请两个学生戴头
饰来表演)
甲: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单韵母?。
乙: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单韵母i。
甲:你好!(握手)
乙:你好!(握手)
甲:你挨着我。
乙:我挨着。
(两个同学挨在一起)
合:我们两个紧挨着,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i [这样安排复习导入,体现了灵活性、层次性、多样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拾级而上。
]
二、学习复韵母?i
1、学习复韵母?i的发音师:(出示?i贴在黑板上)谁认识这个字母?生:?i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字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母有什么不同?
生:是两个字母组成的。
课件演示:先出示ɑ,同学齐读。
之后i向ɑ靠拢。
师: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
(课件再次演示i向ɑ靠拢的过程。
)跟老师说:复韵母。
教师范读:先读ɑ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生:(跟读复韵母)
师:(师范读?i)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你发现了什么?(回答得好的同学奖励智慧果。
)老师再读一次,你们认真听,你听出了什么?(回答得好的同学奖励智慧果。
)
师:(小结读复韵母的方法。
)(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
2、学习书写?i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ɑ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再教老师写。
生:(书写?i)师:同桌讨论怎样记住ɑi。
生:ɑ和i是好朋友,它俩挨在了一起。
师:现在我们给新朋友复韵母ɑi戴上帽子,看你还认识它吗?结合小组练习四声拼读,并试着用拼出的字音组词。
(例:哀叫、挨打、白皑皑、癌症、矮小、妨碍、爱好)
(出现四声之后,就引导学生用四个声调组词,渗透了字和音的关系,同时这种实用性的体验也唤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
三、课间休息(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智慧树爷爷要奖励大家。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谁想上来?
生:做游戏(争着上台) [这环节安排既调节了课堂气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 四、学习复韵母ei ui 师:你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复韵母ɑi吗?
生:(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四人一个小组一起学习ei ui,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好,好吗?出示自学提示:
(1)ei ui怎么读?怎么记?
(2)ei ui在四线格里的什么位置?
(2)ei ui的四声标在谁的头上?自己试着读一读。
(ɑi ei ui 三个复韵母的读音方法,它们的占格位置都相同。
在学习了一个韵母之后安排自学,此时学生已具备了这个能力。
这无疑是给了学生一次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生:(学生汇报)(学得好的同学奖励智慧果。
)
五、开放学习:
1、将卡片分发到组:每组两张声母卡,两张空白卡。
2、说明:空白卡任你想象,你想是什么声母,就是什么声母。
3、运用你手中的卡片,选择你喜欢的复韵母,自由组成音节,看哪组拼得多。
(拼得多的小组奖励智慧果。
)
4、展示台: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游戏中复习韵母ɑi ei ui。
]
六、总结师:
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学生接:ɑi ei ui)还学会写这三个复韵母。
小朋友又学了好多知识,祝贺你们。
智慧树爷爷要走了,让我们和他说再见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汉语拼音 d t n l 人教部编版
《声母d t n l》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声母d t n l 的发音及d t n l 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 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
1、本课的字母挂图或幻灯片。
2、拼音音节卡片(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学的声母。
2、游戏:找字母。
二、学习声母。
1、认识声母d。
①出示一只队鼓和一幅鼓锤,导入。
敲敲鼓,发出的声音“得”。
同学们学习发“得”这样的音。
教师讲解发音要领,生跟着发音。
②出示“d”,全班认读,顺口溜“队鼓鼓锤ddd”。
③利用多种形式认读d:全班认读—开火车认读。
2、学习声母t。
①学习t的音时。
师:t发音时,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
t的本音几乎听不到,大声读就成了呼读音。
(师范读,生跟读)
②学习t的形问:声母t与图中哪一部分很像?(t与伞把的下半部分很像)教顺口溜:小伞把儿ttt。
③出示f和t的卡片,比较读读。
④利用多种形式读读t。
3、学习声母n。
①学习n的音讲:n发音时与t相似,只把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n也有本音和呼读音。
(师范读,生跟读)
②学习n的形问:n与m比较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③利用多种形式读读n.
4 、教学l的方法同上。
三、书写d t n l 。
1、观察d t n l 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说说d t n l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读声母,读呼读音。
2.用儿歌区别b-d,m-n,f-t。
五、布置作业。
1、书写d t n l各一行。
2、认读已学的声母。
板书:
第二课时
一、用卡片复习学过的声母、韵母(主要复习带调单韵母,要直呼卡片。
)
二、学习和练习dtnl与a i u ü的拼音
1、学习da这个音节。
①师:拼读的时候,把声母d的音发得又轻又短,或者就只摆d的口型,发ā的音,让d与a快速相连呼出dā。
(巩固已学过的拼音方法。
)
②教师范读dā,生跟读。
③利用多种形式认读da的四声。
④利用da的四声说词说句。
2、学习di。
①师生配合读好di。
②生认读,师正音。
③利用多种形式认读di的四声。
④利用di的四声说词说句
3、学习du.
①指名一个小组du。
②生认读,师正音。
③利用多种形式认读du的四声。
④利用du的四声说词说句。
4、学习de.
①指名一个小老师认读de及它的四声调。
②生认读,师正音。
③利用多种形式认读de的四声。
④利用de的四声说词说句。
5、声母t n l 的拼读同上。
三、巩固练习。
1、《我说句子,你找音节》教师说一个句子,学生在句中找到当天所学的音节。
2、抽读带调的音节。
四、总结。
孩子们,字母宝宝和音节宝宝都很高兴认识你们,所以我们不能把他们记错。
因此,每天要是有时间,自己就要好好在读读。
板书
9.ai ei u i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41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2.会认“妹、奶、白、皮”4个生字,理解“妹妹”和“奶奶”的意思。
3.会读儿歌《小白兔》,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读准ai、ei、ui的音,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
掌握ai、ei、ui的发音。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复习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2.教师在课件中呈现所有的复韵母,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韵母吗?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韵母。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三个——ai、ei、ui。
(教师板书,并准确、响亮地读出来)
4.提问:这几个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明确: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
母就叫复韵母。
二、利用插图,学习拼音
1.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出示情境图,提问:谁能说说图画的内容?
(2)教师指导发音:ai是由a和i组成的复韵母。
发ai的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头上升,嘴唇慢慢闭合,滑向i的音。
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3)学习ai的四声。
①教师:ai有四个声调,分别是āi、ái、ǎi、ài,声调应该标在a上。
(板书:āi ái ǎi ài)
②出示ai及其四声的卡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2.学习复韵母ei。
(1)教师:诶,快看!老奶奶正给同学们讲故事呢!在这里,“诶”提示了复韵母ei 的音。
(2)教师强调发音:ei是由e和i组成的复韵母。
发ei的音时,先发e的音,轻轻带出i。
气流不中断,口形逐渐变小。
(3)学习ei的四声。
①教师:ei有四个声调,分别是ēi、éi、ěi、èi。
(板书:ēi、éi、ěi、èi)
②出示ei及其四声的卡片,组织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4)教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忆复韵母ei?(学生讨论交流)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大石凳上放着什么?
教师明确:“一杯水”的“水”提示了ui的音。
请跟着老师念——一杯水,ui ui ui。
(学生跟读)
(2)教师强调发音;ui是由u和i组成的复韵母。
发ui的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的音,口形从圆到扁。
注意这里的“i”不发“i”的音,而是发ei的音。
事实上,复韵母ui是uei的省写式。
(3)学习ui的四声。
①教师:ui也有四个声调,那么ui的声调应该标在哪个字母上面?老师这儿有一个儿歌可以帮助你们。
请跟老师念:复韵母标调时,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②出示ui及其四声的卡片,组织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③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含有ui的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词语,练读ui的四声。
(4)教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忆复韵母ui?(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写a i、ei、ui
1.教师出示四线格,明确书写:要注意复韵母的两个字母要靠紧,写得紧凑、匀称。
在书写带调的复韵母时,应按顺序先写完字母后,再标声调符号。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伸出右食指,边读边书空。
3.学生拿出练习本,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ai、ei、ui。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ai、ei、ui及其四声,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复韵母标调的规则: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二、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表》,朗读声母。
2.教师:这些声母可以和单韵母组成音节,也可以与复韵母ai、ei、ui组成音节。
让我们一起来拼一拼,看哪位同学拼得又对又快。
三、借助插图,认识字词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图上都有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妹妹、
奶奶”。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四、朗读儿歌,巩固拼音
1.出示带拼音的儿歌《小白兔》。
2.学生自由读一读,并用红笔标出的音节bái、wěi、zuǐ、zài。
3.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学生齐读儿歌。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ai ei ui
āi ái ǎi ài ēi éi ěi èi uī uí uǐ uì
pái duì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教师摒弃了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不再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停留在“妹、奶”这两个字的认识上,而是通过“图上都有谁,她们在干什么?”这样过渡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课生字,迅速理解本课生字词所表达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举两得,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将知识迅速内化成技能是教师教学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ao ou iu|人教(部编版)
10ao ou iu
1.能正确认读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能够看图,根据音节拼读词语,认识3个生字。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能够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1.a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所组成的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三拼音节及认字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复韵母朋友,它们分别是谁?(学生齐答)
2.对!单韵母的本领真大,能组成“ai ei ui”,我们一起来读:
a和i在一起,ai、ai、ai
e和i在一起,ei、ei、ei
u和i在一起,ui、ui、ui
单韵母除了组成“ai ei 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它们就是第十课“ao ou iu”(板书)齐读课题。
二、学习复韵母
1.学习复韵母ao:
(1)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1~2人)
(2)奥运会的标志。
“奥运”的“奥”去掉声调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位朋友“ao”,请同学认真听老师读“ao”:
①请你跟我读三遍“ao、ao、ao”
②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ao”,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发“ao”的时候嘴巴由大变圆)
③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你发现了发“ao”音又有什么方法呢?
④小组读、全班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住它。
老师是这样记的“奥运旗帜,ao ao ao”,你有跟老师不一样的记法吗?(鼓励用不同方法如字母组成方法、联想法、顺口溜来记忆)
(4)学ao的四声:
①课件出示看谁会读?(指名读,同时组织纪律)
②全班读。
③游戏。
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ao ao ao,什么ao”“凹下去”“熬汤、熬药、遨游、翱翔”“骄傲、奥秘、奥妙”。
④分组读。
⑤指哪个读哪个。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读)
2.过渡语:同学们那么聪明能干,你们悦耳的读书声引来了其他两个新朋友,看!出示复韵母ou iu, 我们用刚才学习“ao”的方法来学习ou、iu。
(1)复韵母ou
①我们先来看“ou”,谁先来说说他们的想法?复韵母的组成与它的发音有什么关系?(复韵母ou是由单韵母o和u组成的,读音由o滑向u音,嘴形由圆变突出)
②谁是小发明家想出好办法记住它。
(形与读音)
③全体站起来读,男、女孩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④四声连读。
(2)学习复韵母iu
①这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复韵母iu是由单韵母i和u组成的,读音由i滑向u 音,嘴形由扁变突出)
②谁最会观察与思考,发现它跟哪个复韵母的样子很像呢?(发音、字形进行区分)(小i在前iu
iu iu ,小i在后ui ui ui )提醒标调规律。
(复习标调儿歌:a大哥在把帽带,a大哥不在,e二歌带;e二哥不在,o三哥带;o三哥不在,i、u谁在后面谁就带;大家都不在,ü小弟带) “找朋友”游戏帮助区分ui和iu。
学生左手右手分别拿有ui和iu两张韵母卡。
教师读“丢东西的丢”学生举卡片,对的获胜。
同样还可问:小推车的推,喝水的水,黄牛的牛等等。
③男、女孩读韵母iu,开火车读、分组读、赛读、指名读。
④怎么记住它的四声(组词记)。
⑤分组读带调复韵母。
三、拼读关
过渡语:三位新朋友都很高兴说要考考大家拼读关,接受挑战吗?
1.呈现ao、ou、iu的四声卡片,同桌两个一起读。
2.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分小组读。
3.打乱四声的顺序,抽学生读。
四、书写关
大家顺利闯过拼读关,同学们真能干,这回来到书写关。
看谁写得最好。
1.书写带调音节注意三个问题:
(1)靠拢,挨紧。
(2)先写音节最后才标调。
(3)要整个音节来写。
2.评析谁写得好。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认识了ao ou iu三位朋友,认清了它们的样子和名字。
2.帮助声母跟它们交上好朋友,拼读准确。
3.都把字写得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照着板书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回忆三拼音的拼读方法。
(“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出示guā让学生拼读,体会拼读的方法。
二、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不同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shǎo zǎo yào ròu tóu zǒu jiù xiū liù
(1)自己试拼。
(2)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3)指名拼读,并练习口头组词。
(4)请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拼。
2.出示含ao、ou、iu的三拼音节:niǎo tiào qiāo jiào xiào等。
(1)结合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自己亲自实践。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读,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指名拼读,全班共同学习。
拼的不准的学生,请会拼的学生帮助。
(4)指名拼读,并练习用所拼音节口头组词。
三、看图认字词
1.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语句说一说你看到的景象。
2.出示词语:小桥流水垂柳桃花
(1)自己试着拼一拼。
(认准韵母再拼)
(2)读不准的音节问问同桌小伙伴。
(3)指名拼读。
(4)将音节与词语分成两列,学生尝试将词语与音节连线。
四、读儿歌
1.看图自己试着读儿歌,读不准的音节标出来。
2.质疑:学生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其他同学解疑。
3.请学生带领同学读儿歌。
4.分组读,齐读儿歌。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什么了?你们学得真棒!
ao ou iu
a—ao o—ou i—iu
z—ao→zao l—ou→lou j—iu→jiu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以“新课标”要求自己,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师生互动,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去,让学生快乐学习,热爱学习,也是我教学中永远追求的目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汉语拼音5 g k h人教(部编版)
5 ɡkh
文本分析: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
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
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
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
ɡ—u—ɑ→ɡuā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左下是ɡ、k、h与韵母ɑ、e、u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 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
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其中huà、huā、ɡē、ɡū、ɡā、ɡuā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ɡ、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ɡ、k、h和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声母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ɡ、k、h的发音辨析;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