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节选的阅读理解题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志魏书节选的阅读理解题及译文
王肃字子雍。

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

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
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

”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

是帝欲不谛。

’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

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

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

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
是也。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对
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

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

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
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

公事征还,拜议郎。

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

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
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

”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


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

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
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
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

今淮南将士父母妻
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

”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
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

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
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
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
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本纪” 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

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记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 “公卿” 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

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C. “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

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

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

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如谥号等。

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

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

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

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

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5分)
2 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5分)
试题答案: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前志有之”是说以前史书有记载,接着引述记载的内容,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A项;根据“此谓……也”的搭配,可排除D项;
而“深入险阻”是说深入险阻之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

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

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
宋代才废。

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错,从原文王肃引用孙权、关羽一事可知,派军队守护是想用他们作人质,
以瓦解淮南将士。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

关键词“故”“隐切”“非”各1分,大意2分
2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


键词“昔”“降”“志” 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肃字子雍。

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

黄初年间,担
任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
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

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

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

”于是就停止征讨。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

但这个皇帝
不想谛听。

’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
和顺从皇上的分寸。

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

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

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
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

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

”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

”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

汉武帝听说
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
扔了。

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

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
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

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

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

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

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
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

”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
员认为是吉祥之兆。

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

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
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
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
人就会先灭亡了。

”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
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
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

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

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
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

”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

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
卫将军,谥号景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