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
2010年10月
目录
第1章企业简介 (1)
1.1企业性质、地理位置 (1)
1.2矿区范围及生产能力、规模 (1)
1.3从业人员 (2)
1.4主要生产工艺、生产方式 (2)
1.5主要设备设施 (3)
第2章安全标准化建设及运行 (4)
2.1安全标准化建设 (4)
2.2安全标准化运行 (8)
第3章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 (9)
第4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0)
第5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12)
第6章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设施“三同时” (13)
6.1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 (13)
6.2安全费用的使用 (13)
6.3安全设施“三同时” (13)
6.4工伤保险 (13)
第7章风险管理 (14)
第8章事故、事件及应急管理 (15)
第9章职业卫生管理 (16)
第10章安全生产绩效 (17)
第11章自评结论及申请考评等级 (18)
第12章下一步工作打算 (19)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
2、采矿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安全管理网络图
5、主要负责人资格证书
6、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7、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8、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
9、操作规程目录
10、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清单
11、安全投入计划(2010年)
12、工伤保险证明
13、风险评价清单
14、职业危害清单
15、安全标准化自评打分表
1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考评申请表
第1章企业简介
1.1 企业性质、地理位置
XXX矿山位于xx市xx区xxx镇3400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隶属xxx市xxx区xxx镇xxx组管辖,有公路与遵松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xxx″、北纬xxx。

企业经济类型:私营企业。

1.2 矿区范围及生产能力、规模
1、矿区范围
本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矿区面积xxxKm2,开采标高为:+xxxm~+xxxm。

表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2、生产能力、规模
本矿山生产能力为6万t/a,服务年限约为3年。

1.3 从业人员
矿山设矿长1人,安全员1人,电工1人,凿岩工4人,打砂工
4人,运输工2人,特种作业1人。

1.4 主要生产工艺、生产方式
本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采剥工艺及顺序为为:自上而下阶梯状水平前进式开采,中深孔放炮落矿,对采场表层经清理、整洁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从上至下层层剥离开采,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工作面采下石料经公路运输至破碎场地破碎后装车外运(销售),剥下的废石由人工或机械装车运至渣场排弃。

其具体工艺如下:
1、开采工艺
采用逐层开采方式,采下的石料卸放至堆石场,破碎至合适的粒(块)度,具体流程如下:
①打眼
②装药、爆破或分段爆破
③石料卸放到堆石场
④石料按要求破碎至合适料(块)度
⑤利用停采停运时间对大块石料进行二次爆破
⑥废石、土由人工装车运至渣场排弃,其中地表土单独排放。

其工艺流程如下:
剥离钻孔装药、爆破装运破碎装车外运
2、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采用机械配合斜坡公路运输。

石料外运由装载机将石料装入载重汽车外运。

第2章安全标准化建设及运行
2.1 安全标准化建设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8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5—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等规范、标准的要求,本矿山于2010年3月份开始创建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2010年3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安全管理人员、各班班长为组员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开始了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软件方面
根据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5—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等一系列标准的要求,在结合本矿山的基本条件情况进行对标工作,在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归并、修订、增补等工作,遵循“两符合一提高”(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本矿山的生产实际,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原则,形成了符合本矿山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
作规程、各记录表格(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隐患落实整改记录、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事故、事件记录等等)。

2、硬件方面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xxxx矿山开采方案》等相关标准、方案的要求,对其开展对标工作。

在员工中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基础工作,让员工知道自己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风险程度,如何采取相关措施防范,提出自己的意见,形成统一共识的基础对现场进行整改。

矿山租用附近村民的房子解决办公室的问题,购买了沙发、办公桌、文件柜、电脑等相关办公用品,为员工统一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安全帽、口罩、耳塞等)。

按照开采方案现场进行规范化整改:对台阶进行规范;矿山边界设置了围栏(彩色警示带)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对边坡上的悬石、浮石、伞岩进行清理;作业场内、各个作业点、各机器设备、机房等重新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入场须知、佩戴安全帽、限速标志等等);
2.2 安全标准化运行
经过6个月的试运行,在运行期间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整个标准化系统运行正常,对不正常的方面(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及时进行整改,使之符合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

本矿山设有矿长一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名;矿长任命了穿爆班责任人、破碎班责任人、机电班责任人、运输班责任人、综合班责任人等,使安全生产得到了组织上的保障。

安全管理机构网络图见附件4。

主要负责人取得了x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非煤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了x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厂内机动车辆)均持证上岗。

见附件5、6、7。

2009年7月,矿山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开始了矿山安全标准化对标工作,对软、硬件进行,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归并、修订、增补,整合现在符合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矿山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共制定了9份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包括:矿长、安全矿长、安全员、财务人员、设备管理员、仓库管理员、临时存放爆破物品管理员、电工等。

见附件8 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

制定了各岗位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挖掘机司机、铲车司机、破碎工、电工、空压机工、电焊工、气焊工、汽车运输工等。

见附件9操作规程目录。

制定了符合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共30余项,分别为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边坡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及管理制度、设计管理制度、运输系统管理制度、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防灭火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投入管理制度、员工工伤保险制度、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保障制度、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回顾制度、安全绩效监
测管理制度、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特种人员管理办法等。

详见附件10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录。

第5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XXX矿山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要手段,大力倡导“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开展全员安全教育,采用系统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开展事故反思活动,利用典型事例,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教育,把发生的事故、事件认真分析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使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让每个人自觉去遵守。

把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技能提升纳入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之中,班组会议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时间段,根据不同种岗位的工人,采用不同种的教学方法,丰富员工安全知识和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对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新知识,及时对员工进行宣贯等。

对于矿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采用送培的方式进行,经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当新设备、新工艺发生变化时,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规程的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6章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设施“三同时”
6.1 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
本矿山对安全生产费用设立专门帐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按照年度编制的安全投入计划足额进行提取,用于矿山的安全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安全奖励、安全教育培训、事故、事件预防、隐患整改等方面。

投入计划见附件11。

6.2 安全费用的使用
本矿山重视安全生产投入,认真查找不足的地方、安全隐患,从2009年至今,共投入3万元,用于改善工作环境(办公室、会议室等)、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整改及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耳塞、口罩、安全帽等)的配置和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等。

对主要生产设备逐步进行更新。

6.3 安全设施“三同时”
本矿山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做到国家要求的“三同时”,每年编制开采技术措施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

6.4 工伤保险
由于矿山人员流动性大,按月份为从业人员缴纳了工伤保险,见附件12。

第7章风险管理
自从标准化创建开始,重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管理,在矿山内全员开展,根据各自的岗位进行辨识,形成统一的认识。

结合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从火灾、职业卫生、紧急风险、交通运输、设备、设施、机械伤害等方面着手,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了职业危害清单。

见附件1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