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实施计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 号)及教育部办公厅《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省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点,贯彻“互联网+学科教学(幼儿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结合当地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为培训主题,以样板校、示校及实验区为依托,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生成和积累一批本地化优秀资源库。
(二)具体目标
1.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素养:通过培训,了解信息技术化发展的新政策、新理论,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确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
2.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以教师工作坊引领形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分享课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3. 建设实验区、示校(园),优化校(园)本、推动区域教学:创建中小学及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示校,建立示性网络研修社区,完善区域研修与校(园)本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以校(园)为中心,教研组为基础,推进混合式培训,形成以区域研培为依托的校(园)本常态化研修模式,形成良好的校(园)本研修环境,推动区域教学提升。
4 .整合优质资源成果:通过培训,帮助学员建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园)、县(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本地乡村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
二、培训对象
省初中小学及幼儿教师
三、培训时间
2017年9月15日至2017年12月10日
四、培训方式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
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2.专家讲座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强化情景体验,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3.主题研修和自主选学相结合
主题研修规划与大量选学课程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强化技能,提升经验。
4.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
案例解析指导实践工作,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5.问题解决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不断将生成资源收集整理,组建区域资源库。
四、培训容
(一)容设计
课程按照教育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综合类”、“专题类”、“技术素养类”、“教师专业发展类”四类课程为核心,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
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为核心,深入网络研修、校(园)本研修、区域研修,深刻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理念。
本项目培训容具体见下图:
中小学
幼儿园
(二)预设课程结构
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满足教育部信息技术要求的综合课、专题课、技术素养、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使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需求。
分层设计课程:
课程满足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需求。
从学时安排上:按照培训学时的两倍以上提供选学容,可供教师中不同层次的学员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学习容。
从活动设计上:力求激发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当前热点话题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上加大力度,设计多样的研修活动和任务,使教师学有成效。
从课程容上:每个研修活动都配备了丰富的资源包。
包括不同层次的研修任
务要求、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工具软件、参考文献等,供学员按需选择。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四个套餐课程包选学:
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课程按设置四个套餐,支持学员在套餐课程包下自主选学,支持学员参与校本研修。
本项目按照三个维度区分学习者层次:
其一是学习者本身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
其二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
其三是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上的侧重。
将课程按照“偏重优化课堂教学”、“偏重转变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根据难易度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两个级别的套餐,使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选学需求。
因此,学员可选的套餐课程包如下四类:
课程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2.海量信息技术小微课,助力技术达人
为了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奥鹏教育制作了近 3000 个常用信息技术软件工具的微视频,支持关键字检索,方便参训教师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这些微视频包括以下十个类别:word 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459 个;WPS 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314 个;电脑安全与维护微课程 153 个;视频、音频软件知识微课程79 个;excel 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397 个;ppt 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332 个;微信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69 个;思维导图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62 个;Photoshop 操作小技巧微课程 529 个。
其中,2016年新开发了“信息技术30问”和“微课设计系列课程”,全面覆盖日常工作、生活息技术应用的基础需求,助力参训教师轻松升级为实践中的技术达人。
(三)测评
(1)前测与课程推送
a)平台提供测评工具
依据项目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培训前采用教育部提供的诊断测评工具包在奥鹏教育平台进行自测。
b)平台自动推送课程套餐
平台根据学员自测结果自动向学员推送不同类型的课程套餐,供学员在套餐下选学。
c)学员根据需求选课
在平台推送的课程套餐中,学员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课程学习。
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学员可打破课程的完整性,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章节学习,完成规定学时即可。
(2)培训测评
提供培训过程测评。
学员完成网络培训学时构成
(四)研修活动
本项目主题活动共四次,总题: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下设四个分题,分四次活动完成。
要求:
1)坊主组织学员围绕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研讨交流活动;汇集活动成果。
2)每个学员需从每次主题活动任务的参考选题中自选一题完成,提交线上研讨交流。
也可自定每次活动中的具体选题,完成后提交。
3)坊主要做好任务选择的协调工作,达到本坊合力完成每次主题活动的所有任务,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
该活动依托“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将送教、工作坊、网络研修紧密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体化设计,以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第一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线上研修线下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任务“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例
评析
信息技术应用岗位实践,完成一个
“教学设计”案例
方式工作坊交流研讨、学员互评、
专家评析
个人撰写“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
例,同伴交流,岗位实践
时长4周4周
师资团队引领专家团队、坊主进行方向引领
与方法指导
进修学校教研员指导学校校教研组
或校际协作组协助完成
预期成果“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案
例集
成果形态教学设计文本材料
第一次研修活动的参考主题包括:
a)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准备
b)技术支持的教学系统设计
c)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设计
d)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设计
e)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第二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实录”
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第四次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
六、阶段安排
本项目的培训阶段和任务安排详见下表:
培训阶段学员线下阶段任
务
学员线上阶段
任务
坊主阶段任务管理员阶段任务
预期成
果
第一阶段:做好研修准备1.反思自己在教学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聚焦利用信息技术
最想解决的一个或
者几个问题
2.确定研修主题,撰
写个人研修计划
1.熟悉奥鹏网络研
修平台、研修安排、
项目实施方案、考
核要求等
2.完成诊断测评
3.进入工作坊和研
修小组
4.提交个人研修计
划
1.熟悉坊主及学员
平台操作,了解坊主
职责
2.完善自己工作坊
信息,组建坊主QQ
群,组织学员进入坊
主QQ群
3.组织参训教师线
下线上研讨,讨论工
作坊研修计划
4.制定工作坊研修
计划
1.熟悉管理员平台
操作
2.组织校/区域网
络研修启动会
3.督促学员登陆奥
鹏网络研修平台参
加测评
4.组织区域教研
员、工作坊坊主集
体研讨确定以校为
单位或以区域为单
位的校本研修规划
研修计
划
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与学1依据研修计划中最
想解决的问题、自身
信息技术水平及学
校多媒体教学条件,
选择本学期即将执
教的某一节课(某一
知识点),完成该节
课(该知识点)的教
学设计或教学课件
2.在培训过程中结
合网络研修课程始
终围绕这一课题进
行打磨
3.参与工作坊坊主
或学校教研组组织
的线下活动
1.完成“学习任务”
中第二阶段预设的
必修课及选课任务
2.积极参与坊主及
项目管理员发布的
线上研修活动
3.按规定在相应的
环节提交制定的教
学设计或教学课件
4.按要求完成线上
的其他考核任务
1.督促工作坊的三
率情况
2.指导学员在培训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奥鹏项
目组
3.点评批阅学员在
该阶段提交的教学
设计或教学课件,并
将优秀资源进行推
荐
4.组织学员参加线
上或线下研修活动,
并制作一期坊简报
1.督促本区域学员
参训
2.及时解决本区域
学员在培训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并将
问题及时反馈给奥
鹏项目组
3.确定本区域研修
安排,确定送培送
教主题和时间,以
简报的形式发布区
域校本研修实施方
案
“技术
支持的
教学设
计”案
例集
第三阶段: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1.将上一阶段完成
并通过校本研修活
动打磨的教学设计
或教学课件在课堂
上进行实施
2.有多媒体教学条
件的可请电教室将
本节课录制下来
3.无条件录制的老
师可将课后的教学
课件进行修改完善
后或制作成微课形
式
3.以精品课的活动
实录为样板,对照自
己的优课找差距,让
本年级组的教师为
自己的优课提修改
完善建议,个人根据
建议修改完善自己
的精品课
1.完成“学习任务”
中第三阶段预设的
必修课及选课任务
2.浏览坊其他同伴
的精品课的活动实
录,并对这些活动
实录进行线上点评
3.按规定在相应环
节提交自己修改完
善的精品课活动实
录及教学评价(必
须与自己提交教学
设计是同一课题)
4.参加线上或者线
下组织的研修活动
5.按要求完成线上
的其他考核任务
1.督促指导学员参
加网上学习
2.点评批阅学员在
该阶段提交的精品
课
3.组织坊听评课活
动,帮助坊学员修改
完善自己的精品课
4.打磨坊的优秀精
品课程,为接下的送
培送教活动提供优
质资源
5.以简报的形式汇
报工作坊线上线下
活动风采
1.督促本区域学员
参训
2.督促工作坊活动
的开展,为坊主开
展工作提供行政层
面的支持
3.组织本区域的集
中培训,让坊主积
极有效开展线上跟
进活动
4.以简报或通知的
形式,汇报本区域
的研修进展情况,
展示本区域的活动
风采
“技术
支持的
教学实
录”案
例集
“技术
支持的
教学评
价”案
例集
第四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的成功经验辐射根据上一阶段的教
学实施情况,撰写一
份信息技术应用于
课堂教学实践的反
思,需体现教师运用
信息技术对活动的
改变(直接效果);
信息技术融入活动
的研修规机制(功用
效果)
1.完成“学习任务”
中第四阶段预设的
必修课及选课任务
2.按规定在相应环
节提交自己的课堂
教学实践反思
3.按要求完成线上
的其他考核任务
1.督促工作坊的三
率情况,重点督促学
习率及合格率
2.指导坊学员完善
课例,进一步打磨坊
优秀的精品课程
3.点评批阅坊成员
该阶段提交的作业,
并将优秀资源进行
推荐
4.组织坊成员参与
线上线下活动
5.对上一阶段提交
的精品课程进行坊
评选,评出坊精品课
程,建立坊优质课程
资源库并公开展示。
6.以简报的形式汇
报工作坊线上线下
活动风采
1.督促本区域学员
学习,重点督促未
合格学员
2.督促工作坊活动
的开展,为坊主开
展工作提供行政层
面的支持
3.召开参训教师座
谈会,并做好相关
的会议纪要
4.区域社区展示各
坊评出优课,建立
区域优质课程资源
库并公开展示,并
做好送培送教相关
线下活动安排
5.以简报或通知的
形式,汇报本区域
的研修进展情况,
展示本区域的活动
风采
“技术
支持的
教学反
思”案
例集
第五阶段:大数据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1.学员打磨自己在
整个网络研修阶段
形成的作品集,形成
最终研修成果
1.完成“学习任务”
中第五阶段预设的
必修课及选课任务
2.提交自己的研修
总结
3.查漏补缺,整体
回顾网络研修课程
1.督促工作坊的合
格率
2.以工作坊为单位
总结工作坊研修和
校本研修机制
3.梳理本工作坊的
研修成果、推选出坊
优秀资源提交区域
和奥鹏项目组
4.推荐优秀学员,总
结反思,撰写并以简
报的形式发布工作
总结
1.督促本区域的学
员完成线上学习,
争取三率达100%
2.组织区域的校本
研修成果展示活动
3.评选并推荐优秀
坊主、优秀学员上
报项目组4.以简报
或通知的形式,撰
写本区域的工作总
结
网络研
修成果
集
七、考核评价
(一)考评原则
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性评价与激
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求学员完成对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学习,
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和线上线下活动。
(二)考评方式(分角色考核)
1.参训学员考核评价
2.工作坊坊主考评
(三)考评结果的应用方式
1.骨干培训者评价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评价结果反馈到骨干培训者所在区域教育行政和师资培训部门,作为所在区域对骨干培训者工作考评的组成部分;
(2)奥鹏建立优秀骨干培训者资源库,在后续培训项目中优先聘用;
(3)建立与骨干培训者的经常性联系,对骨干培训者的专业发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2.学员评价结果应用
(1)为考评合格学员颁发通过培训测评的结业证书,培训学时纳入当年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优秀等级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条件之一;
(2)优秀成果加工提升后向实践推广,并进入本土化资源库;
(3)不合格者与当地商量采取一定的措施补考或补学。
八、组织管理与专业指导
(一)组织管理
1.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项目管理者、区域管理员)
(1)负责本项目的培训组织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研修工作开展。
做好培训者团队的遴选工作。
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本地“教师工作坊”的管理,做好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将各级培训者和教研员学习情况纳入教
师考评,登记培训学分。
(2)协助组织当地专家及教研员,与奥鹏配合,对本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
(3)了解关注本区域教研员学习情况、坊主工作情况,反映培训动态,沟通情况信息,宣传典型事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培训结束后,完成本区域评价数据统计,做好本区域培训总结工作和评优工作。
2.奥鹏项目组
(1)依据教育局项目管理者的意见,进行研修规划的设计。
(2)依据项目进展,提供相应网络课程供学员选学。
(3)奥鹏提供“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以便学员进行相应的研讨交流。
(4)组建教师研修工作坊,并指导坊主有效地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研修规划组织校本研修活动
在坊,根据研修规划,结合本坊学员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指导学员线上研讨和线下实践,及时批阅学员的研修活动。
第二,发布坊公告
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作坊坊主须根据本坊学习情况和培训进度发布工作坊公告。
第三,精品课和优课的深度研讨
选择坊专家对名师精品课的点睛分析和对“教师优课”的点评,组织学员研讨。
第四,统计学情督促学习
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工作坊坊主须查看本坊学习统计数据,了解本坊学员个体学习行为,掌握整个工作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鼓励或督促本坊学员按要求学习在线课程、积极参与在线研讨与交流、认真完成并按时按要求提交专题作业/教学设计/研修日志等。
同时,工作坊坊主须全程跟进工作坊学员的学习,了解本坊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积极的学员予以鼓励,对学习行为消极的学员予以关注与督促,
并通过班级QQ群、论坛、E-mail、短信、或见面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指导学员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员养成远程学习习惯,同时了解学员工作与生活情况,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帮助学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五,发布坊简报
工作坊坊主须按照进度安排的要求定期编写工作坊学习简报,容包括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评析,前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馈,下阶段学习的引领等,同时总结本坊上阶段学习情况,公示工作坊整体学习情况数据统计。
第六,进行本坊研修总结,提炼培训经验
培训结束后,撰写工作坊总结,反馈本坊培训情况、优秀成果、工作心得体会等。
3.项目校校长
项目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参训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构建校/跨校的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模式。
项目校校长为主管校本教研的校长或负责人,负责本校教师校本研修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辅导工作。
具体职责:
第一,与工作坊坊主无缝对接,准确把握本校各学科教研组的研修任务、研修过程和研修效果要求;
第二,组织本校校本研修实施小组的工作;
第三,优选各组“目标磨课”优课,纳入学校资源库。
(二)专业指导
专家团队承担本研修项目的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工作,本研修项目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在项目办的统一协调领导下,设置以下专业指导团队:
1.奥鹏专家团队(国家级)
由国家级学科专家(1-2位)担任首席专家,组成辅导团队,组成人员包括多次参加国培项目的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整体研修教学指导计划,在研修前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在研修中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指导
工作坊活动,引导学习进程,编制简报,组织在线研讨等。
2.区域专家团队(区域级)
由当地学科专家及教研员组成,负责与奥鹏专家教学团队协同工作,结合区域社区工作,统筹区域相关线上、线下研修活动,指导本区域学员学习研修过程,汇集推荐本区域资源,以及区域校本研修活动过程监控及成绩考评等。
由本地区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组成,根据项目整体方案设计区域校本研修计划。
3.工作坊研修小组(教研组)
由工作坊研修小组长(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校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组织教师参与线下校本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等。
4.工作坊坊主
由本地名师及骨干教师组成,主持本坊学习及研修工作,指导本坊教师学习,组织本坊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汇集优质资源,提交活动简报、评价本坊学员研修活动成绩等。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2017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