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弟子规》等伪国学流入少儿启蒙作品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弟子规》等伪国学流入少儿启蒙作品中
如果有那么一本书,上面写着:
“你爸爸病了的时候,你要尝尝他的粪便来检查他是否身体健康,这样才是大孝!”
“家里蚊帐破了的时候你不要秀蚊帐,你要让蚊子喝饱了你身体的血,然后再让你爸爸睡,这才是大孝!”
“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都不能说自己对,受了委屈要忍着不说,这才是女德!”
“你爸妈越是对你不好,天天喝醉了酒打你骂你,这时候你越是应该孝顺,这才是大孝!”
“你生了宝宝消耗了你家庭的资源,都没钱侍奉老母亲了,你要把孩子活埋了,把钱给老母亲花,你才叫孝顺!”
我想你一定不会把这本书介绍给周围的小朋友和家长读吧?
事实上这些荒谬的观点就是出自《弟子规》、《女德》和《二十四孝》这类所谓“国学”作品中。

随着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偏好,最近几年流行了“国学热”,我周围的很多新爸妈把孩子送进国学班去读《弟子规》,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一番。

太岁当头坐,无福恐有祸,压运起祸端,伤财心不甘。

新春将近,结缘化太岁符正在预订中,凡属狗、龙、牛、羊、鸡的朋友,请加清莲老师微信:zyh186867。

这里老刘先提出几个问题,再研究《弟子规》是否适合少儿启蒙.
1. 什么是国学?
2. 《弟子规》算不算国学经典?
3. 你读过《弟子规》吗?
首先,你会百度国学一词,你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概念。

各个大学的文学院也没有一个笼统的“国学”专业,而是更细致的“文学”和“史学”。

所以,国学并不是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概念。

如果非要给国学一个定义或举例的话,我宁愿国学是诸子百家、唐宋文学等传世之作。

然而,没有任何人说过《弟子规》是国学经典!也看不出《弟子规》有任何地方配的上国学经典四个字。

《弟子规》是雍正年间文字狱时期秀才李毓秀的作品,是为了少儿启蒙而写的朗朗上口的作品。

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命令性质的内容,少有因果解释。

全文180句,命令你怎么做而不解释的就有160多句。

文中有12句是生活常识(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等),但都是以命令的口吻说的。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他们好像只懂得教会孩子一件事——听话。

每次跟别人聊天,这些家长自豪的说:“我家孩子特懂事,因为孩子特别听话。


事实上,听话和懂事是完全两件事。

听话是服从命令,懂事是认识客观规律。

懒惰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听话,而忽略了懂事。

他们认为,听话就是懂事。

为什么这部分家长会这样想?因为让孩子听话多省事啊!给孩子讲道理多麻烦啊!让孩子读读《弟子规》多好,孩子多听话!
而《弟子规》的火热,恰恰迎合了这类“图省事”父母的心理。

各位家长,你今天种下了什么因,后期就会得到什么果。

长期的单纯命令与服从,要么会让孩子以后没主见,要么会让孩子以后青春期更叛逆。

所以老刘跟周围的人常说:不要让孩子读《弟子规》了,没什么用。

但有的家长就问:我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让孩子懂得孝道,有什么错?
如果你定义的孝道是爱父母的话,我认为没有错。

如果你想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话,我认为诸子百家的其他作品的白话文版本会更好。

但是《弟子规》用了最不好的方式讲了一些大人才能了解的人生道理和规则,我觉得不太适合现代社会的小朋友阅读。

这种方式,只
能让孩子听话,并不能让孩子懂事。

我认为,少儿教育的目的很简单:
1.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
2.有益于少儿智力发展
所以,只要满足这两条中的至少一条,这本读物就是个不错的读物。

在这里老刘并不是否定所有传统文学。

相对于《弟子规》,私塾里一直使用的《三字经》倒是好很多。

《三字经》里包含了人际关系、鱼虫鸟兽、天文地理,生活百态,就像一本小百科全书一样。

虽然也有些糟粕,但是大部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唐诗三百首》也不错,连背带讲也能让孩子懂很多故事,也能促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孩子在亲友面前大展风采。

所以请各位读者切勿跟风让孩子学什么《弟子规》、《二十四孝》或者《女德》等感动家长但对孩子没任何帮助的书。

在孩子最爱问为什么的年纪,自己好好充电,给宝宝讲讲这个世界,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