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居里夫妇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领略他们的科学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2、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者在传记中的感情投入。
3、理解“美丽的颜色”的深刻内涵;学习居里夫妇热衷科学事业,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自读课文,了解本文“叙述与引用结合”的独特写法,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
2、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教学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
教学方法:复述法自主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
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2、背景介绍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3、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我的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
4、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阅读《美丽的颜色》,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音释义:
1.微妙【wēi miào】:指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2.燥热【zào rè】: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中医病证名。
又称燥火。
3.沥青【lì qīng】:又称柏油。
4.骤雨【zhòu yǔ】:暴雨。
5.窒息【zhì xī】: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6.吹嘘【chuī xū】: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7.荧光【yíng guāng】:在光和其他射线照射某些物质时所发出的可见光。
8.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9.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①炽热:温度高,极热。
②猝:突然。
③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系统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④吹嘘:夸张地宣扬。
⑤筋疲力尽:精神疲乏,气力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⑥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展示阅读提示: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我们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
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作者就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居里夫人女儿艾芙·居里细腻的笔触,亲历那一个个镜头,去看,去感受,去领略…….
二、整体感知内容——品味镜头语言
学习任务一:筛选词语,初窥镜头情境
1、为了用文字还原父母在艰辛而幸福的工作环境中坚持工作的场景,作者精心选词。
初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居里夫妇科学探索之艰难和幸福的词语。
(1)体现居里夫妇科学探索之艰难的词语:简陋、燥热、炽热、严寒、窒息、筋疲力尽。
(2)体现居里夫妇科学探索之幸福的词语:迷恋、和颜悦色、梦境。
我们再一次阅读课文,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这次我们用通读的方法,来找一找作者在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中描绘了哪些动人的镜头?根据老师提示的段落,概括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典型事件,也就是镜头下的内容。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任务二的表格。
学习任务二:通读课文,概括镜头内容
2、速读课文,找一找:围绕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作者描绘了哪些动人的镜头?请简要概括。
发现镭的过程镜头的背景镜头的内容
炼制沥青油矿
①冻僵仍坚持工作(段12)
②在暴雨中搬设备(段35)
③不停地搅拌沥青(段67)
工作的间歇时刻
①夫妻间的工作讨论(段1214)
②同行间的学术谈话(段1516)
③伴侣间的未来遐想(段1719)
夜晚
①陪伴孩子入睡(段2026)
②欣赏美丽的颜色(段2026)
有镜头就一定少不了底色,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镜头到底都有哪些颜色。
下面就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小组内每位同学分别选择不同段落中让你感受最深的镜头,轻声朗读,细细品读,仿照任务三的示例参照格式,比如说读这段文字,我感到这个镜头的底色是
(什么)颜色的,具体内容,你的联想与想象。
学习任务三:略读课文,确定镜头底色
3、居里夫妇在这棚屋中,寒暑四年里的其他镜头,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请选择一个你感受深刻的镜头,轻声朗读,细细品读,仿照示例,做好批注,突出你感受的色彩并说明理由。
【示例】
镜头:居里夫人不停地搅拌沥青
原文: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
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批注:读这段文字,我感到这个镜头的底色是深灰色。
无数的化学矿料、沉重的实验容器、极大的工作强度、漫长的工作时间,可以想象居里夫人在其中精疲力竭,甚至蓬头垢面的样子,而科学探索之路又是迷雾重重。
【我感受深刻的镜头】
镜头:同行间的学术讨论
原文:课文第15段
批注:这个镜头的底色是黑白相间的。
几位沉迷于学术的科学家,在黑板前轻声地讨论,用白色的粉笔随意演算,没有浮华,没有喧嚣,没有五光十色,朴素干净,纯粹平静。
思考:
1、“玛丽·斯可罗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
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
其实“玛丽·斯可罗夫斯卡”和“玛丽·居里”指的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要用两个不同的称谓呢?原因是作者一同为女人,二是居里夫人的女儿,所以她希望母亲不仅是居里夫人,她还是她自己。
所以第一次出现母亲的名字是用了原名,第二次用的是玛丽·居里这个大家都熟知的称谓。
“在顶楼里度过”指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时,由于积蓄不多,她租住在顶层阁楼,环境非常差,但是居里夫人自得其乐,每天都埋头于学习之中。
2、第一段“残败的小屋”与“极大的快乐”是一对矛盾,读者不禁要思考,这一一间破百的小屋,环境如此恶劣,哪能有什么快乐呢?并且还是极大的快乐。
(1)实验条件的艰苦。
文中接着介绍了在这破败的屋子里,夏天极其燥热,冬天下雨会漏水,下雪会冻僵,可见外部条件之艰苦。
但这至少算是室内,多少能挡一点点风霜雨雪,居里夫妇的“大部分工作”还要在严寒的室外炼制。
那就冷上加冷了。
(2)实验本身的艰难。
镭的观察或测量是容易的,但是”最困难的,或者几乎不可能的,乃事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妇所要从事的便是这”几乎不可能“的事。
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没错,就是传记文学。
)并且这还是一篇属于(回忆类)传记文学的文章。
像类似这样的文章当中往往会包含了作者客观又充满情感的语句,而我们前面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是为我们的情感做铺垫。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任务四。
学习任务四:赏读课文,感受镜头情感。
4、作为居里夫妇的次女,作者努力做到客观地记述、描写母亲的故事。
作者曾说:“对这个神话般的故事哪怕加上极小的虚饰,我认为都是莫大的罪过。
”但居里夫人的工作强度之大,客观的描述都让人难以置信;作者饱含深情,冷静的镜头却洋溢情感。
请从文中找出这样客观又离奇、冷静有充满情感的文字,反复品读,感受其中的滋味。
(1)原句: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赏析:作者在展现居里夫人独自搅拌矿物材料这一镜头时,将母亲的工作说成是“一家工厂”,但这并不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客观的写实,准确展现了母亲勇挑重担,表达了作
者对母亲不辞辛苦的科研精神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原句: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赏析:作者在展现父母的漫长工作这一镜头时,用平直的口吻,将日、月、年的变化连接在一起,体现了父母工作时间之长和不间断,更体现了作者对父母忘情地投入工作、坚持不懈的毅力的赞赏。
(3)原句: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赏析:这句话凸显此次科学研究的难度大,时间长,但居里夫妇浑然不知,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沉醉其中,痴迷不已,表现了两位科学家勇于挑战的精神。
(4)原句: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赏析:“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表现力居里夫妇在恶劣的环境下热爱科学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2、文章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总结提问: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四、总结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读者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学过本课以后,同这们要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通过以上任务的学习,你能体会到艾芙·居里生动细腻的“镜头式”文字叙述吧。
在整部《居里夫人传》中,这样的文字还有很多。
请你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居里夫人传》,摘录书中令人感动的镜头,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赏析,制作成书摘卡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