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评价性倾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评价性倾听
滇源苏海小学苏崇丽
作为老师,我们大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

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

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更有甚者是听耳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哎……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讨论交流亦是如此,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

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的课堂现在普遍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

但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

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

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自己,学会倾听呢?下面简单谈一谈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二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洗耳恭听,捕捉教育契机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

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

如一次英语单词授课中,我讲解单词的记忆,眼睛eye,我说单词组合,一个学生迅速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y当鼻子,鼻子两边是眼睛e.当场我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他想的比老师的好,老师应该向他学习。

”这一教育契机的捕捉,盘活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积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讲。

(2)察言观色,帮助学生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3)真情流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

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

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此外,当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的行为及其确切的后果,以及后来教师有什么感受。

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的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

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

使课堂成为和谐的大家庭。

3、引导点拨,学会方法
(1)专心致志地倾听
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2)轻松自如地倾听
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只关注教师,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已先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而后再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重复别人的观点,更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谦虚、细心地倾听
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

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

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对方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把话说完。

在平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

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已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样?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

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呢?
1、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你看他多会听课呀,就连同学这么小的错误都听出来了;”针对优等生我会说:“有实力,真羡慕你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位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回答的问题有创意,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呢?”谭诚进步多大呀,这么难的题他都学会了,他是我班现在的一名学生,由于我的恰当评价,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上课不爱听课、不会倾听、不举手,有一次我偶尔发现他举手了,我急忙叫他回答,并夸奖说:“瞧,谭诚进步了,敢举手了,对自己有信心了,多值得我们学习呀,”于是每当他举手时,我就挑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并夸奖他:“真了不起,回答得多准确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稍难一点的题让他回答,他也能答得上来,于是我说:“谭诚进步多大呀,这么难的题都学会了,”由于他变得会倾听了,现在已经由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相信已经养成倾听习惯的他成绩会越来越好。

我平时用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要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2、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交流,是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契机,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

经过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都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让学生在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独立
思考,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还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

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