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梅尧臣《东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乡居时。

1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 “老树着花无丑枝”一句,虽然体现出“闲意”,却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

C. 颈联写水中景物,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使二者形象非常鲜明。

D. 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边叙边议,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12. 这首诗使用了“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下面对其艺术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分别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
明。

B. 本诗中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更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
情。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词和本诗一样,都强化了意境的
宏远开阔。

D. “短短”和“平平”艺术效果显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还使诗句音律和谐,
节奏明快。

13.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或颈联进行赏析。

(二)诗文默写。

(共10分)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忠贞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君主的失望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李白在《蜀道难》结尾处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杜甫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自述从小孤苦伶仃:“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写自己一仰一俯看到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一)(12分)
【答案】11. B 12. C
13. 示例:诗歌颔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描写在优美恬静的水边安眠的野凫,
在风和日煦的春天绽放春花的老树,将诗人的闲情逸趣融入眼前“野凫”“老树”之中。

表达了作者悠闲恬静的情感。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错,“老树着花无丑枝”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是作
者乐观、老当益壮心境的写照。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C.“都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错,杜诗中的“萧萧”“滚滚”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而本诗中的“短短”和“平平”则强化了意境的融合、静美。

故选C。

(二)诗文默写。

(共10分)
14. 【答案】①. 亦余心之所善兮②. 虽九死其犹未悔③. 蜀道
之难④. 难于上青天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⑥. 长使英雄泪满襟⑦. 茕茕孑立⑧. 仰观宇宙之大⑨. 俯察品类之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蜀、捷、襟、茕茕、孑、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答案】15. C 16. B
17. 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艾青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真实;表现了艾青面对人生不幸时的坚强、坦然、豁达。

18. 内容上:“红玫瑰”既指作者参加艾青葬礼时所送的红玫瑰,又是艾青“浪漫、反叛世俗、讴歌光明”性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重和怀念。

结构上:文章由红玫瑰开篇,以红玫瑰贯穿全文,是作者行文、抒情的线索,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19. 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我的乳房……”最后叠句排比句的运用,饱含深情,反复咏唱,如泣如诉,流淌着对大堰河一样的母亲的深沉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C.“波诡云谲”,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此处形容灾难年代的世事变化无常。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时间逻辑错误。

根据原文作者是戴红领巾时候,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艾青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是在这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