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赋——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赋
《江赋》【释名曰:江者,公也,出物不私,故曰公也。

风俗通曰:江者,贡也,为其出物可贡。

晋中兴书曰:璞以中兴,三宅江外,乃著江赋,述川渎之美。


郭璞【臧荣绪晋书曰:郭璞,字景纯,河东人。

璞性放散,不修威仪,为佐著作。

后转王敦记室参军。

敦谋逆,为敦所害。

又云:有人见其睡形变鼍,云是鼍精也。


咨(商议,询问)五才之并用,寔shí(实)水德之灵长。

【左氏传,宋子罕曰:天生五材,人并用之,废一不可。

杜预曰:金、木、水、火、土也。

淮南子曰:夫水者,大不可极,深不可测,无公无私,水之德也。

】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

(làn shāng 浮起酒杯。

喻事情的开始)【惟,发语之辞也。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南都赋曰:发源岩穴。

家语,孔子谓子路曰: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及其至於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

王肃曰:觞,所以盛酒者,言其微也。

】聿经始於洛沬,拢万川乎巴梁。

【薛君韩诗章句曰:聿,辞也。

汉书,广汉郡雒县有漳山,雒水所出,入湔。

雒与洛通。

湔,音煎。

说文曰:沬水出蜀西塞外,东南入江。

沬,武盖切。

拢,犹括束也。

巴,郡名也。

梁,州名也。

】冲巫峡以迅激,跻jī江津而起涨。

【盛弘之荆州记曰:信陵县西二十里有巫峡。

方言曰:跻,登也。

郦元水经注曰:马头崖北对大岸,谓之江津。

涨,水大之貌。

】极泓(hóng1、水深而广。

2、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一泓清泉。

一泓水。

)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郑玄礼记注曰:极,穷也。

庄子曰:大鹏海运,则将徙南溟。

司马彪曰:运,转也。

尚书曰:浩浩滔天。

】总括汉泗,兼包淮湘。

并吞沅澧,汲引沮(ju 阻止:~遏。

)漳。

【南都赋曰:总括趋欱。

郭璞山海经注曰:泗水出鲁国卞县,至临淮下相县入淮。

孟子曰:禹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景福殿赋曰:兼苞博落。

郭璞山海经注曰:湘水出嵽陵营道县阳朔山。

过秦论曰:并吞八荒之心。

山海经曰:沅水出象郡而东注江,合洞庭中。

应劭汉书地理志曰:武陵郡充县历山,澧水所出,入沅,水经云入江。

说文曰:汲,引水也。

山海经曰:景山,睢水出焉,南注于沔江。

又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睢。

沮与睢同。

】源二分於崌崃,流九派(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后也泛指长江)乎浔阳。

【山海经曰:岷山东北百四十里崃山,江水出焉;又东百五十里崌山,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大江。

郭璞曰:崃山,中江所出也,崌山,北江所出也。

水别流为派。

尚书曰:荆州,九江孔殷。

应劭汉书注曰: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

汉书,庐江郡有浔阳县。

】鼓洪涛於赤岸,沦馀波乎柴桑。

【洪涛,已见海赋。

七发曰:凌赤岸。

或曰:赤岸在广陵兴县。

广雅曰:沦,没也。

馀波,涛之馀波也,言涛之馀波至柴桑而尽也。

尚书曰:馀波入於流沙。

汉书,豫章郡有柴桑县。

】纲络群流,商搉(亦作“ 商榷 ”。

商讨;斟酌。

《文选·左思<吴都赋>》:“剖判庶士,商搉万俗。

” 刘逵注:“《广雅》曰:商,度也;搉,粗略也。

言商度其粗略。

” 唐韩愈孟郊《纳凉联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

” 清黄遵宪《寄和周朗山》:“各平湖海气,商榷共登楼。

” 阿英《敌后日记摘抄·四二年七月》:“遂与彼辈曾至苏家桥者商榷,成一新路单。

”)涓浍。

【广雅曰:商,度也。

许慎淮南子注曰:扬搉粗略也。

涓浍,小流也。

尔雅曰:注沟曰浍也。

】表神委(谓积水深广的地方。

)於江都,混流宗而东会。

【委及宗并见上文。

汉书曰:广陵国有江都县,东会於海。

尚书曰:东会於泗、沂。

】注五湖以漫漭(màn mǎng水势广远无际貌。

),灌三江而漰沛(pēng pèi水流声。

)。

【墨子曰:禹治天下,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之民。

史记,太史公曰:余登姑苏,望五湖。

张勃吴录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周行五百馀里。

尚书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孔安国曰:自彭蠡,江分为三,入震泽。

又曰:震泽,吴南太湖名也。

】滈hao汗(李周翰注:“滈汗,长流貌。

”浩瀚?)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

【六州,益、梁、荆、江、扬、徐。

臧荣绪晋书曰:华阳黑水惟梁州,部巴东郡。

益州,梁州之南地,部蜀郡。

江州,本荆州之东界,扬州之南境也。

海、岱及淮惟徐州,部广陵郡。

上林赋曰:经营於其内。

南方火,故曰炎景。

】所以作限(隔,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於华裔,壮天地之崄xian介。

(险阻。

)【言江波之浚,既作限於华夷,天地崄介,因之益壮也。

吴录曰:魏文帝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周易曰:天崄不可升。

地崄,山川丘陵。

郭璞尔雅注曰:介,阂也。


呼吸万里,吐纳灵潮。

自然往复,或夕或朝。

【呼吸万里,言其疾也。

抱朴子曰:麋氏云,朝者,据朝来也;言夕者,据夕至也。

】激逸势(奔腾或飞翔的势头。

晋郭璞《江赋》:"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北齐书·卢询祖传》:"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

" 元黄师郯《江汉朝宗赋》:"激逸势以遄驱,送驰波於沧溟。

")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

【峨嵋、玉垒,二山名也。

泉阳,即阳泉也。

顾野王舆地志云:益州阳泉县,蜀分绵竹立。

揭、标,皆表也。

水经曰:江水又东别为?,开明之所凿。

尚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

战国策曰:举标甚高。

】衡霍磊落以连镇,巫庐嵬wei(山高大的样子,出自《说文》。

常用词组如嵬然不动,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

亦作"岿然不动"。

)崛而比峤。

【周礼曰:荆州之镇山曰衡山。

郑玄曰:在湘水南,镇山名,安地德者也。

尔雅曰:霍山为南岳。

郭璞曰:今在庐江西。

汉书曰:南郡巫县,巫山在西南。

释慧远庐山记曰:山在江州浔阳之南。

尔雅曰:山锐而高曰峤,其庙切,协韵,音桥。

】协灵通气,濆薄( pēn báo 亦作“濆礡”。

冲激;激荡。

)相陶。

流风蒸雷,腾虹扬霄。

【庄子曰:川谷通气,故飘风。

老子曰:阴阳陶冶万物。

韦昭国语注曰:蒸,升也。

】出信阳而长迈(远行;大步前进。

),淙大壑与沃焦。

【信阳即信陵之阳也。

臧荣绪晋书曰:建平郡有信陵县。

吴都赋曰:寂寥长迈。

说文曰:淙,水声也。

列子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万亿里,有大壑,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归墟。

玄中记曰:天下之大者,东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


若乃(至于。

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巴东之峡,夏后疏凿。

【盛弘之荆州记,古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禹疏三江,已见上文。

】绝岸万丈,壁立赮驳。

(如
霞彩一样斑驳陆离。

)【赮驳,如赮之驳也。

赮,古霞字。

】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阙竦(像阙门一样高耸。

)而磐礴。

【盛弘之荆州记曰:郡西溯江六十里南岸有山,名曰荆门,北岸有山,名曰虎牙,二山相对,楚之西塞也。

虎牙,石壁红色,间有白文,如牙齿状。

荆门上合下开,开达山南,有门形,故因以为名。

嵥,特立貌。

屹崒,高峻貌。

阙竦,如阙之竦也。

西京赋曰:圜阙竦以造天。

磐礴,广大貌。

】圆渊九回(九:多数;回,旋:旋窝;渊:深渊。

旋窝多的深渊。

比喻智谋深广。

)以悬腾,湓流雷呴hǒu(同吼)而电激。

【淮南子曰:藏志九旋之渊。

许慎曰:九旋之渊至深。

说文曰:腾,水涌也。

苍颉篇曰:湓,水声也。

声类曰:呴,嗥也。

答宾戏曰:游说之徒,风扬电激。

】骇浪暴洒,惊波飞薄。

【洒,散也。

飞薄,飞腾荡薄也。

】迅澓fu(水回流。

)增浇,涌湍叠跃。

【氵复,澓流也,音伏。

王逸楚辞注曰:洄波为浇,古尧切。

】砯(pīng,水击岩石的声音。

)岩鼓作,漰湱pēng huò(水浪相激声。

李善注:“漰湱、泶灂,皆大波相激之声也。

”清·顾炎武《和若士兄赋游黄歇山大风雨之作》:“烈风排山巅,奔涛怒漰湱。

”2. 指大雨声。

清·唐孙华《大雨叹》诗之一:“长安五月交,急雨忽漰湱。

”清·唐孙华《连雨》诗:“黑云蔽曾穹,急雨骇漰湱。

”)泶(xué 1. 山上夏天有水,冬天没有水的地方。

2.〔~灂(zhuó)〕波浪相击声。

3. 渭水的支流。

)灂zhuó。

(【說文】水小聲。

 又瀺灂,石在水出沒之貌。

【宋玉·高唐賦】巨石溺溺之瀺灂。

 又遊魚出沒貌。

【潘岳·閑居賦】遊鱗瀺灂。

 又澩灂,波相激聲。

)【砯,水激岩之声也。

漰湱泶灂,皆大波相激之声也。

尔雅曰:夏有水、冬无水曰泶,音学。

】?tou(地名。

《任昉·述異記》?鄕西津有玉女岡,天當雨,輒先涌五色氣於石閒,俗謂玉女披衣。

)?bèi(水波也。

水名)??(hōng huài),(),溃濩(kuì hù)泧漷(yuè kuò)【皆水势相激汹涌之貌。

】潏yù湟淴泱( hū yāng 水流急速貌。

),?(shù,水流动迅疾的样子。

)?(shù shǎn)?瀹(shěn yuè)。

【皆水流漂疾之貌。

】漩澴(huan〔~水〕水名,在中国湖北省。

波浪回旋涌起的样子)荥瀯( yíng yíng 波浪回旋涌起貌。

),渨氵畾濆瀑。

【皆波浪回旋濆涌而起之貌也。

】溭(助侧)淢(域)浕(助谨)涓(于窘),龙鳞结络。

【溭淢浕涢,参差相次也。

龙鳞结络,如龙之鳞,连结交络也。

潘岳金谷诗曰:滥泉龙鳞澜。

】碧沙瀢wěi duì(鱼贯而行的样子。

)而往来,巨石硉矹( lù wù 1. 亦作“硉兀”。

高耸;突出。

2. 引申为委屈不平。

3. 严峻。

4. 豪放;高亢。

)以前却。

【瀢氵陁、硉矹,沙石随水之貌。

】潜演之所汩淈(gǔ gǔ水涌貌。

),奔溜之所磢错(磨擦)。

【说文曰:潜,藏也。

又曰:演,水行地中,弋刃切。

苍颉篇曰:淈,水通貌。

磢,已见海赋。

广雅曰:错,摩也。

】厓隒yǎn(层叠的山崖)为之泐嵃( lè yǎn 江河岸边因水流冲激而形成的坑穴。

),碕岭(绵延起伏的小山。

)为之岩崿(1.亦作岩。

亦作嵒崿。

2.山势不齐貌。

3.起伏的山峦。

)。

【说文曰:隒,厓也。

周礼曰:石有时以泐。

郑司农曰:泐,谓石解散也。

嵃,犹崄也。

楚辞曰:触石碕而横逝。

许慎淮南子注曰:碕,长边也。

】涧幽(篎)积岨qū jū(本义指路途上的山石障碍。

带土的石山。

),礐què hú(1.疾风激水击石成声。

2.山多大石。

3.坚硬;坚定:"坚~其志谊。

"②礐(hú)玉石。

)硞què kè kù(◎石声。

◎坚固。

◎〔礐~〕水激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碌~〕石不平的样子。

)菪dàng(谜面:茔下刨土垒点石。

)礭què。

( 1. 敲击:“以麈尾~床,呼何共坐。

” 2. 古同“确”,坚固。

 3.水激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尔雅曰:山夹水曰涧。

<谷间>与涧同。

礐硞菪礭,皆水激石崄峻不平之貌。

】(此段,集水声之大成)
若乃曾潭(zēnɡ tán深渊,归曾潭之秘馆兮,锁碧殿而潺湲。

--《湘娥赋》)之府,灵湖(即湖。

古人以为湖中多灵物,故称。

)之渊。

【郑玄毛诗笺曰:曾,重也。

王逸楚辞注曰:楚人名渊曰潭府。

李周翰注:「湖水深处多神灵,故云灵湖也。

」明夏完淳《燕问》:「灵湖曾潭,天吴没晓。

」】澄澹汪洸(水深广貌。

),瀇滉wǎng huàng巿泫(泫,指露珠晶莹的样子,泫泫露盈条。

--《文选·谢惠连文》,又如泫泫,水滴落的样子。

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

--《西游记》花上露犹泫。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又如泫露(滴落,降露)。

)。

【皆水深广之貌。

说文曰:汪,广也,乌黄切。

】泓汯(宏)浻(乌猛)澋(胡猛),涒(纡筠)邻<囗渊> (弯)潾(力银反)。

【皆水势回旋之貌。

】混澣灦(xiǎn,释义为深而清澈。

)涣(huàn,流散,离散。

),流映扬焆。

【水势清深而澄澈光映也。

苍颉篇曰:焆,明也。

】溟漭渺湎,(miǎo
miǎn亦作"渺沔"。

广远无际貌。

)汗汗沺沺。

【皆广大无际之貌。

】察之无象,寻之无边。

气滃渤(wěng bó 亦作“滃浡”。

亦作“滃勃”。

云蒸雾涌貌。

引申为磅礴。

)以雾杳,时郁律(1. 山势险曲突兀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於前则终南太一,隆崛崔崪,隐轔鬱律,连冈乎
嶓冢。

” 吕延济注:“崔崒、隐轔、鬱律,皆险曲貌。

嶓冢,山名。

”《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 吕向注:“鬱律,直上貌。

” 清周孝学《登穹窿绝顶望震泽同蒋香山作》诗:“ 吴中富名山,穹窿独称长。

鬱律耸晴空,凭眺快无两。

”2. 屈曲夭矫貌。

唐元稹《说剑》诗:“巡逡潜虬跃,鬱律惊左右。

” 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3. 深邃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屈礨崴魁。

” 唐黄滔《馆娃宫赋》:“基扃鬱律,钩楯参差。

”4. 烟雾蒸腾貌。

《文选·郭璞<江赋>》:“察之无象,寻之无边,气滃渤以雾杳,时鬱律其如烟。

” 李善注:“鬱律,烟上貌。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瑶池气鬱律,羽林相摩戛。

”5. 声音回荡貌。

汉扬雄《甘泉赋》:“雷鬱律於巖窔兮,电倐忽於墙藩。

” 汉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充屈鬱律,瞋菌碨柍。

” 李善注:“皆众声鬱积竞出之貌。

” 吕延济注:“皆声鬱结不散貌。

”6. 形容心绪波动。

宋苏舜钦《送王规方叔序》:“使其心气鬱律不寧,而无所辅养……欲保其天年而立事功,其可得邪?” 清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棐几摩挲追往事,感慨鬱律何能平?”7. 即郁垒。

神名。

宋罗泌《路史·后纪五·黄帝》:“创童侲、设鬱律、説《青乌》、记《白泽》以除民害,而民宜之。

” 宋罗泌《路史·馀论三·神荼郁律》:“独《风俗通》作鬱律 ……故《集韵》中'垒’音为律。

盖神荼者,伸舒也,而鬱律者,苑结之谓也。

”参见“ 鬱垒神荼 ”。

)其如烟。

【滃渤,雾出貌。

郁律,烟上貌。

成公绥天河赋曰:气蓬勃以雾蒸。

说文曰:杳,冥也。

】类肧( pēi 初期发育的生物体:~芽。

~囊。

~胎。

)浑(如肧胎之浑然也。

)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言云气杳冥,似肧胎浑混,尚未凝结,又象太极之气,欲构天也。

淮南子曰:孕妇三月而肧胎。

春秋命历序曰:冥茎无形,蒙鸿萌兆,浑浑混混。

宋均曰:浑浑混混,虽卵未分也。

周易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韩康伯曰: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
得名也。

】长波浃渫(jiā xiè 水涌流貌。

),峻湍崔嵬。

【埤苍曰:浃渫,水滂溏也。

小雅曰:峻,高也。

】盘涡谷转,凌涛山颓。

【涡,水旋流也。

广雅曰:凌,驰也。

王粲游海赋曰:洪涛奋荡,大浪踊跃,山隆谷窳,宛亶相搏。

】阳侯(《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

" 鲍彪注:"说阳侯多矣。

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

盖因此为波神欤?"《淮南子·览冥训》:" 武王伐纣,渡於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

"清顾炎武《河上作》诗:"仰希圣明眷,下戢阳侯波。

"傳說中的水神。

能興風作浪,造成災害。

淮南子.覽冥:「武王伐紂,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

」幼學瓊林.卷四.地輿類:「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

」借指波涛《楚辞·九章·哀》:"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 马茂元注:"阳侯,波涛之神,这里用作波涛的代称。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 惠子,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

"清钱谦益《寿福清公六十序》:"捩柁呼号,与阳侯争一旦之命。

")砐硪è
wò(高大貌。

)以岸起,洪澜涴演(wǎn yǎn水流回曲貌。

)而云回。

【阳侯,已见海赋。

砐硪,摇动貌。

涴演,回曲貌。

】峾沦(yín lún水流回旋貌。

)溛瀤(wā huái 不平貌。

),乍浥(yì 湿润:"渭城朝雨~轻尘"。

◎坑洼地。

)乍堆。

【峾沦,回旋之貌。

溛瀤,不平之貌。

】豃han( 1. 裂开: 2. 幽深:“瀑泉流其中,~若洩溟涬。

”)如地裂,豁若天开。

【豃,豁开貌。

易纬曰:天下愁,地裂山崩。

汉书曰:孝惠二年,天开东北,广十馀丈。

】触曲厓以萦绕,骇崩浪而相礧。

【相礧,相击也,音雷。

】鼓?kè窟以漰渤,乃湓涌而驾隈。

【?,亦窟之类也。

漰渤,水声也。

小雅曰:驾,凌也。


鱼则江豚海豨,叔鲔(shū wěi小的鲔鱼。

鲔即鲟。

)王鳣(wáng zhān鳣鱼之大者。

)。

【南越志曰:江豚似猪。

临海水土记曰:海豨,豕头,身长九尺。

郭璞山海经注曰:今海中有海豨,体如鱼,头似猪。

尔雅曰:鮥,?叔鲔。

郭璞曰:鲔属,大者王鲔,小者叔鲔。

王鳣之大者,犹曰王鲔。

鮥音洛。

】?鯟鰧鲉yóu,(?读huá,古书上记载的一种鱼,鱼状鸟翼,出入有光,音如鸳鸯。

鯟读dōng,鱼名,似鲤。

鰧读téng,俗名敏鱼,鮸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鰧属的其中一个种。

鲉,鱼名,形似鲈,头大而多刺,鳍棘粗且坚硬,有些鱼的鳍棘带毒。

)鲮鳐鯩鲢。

【山海经曰:?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

郭璞曰:音滑。

旧说曰:鰊,似绳。

山海经曰:鰧,其状如鳜。

居逵切,苍文赤尾。

郭璞曰:旧说曰:鲉,似鳝。

楚辞曰:鲮鱼何所出。

王逸曰:鲮鱼,鲮鲤也。

山海经曰:鳐鱼,状如鲤。

又曰:鯩鱼,黑文,状如鲋,食之不肿。

郭璞曰:音伦。

广雅曰,鲢,鱮也。

】或鹿觡象鼻,或虎状龙颜。

【临海异物志曰:鹿鱼,长二尺馀,有角,腹下有脚,如人足。

郭璞山海经注曰:麋鹿角曰?。

又曰:今海中有虎鹿鱼,体皆如鱼,而头似虎鹿。

龙颜,似龙也。

】鳞甲鏙错(cuī cuò间杂交错。

),焕烂(huàn làn光耀灿烂;文彩斑斓。

)锦斑。

【鏙错,间杂之貌。

】扬鳍掉尾,喷浪飞唌。

【上林赋曰:揵鬐掉尾。

说文曰:喷,吒也;唌,沫也。

】排流呼哈,随波游延。

或爆采以晃渊,或哧chī鳃乎岩间。

【说文曰:爆,灼也,今以为曝晒也。

曝,步木切。

广雅曰:晃,晖也。

哧,犹开也。

】介鲸乘涛以出入,鯼鮆顺时而往还。

【尔雅曰:介,大也。

字林曰:鯼鱼,出南海,头中有石,一名石首。

郭璞山海经注曰:鮆,狭薄而长,头大者长尺馀,一名刀鱼,常以三月八月出,故曰顺时。

】(鱼类博览)
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潜鹄鱼牛,虎蛟钩蛇。

【怪错,奇怪杂错也。

旧说曰:潜鹤,似鹄而大。

山海经曰:鱼牛,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

又曰: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有翼,其音如鸳鸯。

郭璞山海经注曰: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跂,在水中钩取断岸人及牛马啖之。

】蜦(lún 古书里记载的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

)?(bo、tuan?蟭,螳蜋卵也。

《博雅》?蟭,螵蛸也。

又《玉篇》蟹也。

)鲎(hòu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蝞(mei蝞似蝦,寄生龜殻中,食之益人顏色。

),鲼(fèn,〔~鱼〕身体扁平,呈菱形,尾细长,以贝类和小鱼虾为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yangma。

【说文曰:蜦,蛇属也,黑色,潜於神泉之中,能兴云致雨。

山海经曰:?,鱼,其状如鲋而彘尾。

郭璞曰:音团,如扇之团。

广志曰:鲎鱼,似便面,雌常负雄而行,失雄则不能独活,出交址南海中。

临海水土物志曰:蝞,似虾,中食,益人颜色,有爱媚。

又曰:鲼鱼,如圆盘,口在腹下,尾端有毒。

又曰:初宁县多??,龟形薄头,喙似鹅指爪。

又??与■辟相似,形大如■,生乳海边曰沙中,肉极好,中啖。

】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郭璞山海经注曰:珧,亦蚌属也。

临海水土物志曰: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又曰:土肉,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又曰:石华,附石生,肉中啖。

】三蝬zōng蚽江(有十二脚),鹦螺蜁xuán蜗wō。

【临海水土物志曰:三蝬,似蛤。

旧说曰:?不江,似蟹而小,十二脚。

南州异物志曰: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也。

旧说曰:xuán蜗,小螺也。

】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南越志曰:璅蛣,长寸馀,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

又曰:海岸间颇有水母,东海谓之?宅,正白,蒙蒙如沫,生物有智识,无耳目,故不知避人。

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宅,音蜡,二字并除嫁切。

】紫蚢如渠,洪蚶专车。

【尔雅曰:大贝曰蚢。

汉书曰:尉佗献紫贝五百。

尚书大传曰:文王囚於羑里,散宜生之江、淮之浦,而得大贝,如车渠,以献纣。

郑玄曰:渠,罔也。

临海水土物志曰:蚶则径四尺,背似瓦垄,有文。

国语,孔子曰:防风氏其骨节专车。

贾逵曰:专,满也。

】琼蚌晞曜以莹珠,石砝应节而扬葩。

【异物志曰:蚌似车螯,絜白如玉。

晞曜,向日也。

杨雄蜀都赋曰:蚌含珠而擘裂。

南越志曰:石砝,形如龟脚,得春雨则生花,花似草华。

广雅曰:葩,花也。

砝,音劫。

】蜛蝫森衰以垂翘,玄蛎磈磥而碨亚。

【南越志曰:蜛蝫,一头,尾有数条,长二三尺,左右有脚,状如蚕,可食。

森衰,垂貌。

翘,尾也。

临海水土物志曰:蛎,长七尺。

南越志曰:蛎,形如马蹄。

磈磥、碨?亚,不平之貌。

】或泛潋於潮波,或混沦乎泥沙。

【字书曰:潋,泛也,水波上及也。

混沦,轮转之貌。

广雅曰:混,转也。

混,乎本切。

沦,力本切。


若乃龙鲤一角,奇鸧(cāng1、〔鸧鹒〕黄鹂鸟。

2、〔鸧鸹〕灰鹤。

3、(鶬))仓九头。

【山海经曰:龙鲤,陵居,其状如鲤。

或曰:龙鱼一角也。

刘騊駼玄根赋曰:一足之夔,九头之鸧。

】有鳖三足,有龟六眸。

【山海经曰:三足鳖,岐尾。

尔雅曰:鳖三足曰能。

郭璞曰:今吴兴郡阳羡县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鳖,又有六眼龟。

】赪蟞(chēng biē传说中一种赤色的鳖。

能吐珠,又称珠鳖。

)胏(胏fèi 古同"肺"。

)跃而吐玑(不圆的珠子。

),文魮磬鸣以孕璆。

(qiú,古同"球",美玉,亦指玉磬。

)【山海经曰:珠蟞之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

郭璞曰:蟞音鳖。

南越志曰:珠鳖吐珠。

山海经曰:文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首而翼,鱼尾,音如磬之声,是生珠玉。

郭璞曰:音毗。

】䖺tiáo、zhào䗤yóng拂翼而掣耀,神蜧(lì 古书上记载的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

)蝹蜦(yūn lún龙蛇行动貌。

)以沉游。

【山海经曰:䖺䗤,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

郭璞曰:音条容。

说文曰:蜧,蛇属也。

许慎淮南子注曰:黑蜧,神蛇也。

潜於神泉。

蝹蜦,行貌。

】飡cān马腾波以嘘蹀(dié顿足,踏:~足。

~~(小步走的样子)。

躞(a.小步走;b.徘徊)。

),水兕si(上古瑞兽"兕",状如牛(水牛),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

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

"兕"中最著名的是板角青牛(太上老君的坐骑)有人将兕与犀牛这二者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

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雷咆乎阳侯。

【山海经曰:飡马,牛尾,白身,一角,其音如虎。

郭璞曰:音勃。

黄伯仁龙马赋曰:嘘天慷慨。

南越志曰:西巩县东暨於海,其中多水兕,形似牛。

说文曰:咆,嗥也。

】渊客(yuān kè1.船夫。

2.鲛人。

古代神话中的人鱼。

)筑室於岩底,鲛人(鲛人,又名泉客。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

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

早在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

其眼泣则能出珠。

"传说中,鲛人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且滴泪成珠。

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即使用了鲛人的传说。

传说它们的油燃点极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不灭。

传说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制作的长明灯。

)构馆於悬流。

【吴都赋曰:渊客慷慨而泣珠。

鲛人,已见海赋。

】雹布馀粮,星离沙镜。

【雹布、星离,言众多也。

本草经曰:禹馀粮,生东海池泽。

傅玄拟楚篇曰:光灭星离。

旧说曰:沙镜,似云母也。

】青纶竞纠,缛组争映。

【尔雅曰:纶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

纠,缭也。

缛,繁采也。

】紫菜荧晔(微弱的光亮:荧然。

)以丛被,绿苔鬖髿( sān shā1.毛发下垂貌。

唐韩愈《辛卯年雪》诗:“白帝盛羽衞,鬖髿振裳衣。

” 王伯大音释:“鬖髿,髮垂貌。

” 清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程江雏女》:“ 程江蛋船中,有雏女年纔十一岁,髦髮鬖髿垂肩际若松麈。

”2. 比喻草木枝叶下垂貌。

清宋照《雾淞》诗:“风寒雾下成银沙,徧糝林木垂鬖髿。

”3. 毛发散乱貌。

宋陆游《初到荣州》诗:“一杯径醉幘自堕,灯下髮影看鬖髿。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罗袜生尘魂荡样,瑶釵坠枕鬢鬖髿。

” 清唐孙华《英孙》诗:“独嗟牢落少詒谋,两髩鬖髿髮垂蒜。

”4. 比喻草木枝叶散乱貌。

《文选·郭璞<江赋>》:“紫菜荧曄以丛被,緑苔鬖髿乎研上。

” 李善注引《通俗文》:“髮乱曰鬖髿。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细草﹞出宫墙,纔数步,即鬖髿滋蔓矣。

”5. 头发美。

亦比喻花草茂盛佳美。

《集韵·平戈》:“髿,鬖髿,髮美也。

”《剪灯馀话·凤尾草记》:“鬖髿絶似凤凰翎,号以佳名同凤称。

”)乎研上。

【紫菜,色紫,状似鹿角菜而细,生海中。

荧晔,光明貌。

南越志曰:海藻,一名海苔,生研石上。

风土记曰:石发,水苔也,青绿色,皆生於石。

通俗文曰:发乱曰鬖髿。

说文曰:研,滑石也,研与砚同,五见切。

菜,或为{艸耎}。

】石帆蒙笼以盖屿,蓱(píng古同“萍”,浮萍)即时出而漂泳(音咏)。

【刘逵吴都赋注曰:石帆,生海屿石上,草类也。

又曰:屿,海中洲,上有山石。

家语曰:楚昭王渡江,中流有物,大如斗,员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使聘鲁,问孔子。

孔子曰:此所谓萍实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

唯霸者为能得焉。

王肃曰:萍,水草也。

说文曰:漂,浮也。

尔雅曰:泳,游也。


其下则金矿丹砾,云精烛银。

【说文曰:矿,铜、铁璞也。

古猛切。

丹砾,丹砂也。

异物志曰:云母,一曰云精,入地万岁不朽。

穆天子传曰:乃披图视典,曰:天子之宝,璿珠烛银。

郭璞曰:银有精光如烛也。

】珕(lì蚌蛤一类的软体动物。

古代用贝壳做刀鞘上的装饰。

)珋(liǔ,琉璃,未经雕琢的璞玉。

)璇瑰,水碧潜琘。

【说文曰:■,■属,力计切。

又曰:珋,石之有光者。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西王母之山,爰有璿瑰。

郭璞曰:璿瑰,亦玉名也。

旋回两音。

山海经曰:耿山多水碧。

郭璞曰:亦水玉类也。

潜琘,亦水玉也。

】鸣石列於阳渚,浮磬(fú qìnɡ,是指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

)肆乎阴滨。

【山海经曰:共水多鸣石。

郭璞曰:晋永康元年,襄阳郡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

尚书曰:泗滨浮磬。

孔安国尚书传曰:肆,陈也。

】或颎jiong彩轻涟,或焆曜崖邻。

【焆,已见上文。

说文曰:邻,水崖间邻邻然也。

力因切。

】林无不溽,岸无不津。

【孙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广雅曰:溽,湿也。

郑玄周礼注曰:津,润也。


其羽族也,则有晨鹄天鸡,鴢鷔yaoao鸥獡 shuò。

【山海经曰:大鹗音如晨鹄。

郭璞曰:晨鹄,犹晨凫也。

尔雅曰:■,天鸡。

孙炎曰:黑身,一名莎鸡。

山海经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

郭璞曰:音窈窕之窈。

山海经曰:鷔,青黄,其所集者其国亡。

郭璞曰:音敖。

山海经曰:獡 shuò,其状如凫。

郭璞曰:音钳钅犬之钅犬;徒计切。

】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尚书曰:彭蠡既潴,阳鸟攸居。

尔雅曰:九月为玄。

郭璞曰:国语云:至於玄月也。

】千类万声,自相喧聒。

【说文曰:聒,讙语也。

】濯翮疏风,鼓翅撑搴。

【许聿●许月反。

疏,理也。

礼记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犬戊。

郑玄曰:獝犬戊,飞走之貌。

与獝同。

】挥弄洒珠,拊拂(fǔfú于表面掠击而过。

)瀑沫。

【洞箫赋曰:扬素波而挥连珠。

说文曰:瀑,霣也,蒲到切。

】集若霞布,散如云豁。

产毻(tuò 鸟兽换毛:“~毛新鹄小。

”)积羽,往来勃碣。

【字书曰:毻,落毛也。

■与毻同,音唾。

竹书曰: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行千里。

汉书曰:燕地勃、碣之间,一都会也。

伏琛齐地记曰:勃海郡东有碣石,谓之勃碣也。


橉杞稹薄于浔涘,栛梿森岭而罗峰。

【橉、杞,二木名也。

字林曰:稹,稠穊也。

薄,丛生也。

淮南子曰:南游江浔。

许慎注曰:浔,水涯也,音寻。

■、梿,亦二木名也。

■,音隶。

】桃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