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同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等遗址,都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
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
3.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郑和。
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4.“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中华文明
B.说明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5.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
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
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
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
A.“海禁”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发展贸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8.“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假如你是一位编剧,下列哪部影视剧本中不能加入上述政策( )
9.清朝前期统治者盲目自大实行闭关政策,该政策主要表现在( )
A.限定通商口岸
B.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C.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D.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11.阅读下面两幅漫画: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他能够远洋航海的条件有哪些?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影响?
(4)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明清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不同的政策,它们导致了什么不同后果?今天的中国要发展国家经济,扩大国际影响,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的经济基础,也是主要原因。
A、C、D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带,故正确答案为A。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据题干中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说明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另据“厚往薄来”则说明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故正确答案为D。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弘扬国威和到西洋去“取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经济发展。
故小明和小强的说法正确。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和平交往”,而戚继光抗倭属于中外冲突,不符合题意。
7.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据材料
中“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剧本中不能加入“‘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统治者开始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图片反映的影视剧A是唐朝,其他均是清朝,由此便知正确答案为A。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清朝闭关政策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故正确答案为B。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实行闭关政策。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11. (1)郑和。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条件: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评价: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政策。
它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
做法:我们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