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合集下载

高压架空线路、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高压架空线路、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1Q/GDW高压架空线路、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Poll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xternal insulation selectionFor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and substation(IEC 60815:2002 MO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目录前言 (3)1范围 (3)2引用标准 (3)3定义和术语 (3)4污秽种类与环境类型 (4)5污秽度评估 (5)附录 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A.2 测量污秽度的必要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A.3 测量等值盐密和灰密的污秽收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4 等值盐密和灰密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A.5 污秽的化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B类污秽的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B.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B.2 通过测量泄漏电流评估B类污秽的现场污秽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压输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高压输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输变电标准讲解资料《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2008 年8月目录前言一、关于编制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国家标准的几点说明1. 关于“97标准”和“83标准”2. 关于GB311.1--1997和IEC60071-1:1993《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定义、原理和原则》的非等效采用问题3. 主要修订内容4. GB311.1—1997与IEC60071-1:1993的差异5. GB311.1—1997的补充修订二、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1. 绝缘配合的定义2. 代表性的作用电压3. 设备绝缘特性4. 绝缘的性能指标5. 设备绝缘配合程序6. 绝缘水平7. 绝缘试验类型的选择8. 试验规定附表三、简介IEC-60071-1(Ed. 8)2006-01前言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标准是高电压技术专业的一项基础标准,可以说是各类高压输变电设备标准的母标。

它是一个强制性标准。

无论对电工制造行业设备的设计、制造,还是对电力行业设备的选用和运行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行的GB311.1—1997标准是1997年7月发布,199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近十年了。

实际上目前已经又在着手进行修订了,一是标准修订的周期已差不多,二是在我国电网已经出现了高一级的电压等级750kV,而更高的1000kV级的输变电示范工程也正在实施中。

1997标准的设备最高电压至550kV。

所以本文将适当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另外,最新版的IEC标准IEC-60071-1(Ed.)已于2006年正式颁发,故也作一个简介。

本标准仅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不包括线路的绝缘配合。

一、关于编制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国家标准的几点说明1. 关于“97标准”和“83标准”原GB311标准系列,包括GB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2--8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条件和要求》,GB311.3--8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试验程序》,GB311.4-8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三部分测量装置》,GB311.5--8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四部分测量装置及使用导则》, GB311.6--83《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五部分球隙测量》,GB311.7--8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等多个国家标准。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注:1表中电气设备出厂试验电压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2括号内的数据为全绝缘结构电压互感器的匝间绝缘水平;3斜杠上下为不同绝缘水平取值,以出厂(铭牌)值为准。

额定电压(kV)最高工件电压(kV)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穿墙套管支柱绝缘子、隔离开关纯瓷和纯瓷充油绝缘固体有机绝缘、油浸电容式、干式、SF6式纯瓷固体有机绝缘出厂交接出厂交接出厂交接出厂交接出厂交接出厂交接3 3.625(18)20(14)252025(18)25(18)25(18)20(14)2525252267.230(23)24(18)302430(23)30(23)30(23)24(18)32323226101242(28)33(22)423342(28)42(28)42(28)33(22)424242381517.555(40)44(32)554455(40)55(40)55(40)44(32)575757502024.065(50)52(40)655265(50)65(50)65(50)52(40)686868593540.595(80)76(64)957695(80)95(80)95(80)76(64)100100100906669.0140/185112/148140/185112/148140/185140/185140/185112/148165165165148110126200/230160/184200/230160/184200/230200/230200/230160/184265265265240220252395/460316/368395/460316/368395/460395/460395/460316/368495495495440330363510/630408/504510/630408/504510/630510/630510/630408/504500550680/740544/592680/740544/592680/740680/740680/740544/592。

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说明:CVT 电压互感器、DS 电流互感器、CB 隔离开关、CT 断路器、VT 变压器。
程序 2:换流站一回进波(无其它线接入) ,不带母线,仅有一台发电机 G1 运行,雷
击#2 杆塔横担,L=400m。 主要电气设备的过电压幅值如表 3 所示:
表 3 一机一线、不带母线雷击#2 塔横担方式下主要电气设备过电压的幅值 主要电气设备 设备过电压幅值(kV) CVT 1312 DS 1240 CB 1205 CT 1238 VT 1220 主变 1525
u50% (t ) 2400 800e

t 4
1600e

t 1.5
2000e

t 0.8
1700e

t 0.25
(公式 3)
2.1.3 高海拔地区操作过电压绝缘强度修正计算
对于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来说, 由于空气击穿电压的降低, 输电线路的绝缘强度会降 低,但经查阅相关文献,电力设计院在设计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因 素,调整绝缘距离以保证绝缘强度维持在规程所规定的 2p.u(相电压幅值的 2 倍) 。因此, 在研究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的绝缘强度时,采用规程要求的 2p.u。 对于高海拔地区的电气设备来说, 将采用与高海拔地区雷电过电压绝缘强度修正计算一 致的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进行修正计算。
程序 1:换流站一回进波(无其它线接入) ,不带母线,仅有一台发电机 G1 运行,雷
击#0 塔横担,L=400m。 主要电气设备的过电压幅值如表 2 所示:
表 2 一机一线、不带母线雷击#0 塔横担方式下主要电气设备过电压的幅值 主要电气设备 设备过电压幅值(kV) CVT 910 DS 908 CB 906 CT 907 VT 904 主变 898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2007-08-28 19:41:26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ttt001制作,网络首发全word版本)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71-1:1993《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理和原则》对GB 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进行修订的。

主要的修订内容有:1)标准中除设备的相对绝缘外,还增列了相间绝缘和纵绝缘;2)设备上的作用电压增加了“陡波前过电压”和“联合过电压”,前者主要是由GIS中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后者则分别作用于相间绝缘和纵绝缘。

相应的试验电压类型增加了“陡波前冲击试验”(在考虑中)和“联合电压试验”;3)据IEC 71-1给出了各类作用电压的典型波形(图1);4)对10kV和35kV的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下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的数值分别提高到42kV和95kV,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绝缘的要求或绝缘水平提高,因为在此电压范围内,绝缘水平主要是由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决定的;5)据IEC 71-1增加3/9次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程序(6.3.2);6)对变压器类设备的截断冲击,提高了跌落时间,一般不大于0.7us,截波过零系数不大于0.3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和同类国际标准一致,技术上比较合理。

本标准和IEC 71-1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某些差异,包括:①IEC 71-1:1993为说明绝缘配合的过程引入了多个“耐受电压”的术语和配合程序图,这虽对理解绝缘配合过程有一定帮助,但过于烦琐,未于采 用;②Um<72.5kV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比IEC71-1中的规定值高;③范围II的设备纵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反极 性工频电压的幅值为(0.7~1.0) Um,IEC 71-1中规定仅为0.7 Um,也偏高。

故本标准只能为非等效采用IEC 71-1。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311.1-83。

干变技术要求

干变技术要求

****新建配电室项目10kV干式变压器技术要求********公司一、概述为了明确双方的技术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在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前提下,本着保证产品技术参数、性能,保证甲方项目顺利进行,对该产品技术参数做出如下要求:本技术要求对该设备的技术参数、特性、元器件、结构等规定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二、产品所遵循的主要标准GB6450-86《干式电力变压器》GB/T10228-97《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1094-96《电力变压器》GB6450-85《电力变压器》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6927-97《高电压试验技术》GB5273-85《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GB191-90《包装贮运标志》GB4109-88《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T5582-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7328-87《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7354-87《局部放电测量》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JB/T501-91《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ZBK41005-89《6~220KV变压器声级》以及其它主要现行标准。

三、使用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5℃—40℃2、环境湿度:≤90%3、海拔高度:<1000米4、最大温差:20℃5、安装方式:户内四、主要技术参数1、型号:SCB10-1250/10/0.4 调压范围:±2×2.5%2、初级电压:10KV3、二次额定电压:0.4KV4、额定频率:50HZ5、相数:三相6、联结组别:Dyn117、冷却方式:AN/AF8、绝缘耐热等级:F级9、温升:100K10、空载损耗:2350W11、负载损耗:10260W12、阻抗电压:6%13、空载电流:0.4%14、噪音水平:50dB15、绝缘水平:LI75AC35/LIOAC316、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测温元件预埋在低压线圈中※温控器为直读式,可自动或手动循环显示变压器三相绕组的温度※可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超温报警和保护(测量范围:0-200℃ 精度±5%,110℃超温报警,140℃超温跳闸,提供无源干接点跳闸信号)配置RS485通讯接口。

±800kV特高压换流站绝缘配合

±800kV特高压换流站绝缘配合

±800kV 特高压换流站绝缘配合发布时间:2021-09-04T00:46:21.021Z 来源:《福光技术》2021年9期作者:白龙生[导读]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国家。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大容量、远距离和低损耗等优点,±11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个全新的输电电压等级,非常适合特大型能源基地向远方负荷中心输送电能。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具有诸多优势,非常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并网、孤岛供电、城市电网供电和异步交流电网互联等领域。

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是当今直流输电领域的两大热点,代表着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柔性直流;±1100kV;换流站;绝缘配合;过电压我国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具有分布不均的地域性特点,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负荷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为了保证中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必须采取相关技术措旅将能源送往负荷中心。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超大容量、超远距离、低损耗的特点,且具有灵活的调节性能,因此非常适合大型能源基地向远方负荷中心送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指电压等级为 ± 及以上的直流输电,截至 2013 年,我国已有云南一广东、向家坝一上海和锦屏一苏南 3 条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并投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国家。

1.国内研究现状1.1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家电网公司从 2004 年开始,组织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对特高压直流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07 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建成了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2008 年,在西藏建成了高海拔直流试验基地。

通过这些试验基地的建设,使我国具备了 ±100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下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电磁环境、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直流避雷器等设备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能力。

高低压配电柜设计及检验标准

高低压配电柜设计及检验标准

高低压配电柜标准一、低压配电柜标准GB156-2007 《标准电压》GB50054-95 《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T14048.1-9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GB7251-19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4942.2-85 《低压电器防护等级》DL/T5137-2001 《电测量仪表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9466-88 《低压电器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988-8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IEC144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外壳防护等级》IEC439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装置》二、10KV箱式变电站标准GB/T 17467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DL/T 537-2000 《高压/低压预装式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1094.1~5-1996 《电力变压器》GB 6450-198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6451.4-6-95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 10237 《电力变压器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外绝缘的空气间隙》GB/T 1048.1-198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GB/T2900.19-1994 《电工术语高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T2900.20-1994 《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GB 3096-1991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7251.1-19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 7328-1987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048.1-199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IEC 354:GB/T 15164-9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IEC 354:GB/T117211-1998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 116926-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T16934-1997 《电能计量柜》GB/T16935.1-1997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DL/T 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539-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IEC76-5:1976 《电力变压器第五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IEC446:1987 《额定电压1KV以上38KV以下交流绝对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三、10KV高压开关柜技术标准GB50060-2008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156-93 标准电压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2~GB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GB763-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1408-89 固定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GB2706-89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GB2900.1-82 电工名词术语基本名词术语GB330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GB3804-90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GB7354-87 局部放电测量GB11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SD/T318-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DL/T402-91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53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DL/T593-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SDGJ14-86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DJ9-88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D334-89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IEC-298 1kV以上52kV及以下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四、35KV高压开关柜技术标准IEC62271 《额定电压1kV以上52kV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60694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条款》GB3906 《3.6kV-40.5 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311.1 《高压输变点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404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状态替代标准1 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04-12-1现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2 GB50052-2009 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10-7-1 现行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 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1994-11-1现行GBJ 53-1983《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4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996-6-1 现行GBJ 54-19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5 GB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1994-3-1 现行GBJ 55-1983《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6 GB50056-93 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994-2-1 现行GBJ 56-1983《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7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1-10-1现行GB50057-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8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992-12-1现行GBJ 58-19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9 GB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1993-5-1 现行GBJ 59-83《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试行)》10 GB50060-2008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2009-6-1 现行GB 50060-199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11 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2010-7-1 现行GB 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12 GB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2009-6-1 现行GB 50062-19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13 GBT50063-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2008-11-1现行14 GBJ64-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1984-6-1 现行15 GBJ65-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1984-6-1 现行26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1993-7-1 现行。

主变技术规范

主变技术规范

附件1 技术规范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GB1094 《电力变压器》GB/T6451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627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6434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516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763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GB5273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2536 《变压器油》GB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7449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试验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GB156 《标准电压》GB191 《包装贮运标志》GB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GB4109 《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套管通用技术条件》GB10237 《电力变压器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外绝缘的空气间隙》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本合同设备应在以上所列出的适用的标准及规程之下设计、制造和试验。

上述标准或规程与合同文件有矛盾的地方,以合同文件为准,如果在上述标准或规程之间存在矛盾,而在合同文件中并未明确规定,则应以对合同设备更严格的、或经买方批准的标准或规程为准。

2 环境条件2.1 设备安装地点中电投西宁电厂2.2 电厂海拨高度 2500米2.3 本工程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西北方向川道内,距湟中县气象站约10km,常规气象条件采用湟中县气象站资料。

湟中气象站位于湟中县城,北纬36°31′,东经101°34′,海拔高度2667.5m。

湟中气象站根据近30年资料统计,求得各气象要素值如下表:项目单位数值发生日期平均气压hPa737.7平均气温℃ 3.7最热月平均气温℃14.6最冷月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33.42000.7.24极端最低气温℃-31.71975.12.14平均水汽压hPa 5.7平均相对湿度%61最小相对湿度%0年平均降水量mm537.8最大一日降水量mm58.21992.8.5年平均蒸发量mm1245.6平均风速m/s 1.5最大风速m/s20.01989.1.25最大积雪深度cm231972.11最大冻土深度cm1251977.3平均雷暴日数d42.1平均沙尘暴日数d0.5平均大风日数d13.32)雪压:五十年一遇最大积雪深度为25.8cm,相应雪压为0.33kN/m2。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绝缘配合》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绝缘配合》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2007-08-28 19:41:26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ttt001制作,网络首发全word版本)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71-1:1993《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理和原则》对GB 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进行修订的。

主要的修订内容有:1)标准中除设备的相对绝缘外,还增列了相间绝缘和纵绝缘;2)设备上的作用电压增加了“陡波前过电压”和“联合过电压”,前者主要是由GIS中隔离开关操作引起的,后者则分别作用于相间绝缘和纵绝缘。

相应的试验电压类型增加了“陡波前冲击试验”(在考虑中)和“联合电压试验”;3)据IEC 71-1给出了各类作用电压的典型波形(图1);4)对10kV和35kV的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下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的数值分别提高到42kV和95kV,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绝缘的要求或绝缘水平提高,因为在此电压范围内,绝缘水平主要是由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决定的;5)据IEC 71-1增加3/9次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程序(6.3.2);6)对变压器类设备的截断冲击,提高了跌落时间,一般不大于0.7us,截波过零系数不大于0.3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和同类国际标准一致,技术上比较合理。

本标准和IEC 71-1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某些差异,包括:①IEC 71-1:1993为说明绝缘配合的过程引入了多个“耐受电压”的术语和配合程序图,这虽对理解绝缘配合过程有一定帮助,但过于烦琐,未于采 用;②Um<72.5kV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比IEC71-1中的规定值高;③范围II的设备纵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反极 性工频电压的幅值为(0.7~1.0) Um,IEC 71-1中规定仅为0.7 Um,也偏高。

故本标准只能为非等效采用IEC 71-1。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311.1-83。

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表1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试验标准
表2电力变压器中性点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表3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注:1本表数据引自《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 593—1996;
2 设备无特殊规定时,采用最高一级试验电压。

表4、互感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注:1表中电气设备出厂试验电压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
2 括号内的数据为全绝缘结构电压互感器的匝间绝缘水平;
3 斜杠上下为不同绝缘水平取值,以出厂(铭牌)值为准。

8章 《配电手册》例题讲解

8章  《配电手册》例题讲解

8章 《配电手册》例题讲解【案例一08】 电缆截面选择。

10kV 电动机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XLPE )电缆供电,电缆穿钢管明敷,环境温度35℃,缆芯最高温度90℃,经济电流密度2.5A/mm 2,YJV 最小截面25mm 2。

电缆热稳定系数c=137, I k =12kA ,0.6s 切除短路,电压损失1.021﹪/(MW.km ),允许压降5﹪,L=200m ,电动机额定功率250kW ,cos φ=0.85。

1、 按持续允许电流应选择( )。

(A ) 25mm 2; (B ) 35mm 2 ; (C )50mm 2。

答案【 A 】解答过程: 依据《配电手册》P513表9-32或GB 50217表C.0.3,25mm 2 YJV 电缆的载流量不小于100A 。

计算电流 I js =⨯⨯==85.0103250cos 3φU P 17 A ;应选择最小截面25mm 2。

2、 按经济电流密度应选择( )。

(A ) 25mm 2; ( B ) 35mm 2;(C ) 50mm 2; (D ) 70mm 2。

答案【 A 】解答过程: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截面 S = 17/2.5 = 6.8 mm 2。

应选择最小截面25mm 2。

3、 按热稳定校验应选择( )。

(A ) 25mm 2; (B ) 35mm 2;(C ) 50mm 2; (D ) 70mm 2。

答案【 D 】解答过程:依据《配电手册》P213表5-10,按热稳定要求的截面 8.676.0137120002====≥t C I C t I C Q S mm 2。

应选择 70 mm 2。

4、 校验电压降为( )。

(A) 0.05%;(B) 0.10%;(C) 0.15%;(D) 0.20%。

答案【 A 】解答过程:电压损失ΔU﹪ = 1.02×0.2×0.25 = 0.051﹪。

满足允许压降5﹪的要求。

5、电动机电缆最终截面为()。

供配电、发输变规范列表

供配电、发输变规范列表

供配电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50060;1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14.《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1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29.《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3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31.《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3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33.《严酷条件下户外场所电气设施》GB9089.1~9089.2;34.《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35.《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36.《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37.《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38.《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39.《电工电子设备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T12501.2(第二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40.《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41.《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1 (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42.《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2 (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4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4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6158;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1(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2(第4-42部分:安全防护-热效应保护);47.《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3(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 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48.《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4(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3章: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49.《建筑物的电气装置》GB16895.5(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3章:过电流保护);50.《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6(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章:布线系统);51.《建筑物电气装置》GB16895.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6 节:狭窄的可导电场所);52.《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53.《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0(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5章:欠电压保护);54.《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1(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6节:低压电气装置对高压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55.《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6(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保护);56.《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57.《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50348;发输变1.《标准电压》GB156-2007;2.《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3.《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GB1094.1-1996;4.《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GB1094.2-1996;5.《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允许值》GB6830-1986;6.《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5-2008;7.《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2008;8.《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1994;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14.《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15.《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1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9.《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20.《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2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2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2008;24.《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2008;25.《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2008;2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2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2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2008;29.《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242-2010;30.《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T16434-1996;31.《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2008;32.《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T436-2005;33.《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T583-2006;3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3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36.《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843-2003;37.《高压架空电线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38.《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T723-2000;3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4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832-2003;41.《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4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2-2005;4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2005;44.《330~75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5014-2010;4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46.《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5033-2006;47.《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2004;48.《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1996;49.《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50.DL/T《水利水电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1996;51.《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1999;52.《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1999;53.《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545-2010;54.《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103-1999;55.《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01;56.《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 57.《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2001;58.《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47-2001;59.《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2001;60.《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61.《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2002;62.《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范》DL/T5164-2002;63.《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2004;6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2004;65.《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所设计规定》DL/T5216-2005;66.《220~500kV 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17-2005;67.《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68.《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2005;69.《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4-2005;70.《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71.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07;72.《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429-2009;73.《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74.《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L321-2005;75.《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2004;。

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高海拔超高压变电站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31932万kW和13685亿kW·h,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但是,中国的人均占有装机和人均发电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有0.25 kW和1081 kW·h,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为满足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工业仍需保持持续发展,水电建设在中国的电力工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节约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优化电源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水电,到2000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分别达到7935.2万kW和2431.3亿kW·h,分别占全国总装机和全国总的年发电量的24.9%和17.8%[1]。

我国水力资源分布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耗电大户主要在东部,这使得我国水力资源密集区和耗能密集区不相匹配。

从装机容量角度来分析,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22%)和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国家(50%以上),我国目前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还不到20%,可见,我国水力资源开发远远不够。

此外,我国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东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最高,为79.61%,开发程度接近该地区的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其次是中部,其水电开发程度已达到32.28%;最低的是西部地区,其水电开发程度只有11.41%,可见,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

鉴于我国水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特点,我国启动了西电东送工程,以实现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西部地区水电站的数量将得到迅猛增长。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上,海拔高度均在1000m以上,高海拔高度成为这一地区水电站及电网的显著特点。

铜排动热稳定校验

铜排动热稳定校验

铜排动热稳定校验都是需要考虑的,特别是母桥距离比较长的时候。

需要计算出现短路故障时的电动力,绝缘子类固定件的安装距离、绝缘子安装件的抗屈服力等。

不很少有人会特别计算,我感觉是大家都自觉不自觉的把母线规格放大了,所以基本上不用计算。

4 母线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4.1母线的热效应4.1.1母线的热效应是指母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承载的因电流流过而产生的热效应。

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指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母线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K)。

4.1.2根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来确定母线最小截面根据GB3906-1991《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附录F]中公式:S=(I/a)(t/△θ)1/2来确定母线的最小截面。

式中:S—母线最小截面,mm2;I--额定短时耐受电流,A;a—材质系数,铜为13,铝为8.5;t--额定短路持续时间,s;△θ—温升(K),对于裸导体一般取180K,对于4s持续时间取215K。

如对于31.5kA/4S系统,选用铜母线最小截面积为:S=(31500/13)×(4/215)1/2=330 mm2铝母线最小截面积与铜母线最小截面积关系为:SAl=1.62SCu式中, SAl为铝母线的最小截面积;SCu为铜母线的最小截面积。

如对于31.5kA/4S系统,铝母线最小截面积为:SAl=1.62×330 =540 mm2根据DL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中7.4.3条规定,接地汇流排以及与之连接的导体截面,应能通过铭牌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87%,可以计算出各种系统短路容量下(短路时间按4S)的接地母线最小截面积。

如对于31.5kA/4S系统,接地铜母线最小截面积为:S=330×86.7% =287mm2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对应各种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时,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对应几种常用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母线最小截面及所用铜母线和铝母线的最小规格见表1:表1母线kA/4s 25 31.5 40 63 80设备中铜母线规格50×6 60×6 80×6或60×8 80×10 100×10接地铜母线规格50×5 50×6 50×8 80×8 80×10设备中铝母线规格80×6或60×8 80×8 100×8或80×10设备中铜母线最小截面(mm2)260 330 420 660 840设备中铝母线最小截面(mm2)425 540 685 1075 13654.2 母线的电动力效应母线是承载电流的导体,当有电流流过时势必在母线上产生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范围 I 的开关设备的纵绝缘性能用短时工频电压和雷电冲击电压或联合 电压试验检验。
b)范围 II 的开关设备的纵绝缘性能用雷电、操作冲击电压和工频电压的联 合电压试验检验。
4.4.2.4 设备在陡波前过电压下的绝缘性能用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检验。 关于陡波前冲击试验的规定,在考虑中。
4.5 绝缘配合方法的选择
——绝对湿度 h0=11g/m3 本标准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均为相应于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数值。 3.2 正常使用条件 本标准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适用于下列使用条件下运行的设备: a)周围环境最高空气温度不超过 40℃ b)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不超过 1000m。 3.3 对周围环境空气温度高于 40℃处的设备,其外绝缘在干燥状态下的试 验电压应取本标准的额定耐受电压值乘以温度校正因数 Kt
4.6 持续工频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对范围 I 的设备所规定的短时工频耐受电压,一般均能满足在正常运行电压 和暂时过电压下的要求。
为检验设备老化对内绝缘性能、污秽对外绝缘性能的影响所进行的长时间工 频试验,应在有关设备标准中规定,下面仅给出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4.6.1 对正常运行条件,绝缘应能长期耐受设备最高电压。
d)电力电容器:耦合电容器(包括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并联电容器、交 流滤波电容器;
e)高压电力电缆; f)变电站绝缘子、穿墙套管; g)阀式避雷器绝缘外套。 1.2.2 本标准不适用于: a)安装在严重污秽或带有对绝缘有害的气体、蒸汽、化学沉积物的场合下 的设备; b)相对湿度较高且易出现凝露场合的户内设备。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 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6-1993 标准电压 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 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 GB 11032-89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7327-87 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GB 2900.19-94 电工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GB 311.7-88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3 使用条件 3.1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 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 ——温度 t0=20℃ ——压力 p0=101.3kPa
在雷电过电压下,设备的相对地和相间绝缘性能用雷电冲击试验检验。
当内绝缘的老化和外绝缘的污秽对持续工频电压及暂时过电压下的设备绝 缘性能有影响时,宜作长时间工频电压试验,并测量局部放电量。长时间工频电 压试验在有关设备标准中规定。
注:220kV 变压器一般要作长时间工频电压试验。
4.4.2.2 范围 II 的设备在持续工频电压、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的绝 缘性能用不同类型的试验予以检验。在持续工频电压及暂时过电压下,设备对老
化或污秽的适应性宜用长时间工频试验检验,并测量局部放电量。长时间工频电 压试验在有关设备标准中规定。
在操作过电压下设备的绝缘性能用操作冲击试验检验。
在雷电过电压下设备的绝缘性能用雷电冲击试验检验。
设备的相间绝缘性能用操作冲击试验检验。
4.4.2.3 开关设备的纵绝缘,按不同的电压范围,选用不同的绝缘试验类 型:
绝配合方法有确定性法(惯用法),统计法及简化统计法。
由于在试验时对设备绝缘需要施加的冲击电压次数较多,电压幅值会超过额 定耐受电压值,并需对系统的过电压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故绝缘配合统计法在 实际应用上受到某些限制,但用于各种因素影响的敏感度分析是很有效的。
当降低绝缘水平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特别是当操作过电压成为控制因素时, 统计法才特别有价值。因此,在本标准中统计法仅用于范围Ⅱ的设备的操作过电 压下的绝缘配合。
——暂时过电压(包括工频电压升高、谐振过电压); ——缓波前(操作)过电压; ——快波前(雷电)过电压; ——陡波前过电压; ——联合过电压。 各类作用电压的典型波形如图 1。 4.3 设备最高电压 Um 的范围 范围 I:1kV≤Um≤252kV 范围 II:Um>252kV 4.4 绝缘试验 4.4.1 绝缘试验类型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2007-08-28 19:41:26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ttt001 制作,网络首发全 word 版本)
前言
本标准是非等效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71-1:1993《绝缘配合 第 1 部分: 定义、原理和原则》对 GB 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进行修订的。 主要的修订内容有:
图 1 各类作用电压的典型波形
本标准中考虑了下述几类绝缘试验:
a)短时(1m 血)工频试验;
b)长时间工频试验,
c)操作冲击试验;
d)雷电冲击试验;
e)陡波前冲击试验;
f)联合电压试验。
操作和雷电冲击试验可以是耐受试验,也可以是 50%破坏性放电试验,此时, 绝缘对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耐受能力可由其 50%破坏性放电电压的测量值中推 出,它只适用于自恢复绝缘。
4.6.2 设备在预期的寿命期内不致因局部放电而使绝缘显著劣化以及在最 苛刻的工况下,绝缘不会失去热稳定性。为尽可能符合实际,应用工频电压试验 检验,试验时所加电压可高于 ,而持续时间由系统工况决定。同时应使所有元 件上的作用电压与运行时的值成比例。
4.6.3 在有关设备标准中可规定设备耐受工频电压升高的允许时间,并确 定有关的试验程序、试验电压及试验条件。
4.5.2 简化统计法
在简化统计法中,对概率曲线的形状作了若干假定(如已知标准偏差的正态 分布),从而可用与一 给定概率相对应的点来代表一条曲线。在过电压概率曲线 中称该点的纵坐标为“统计过电压”,其概率不大于 2%,而在耐受电压曲线中 则称该点的纵坐标为“统计 冲击耐受电压”,设备的冲击耐受电压的参考概率 取为 90%。
式中:T——环境空气温度,℃。
3.4 对用于海拔高于 1000m,但不超过 4000m 处的设备的外绝缘及干式变 压器的绝缘,海拔每升高 100m,绝缘强度约降低 1%,在海拔不高于 1000m 的地 点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按本标准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海拔校正因数 Ka
式中:H——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m。
3.5 设备适用的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最高电压 72.5kV 及以下为非 有效接地系统或有效(直接)接地系统,最高电压 126kV 及以上应为有效(直接) 接地系统。
4 绝缘配合基本原则 4.1 绝缘配合 考虑的采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后,决定设备上可能的作用电压,并根据设备 的绝缘特性及可能影响绝缘特性的因素,从安全运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 定设备的绝缘水平。 4.2 设备上的作用电压 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受到的作用电压,按照作用电压的幅值、波形及持续时间, 可分为: ——持续工频电压(其值不超过设备最高电夺 Um,持续时间等于设备设计 的运行寿命);
短时工频试验是耐受试验,
短时工频、操作和雷电冲击以及联合电压试验之额定耐受电压值均在本标准 中规定。但对长时间工频耐受电压仅给出一般规定,供制定各类设备标准时考虑。
4.4.2 绝缘试验类型的选择
在本标准中,对不同的电压范围,选用不同类型的绝缘试验。设备的类型也 会影响试验类型的选择。
4.4.2.1 范围 I 的设备在持续工频电压、暂时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的相 对地和相间绝缘性能,一般用短时工频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来检验。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GB 311.1-8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高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和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昌远、朱家骝、谷定燮、王秉钧、潘炳宇、郁祖培、 戈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GB 311.1-1997 neq IEC 71-1:1993 代替 GB 311.1-8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三相交流系统中的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相对地绝缘、相间绝缘和 纵绝缘的额定耐受电压的选择原则,并给出了供通常选用的标准化的耐受电压 值。 在制定各设备标准时,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规定适合于该类设备的额定耐 受电压和试验程序。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适用于设备最高电压大于 1kV 的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使用的 下列户内和户外输变电设备。 a)变压器类:电力变压器、并联电抗器、消弧线圈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b)高压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短路器、熔断器、限流电抗器、电 流互感器、封闭式开关设备、封闭式组合电器、组合电器等; c)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4)对 10kV 和 35kV 的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下短时工频耐受电压的数值分别 提高到 42kV 和 95kV,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外绝缘的要求或绝缘水平提高,因为在 此电压范围内,绝缘水平主要是由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决定的;
5)据 IEC 71-1 增加 3/9 次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程序(6.3.2);
6)对变压器类设备的截断冲击,提高了跌落时间,一般不大于 0.7us,截 波过零系数不大于 0.3 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和同类国际标准一致,技术上比较合 理。
本标准和 IEC 71-1 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某些 差异,包括:①IEC 71-1:1993 为说明绝缘配合的过程引入了多个“耐受电压” 的术语和配合程序图,这虽对理解绝缘配合过程有一定帮助,但过于烦琐,未于 采 用;②Um<72.5kV 设备的外绝缘干状态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比 IEC71-1 中的规 定值高;③范围 II 的设备纵绝缘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反极 性工频电压的 幅值为(0.7~1.0) Um,IEC 71-1 中规定仅为 0.7 Um,也偏高。故本标准只能 为非等效采用 IEC 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