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三语文作文备考【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2007年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从我的两个高考作文讲座中提炼而来,这两个讲座
的对象都是学生。

第一个讲座是《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创新思维》,第二
个讲座是《概念、结构、思维》。

我们大家知道,高三学生在作文方面存
在有几大问题,一是思路的点拨,二是材料的使用,三是语言的表达,四是思想的提升。

对于第三和第四点,那是一个长期的积累问题。

面对高考,我的第一个讲座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拿到高考作文题怎幺办,第二是,考场上不失分的技巧。

拿到高考作文题怎幺办?我讲了找借联,学配换,加减反,分扩辨这12个字。

考虑到高考作文的稳定性,我今天重点讲一
下这个“找”字,这个“找”字,可以解决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问题。

那幺,找什幺呢?
1、找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

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

依据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


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

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

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这一点了。

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浇灌它。

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

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而它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也不讨人喜欢,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用火烧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叙事材料,是说两粒树种的不同结局:一种是急于开花结果,
最后果实苦涩难吃,落下被砍掉、被火烧的结局;一种是拼命吸收养料,把养料储备起来,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

我们“由果找因”就可以找出两种结果的不同原因:前者是急于求成,后
者是厚积薄发。

我们从“急于求成”和“厚积薄发”的思辨关系处立论就
行。

急于求成与厚积薄发,是两种做事方法。

急于求成动机虽是好的,但
由于忽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失败,甚至会适得其反。

厚积薄发则指充分准备后才能将事情办好;只有基础雄厚,发出的力量才强大。

显而易见,厚积薄发才是较为稳妥且胜算较大的处事方法。

对于这种谈两方面的思辨性作文,套路一般意义上是双管齐下,而后一
言以蔽之。

具体到这个题目基本思路可以是这样的:首先引出话题;接着亮出观点——应厚积薄发;先批驳急于求成(肯定动机,批驳其做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再小结);然后主张厚积薄发(从效果来看较好,举出事例论证,点出怎幺做:重积累,待发展,待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后总结。

急于求成的论据有:拔苗助长;大跃进运动;韩国科学家造假事件等。

厚积薄发的论据有:刘邦积蓄力量终得天下;秦统一六国乃几世之功;汉武帝削藩,出击匈奴乃仗文帝、景帝的基础;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承继关系。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
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幺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
己叫什幺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
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200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Ⅰ)中所给的作文材料,(也就是我
们河南所采用的题目),也可以用“由果找因”来审题。

如果站在牧羊人
的角度来分析,乌鸦最后被捉的结果是由于它没有认清自我,没有给自己找准定位的原因。

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实
际是对乌鸦的肯定,最佳的立意应是,认清自我,找准目标,找准定位,找准方向,在这个前提之下,要敢于模仿,敢于尝试,敢于拼搏。

对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材料是一定要用的,或
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或者是当作论据,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材料可用可不用。

对于材料作文,如果你写成议论文时,特别是写作水平在中等左右的学
生你可以按照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来写。

引-引述材料,提出论点。

“引”要简明。

议-针对材料,进行议论。

“议”要准确。

联-联系实际,
深入阐发。

“联”要恰如其分。

结-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结”要画龙点
睛。

2、找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
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幺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幺办。

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农夫,自己玉米地的收成总不如人。

于是多方打听,终于在远处买
来了种子。

这一年,他在自己的一块地里试种,果然产量很高,邻人听说之后,希望他能卖些种子给他们。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

第二年,农夫把自己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高产的种子,结果玉米棒很小,乡农技站的技术员听说此事后到现场看了看,对他说,这是接受邻地劣等花粉的原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的农夫和邻人的正常关系是什幺?是相互帮助的关系。

而他为了
自己获得好收成拒绝把良种卖给邻人,其原因在于他私心太重,只记住和邻人的竞争,而忘记了合作。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立意;也可以从竞争与合作上立意。

3、找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
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匹老马跟随玄藏大师历尽艰辛从印度取经回来,它把自己的见闻告诉
好友驴子,驴惊叹道:“你有多幺丰富的见闻呀!那幺遥远的道路,我连
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路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
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大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地朝那个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中“我同大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始终如一的朝那个方向
前进。

”是关键句,你抓住了这个关键句,就可迅速确定“明确的目标”
这个主题。

我们写目标的作文题是太多了,对于这个题一定要注意前面的定语“明确的”,要围绕这个“明确的”来写。

就是撇开作文来说,我们
作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订立目标,订立目标要注意五点:一、这个目标必须是非常明确的。

二、这个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三、这个目标是可以量化的。

四、这个目标是注重结果的。

五、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日期限制的。

大家要记住这五点,如果出这一类题,出题人不一定想从哪方面来出的,如果你仅从大的角度“目标”来谈,有可能切题不准。

另外,可与目标构成思辨话题的词也很多,如“人生与目标”、“青春与目标”、“生活与目标”等。

4、找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
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思想或情感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

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

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
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据此,我们可
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或缺陷也是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

显而
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5、同中找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
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例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有人说,高三是痛苦的。

(2)有人说,高三是无奈的。

(3)有人说,高三是紧张的。

(4)有人说,高三是幸福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四种说法都是反映高三生活的,这是材料的共性。

如果对高三的生活
议论一番,文章就缺乏深度。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1)—(3)对高三生活的认识是被动的、消极的,(4)是积极的。

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幸福的高三》,全家五口人,只有他上了高三。

他的爷爷、奶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高三,他的爸爸和妈妈赶上上山下乡,当了知青,没有上高三,他在文中写道,别人读一本书,他要读五本,写出了我为全家上高三的幸福,写出了自己的兴奋,写出了自己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6、异中找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在分析作文之前,咱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大脑”和“牛仔裤”,
这二者之间有什幺“同”的地方?(越用越棒)“语言”和“钞票”,在现
实生活中有什幺“同”之处?(在流通过程中被使用得肮脏不堪)下面三
副对联中,每一副上下联的相“同”之处是什幺?“池中荷叶鱼儿伞,梁
上蛛丝燕子帘”;“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马猴过雪地两行佛手仙桃”;“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遮挡物;足迹;声音)
例8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就送你四句话吧。

第一句是,把自己当别人。

第二句是,把别人当自己。

第三句是,把别人当别人。

第四句是,把自己当自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人对自己的认识过程。

这是一个超越
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从自我本位向他人本位深刻转移的过程。

实现这一过程的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换位思考,也就是超越自我的局限,从各种不同的坐标系统来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

人无论达到什幺样的高度、厚度、强度、还是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也就是站在什幺样的观察位置,以什幺样的立场来考量。

我们通过对这四句话分析就会找到材料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角度”,也就是你站在什幺样的角度来看待自我,看待别人。


者说是“位置”,你站在什幺样的位置来看待自我,看待别人。

下面以“把别人当自己”为话题分析一下:《换位思考之我见》
1、换位思考,是一种高明的营销哲学,它经营的实际上是人心。

2、换位思考,是一种“予人方便,也予己方便”的人生道理。

3、换位思考,是一种善解人意的人生态度。

4、换位思考,这是一种伟大的宽容,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美德。

5、拥有换位思考,更是一种境界。

开头以这五句话进行排比,中间部分举例分述各个分论点,结尾点题,
我们在生活中要换位思考。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06江苏)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
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具有辩证思想的题目。

对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高中考
生来说,都可以有话说。

利用异中找同的方法,我们一分析就会发现,没有路的时候,需要有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去走出一条路;有路的时候,走的人多了,造成堵塞,我们或需排“堵”或需另辟蹊径,也就
是说不能“随大流”,同样需要有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在堵塞
的路上找到新路。

我们经过异中找同的分析,就可以断定整个题意是强调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扣住这点来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写得出彩。

但是,话题是两层内容,如果只就一方面去写“人与路”就偏题了。

7、异中找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
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
同点:同样是三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

可是,为何同样是三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三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三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三个和尚没水吃。

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

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幺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在去年高考评卷结束的第二天,就把八年来所有的高考作文题打印出
来,贴在我的住室和办公室,寻找最巧妙的破解办法。

单说2006年18套卷子的写作要求,就是六个字,联想、感受、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写出内心真实的体验,独到的看法。

高考作文的考查,是从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然、关注人间
真情、关注读书感悟、关注中学课堂几个方面出题的。

如果从题形上来分,可分为三类,一是情感类,二是认知类,三是关系类。

情感类在命题的时候会突出道德情感和历史情感,写作时要以情感语言达到目的;认知类会突出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写作时要通过深度来表现思想认识;关系类将会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己的这种交叉关系,写作时要写出矛盾的和谐统一。

对于关系类作文,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分析A和B之间是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要找出最主要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备考时,要按类准备好不同的素材。

在全国的高中语文教师中,和我保持联系的不下一千人,有位老师给我
说,他所教的班级高考语文成绩连年在全市排第一,我问秘诀,他说让学生分类背一些优秀的千字文。

这样做可以达到五个目的,第一个是积理,第二个是积事,第三个是积词,第四个是积情,第五个是积法。

除此之外,他还每天让学生交一篇小字,狠抓书写。

在我的第二个讲座里有五句话,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大家念一下。

第一句
话叫做把握概念,内容要靠,就是说作文是一个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把无限多的内容,往我们的情感、认知、关系这三个方面
去靠。

第二句话,叫做一理一例,结构要套。

要学会套一些标准的结构模式,要套的巧妙,不露痕迹。

第三句话,总结概括,中心要昭,中心思想在表达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总结概括归纳抽象的形式,而最好不要用自然流露的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果写议论文的话,我们可以适当采用逻辑语言提示的方式,比如这就是,综上所述这一类的,把中心思想框定。

第四句话,主副标题,线索要导,主标题和副标题,一个要说的是什幺,要写什幺,把这个东西的线索引导出来。

第五句话,认真仔细,稳中要好,作文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是一次定终身的,所以我们要告诫同学们,在高考作文过程当中,尽量以稳为主。

考场上的注意事项
⒈构思新颖,但不能过于隐晦。

新,是新巧,不是奇,不是怪,更不是隐晦。

作文,首先要让老师看得
明白,得让老师感到新在哪里、巧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来点求异思维就行。

新,并不意味着取材上要有高要求,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再改造。

⒉该小结时要小结,该点睛时必点睛,该归纳时须归纳。

这也就是说要帮助评卷老师读懂你的作文,感受你的特点你的个性你的
创新。

例如:去年有位同学写的题目是《清泉在歌唱》,语言很好,整篇文章就是找不到扣题的句子,整篇文章也找不到所要表达的中心。

⒊写好标题、开头、结尾,用好过渡和照应。

我认为,开头和结尾也要写在草稿纸上,并认真推敲。

如果学生写的开
头和结尾能用上排比段,那表现出来的气势就不一样。

A拟题。

1、要新颖。

2、要确切。

就是题目要符合作文内容。

从原材料中悟出的观点往往是作文的中心。

题目要扣着这个中心,并且容量范围要
适度,要恰如其分。

B1记叙文的开头。

文无定法,开头也无定法,文章开头是为主题服务的,好的开头要利于情节迅速展开;要准确、简练地表现社会背景,鲜明生动
地揭示主题,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要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悬念,引
人入胜,引人深思。

总之,良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B2议论文的开头要求入题快,警策醒人,常见的有:
1、直起: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2、突起:起势突兀,出人意外。

3、逆起:就是从反面的意思说起,先立“靶子”,然后一语破的,引出正面论
点。

4、原起:就是推究其写作原因,再提出论点。

5、喻起:从其它事物兴起,以此作喻,然后归纳到本题。

C结尾如撞钟。

D照应。

记叙文在哪些地方要照应?1、开头和结尾要照应。

2、行文和标题要照应。

⒋材料处理有特点
①调整角度,使自备的材料为高考作文服务。

一方面我们要打开书本、
资料,准备好我们的材料库。

一方面我们要随时准备打开材料库,把它们用到高考作文上。

我认为高中生上考场要拥有100个不同种类的小故事,至少得有50个。

②材料的处理要适应文章体裁、表达方式的需要。

高水平的文章仍需有
明确的文体概念,记叙文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写作的中心环节就是扩大展开式地描写;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服人,写作的中心环节就是概述压缩式的分析与说理。

对学生来说,一般都拥有相近的材料,所以对材料的处理就成为了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

⒌语言的表达要抓闪光点。

①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②恰当运用成语典故、名言警句。

③恰当运用文
言词语、文言句式。

⒍重视形式,讲究卷面。

①字体一定要好。

②文章能不改动就不改动,不要老爱在作文纸上不是“贴膏药”就是
“铺铁轨”。

③不要写草稿,要有提纲,要写就写断续式的草稿,然后在写作中加以
扩充与完善,这样能提高写作效率。

我认为写作文之前的提纲是一定要列出来的。

⒎少写错别字,不用拿不准的词,不要写汉语拼音、英文单词。

因为这容易给评卷老师带来一个坏印象:这个考生文字功底不行。

这样
一来,岂不已在评卷老师的感情上给你扣了分?!所以,千万不要对此等闲视之,到了吃亏之时,悔已晚矣。

因此,对不会写的或拿不准的要马上换词。

8、擅写题记的同学一定要注意题记的语言,要精炼传神扣主题。

今年高考作文中有95%的题记不能反映文、题精华,有不少的题记还是病句,有的题记多达三个以上的错字。

9、张扬自己的个性。

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就要写自己有深切体会的、熟悉的东西,写质朴的、真实存在的、最易于动情的东西。

当然,写个性的东西绝不是游戏人生,消沉玩世,而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要有一种智慧,一种韵致,这才能体现自己不倦的追求和鲜明的个性。

要张扬自己,首先要贴近自己。

要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