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理论考点
Created by 周凌枫中国人民大学2003传播学研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信息4社会信息4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9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1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2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8信息社会35信息化38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符号43信号与象征符44非语言符号45符号的基本功能46意义47符号意义的分类48传播过程中的意义49传播情境50象征行为51象征性互动理论52象征性社会互动52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54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57直线模式59数学模式(香农-韦弗模式)60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61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62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62传播过程的特点64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65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66田中义久的总过程模式69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78自我互动79内省式思考80人际传播的动机+特点+社会功能81镜中我82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社会功能+意义89群体传播的机制91集合行为95流言98组织传播101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102组织外传播106
第七章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概念+特点111几种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观113电视的媒介特征119关于大众传播影响的两种观点121信息环境125拟态环境127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29极权主义理论134自由主义理论136意见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136社会责任理论138民主参与理论139发展新闻学145
第九章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的3个媒介理论147电视人与容器人152充欲主义152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153多媒体154电子乌托邦155大众传媒的特点157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158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160把关人理论161
第十章受众
大众的概念及特点167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变化、评价168清水几太郎的大众社会观172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76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177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178使用与满足理论180
第十一章微观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188说服性传播188+199关于传播效果的三种理论192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193传播流195伊里调查195《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两级传播195《个人影响》197《创新与普及》+N级传播197《大众传播效果》+有限效果论198新效果论V.S.有限效果论199信源可信性效果201休眠效果202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203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205明示结论与暗示结论205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206警钟效果(恐惧诉求)207
意见领袖的作用209自信心假说211
第十二章宏观传播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213沉默的螺旋理论219社会皮肤222培养理论+文化指标研究224知沟理论+上限效果假说229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237全球传播238全球信息化的影响239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242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248信息主权251文化帝国主义252
第十四章传播学的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刻版成见260经验学派266批判学派270政治经济学派272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273赋予意义功能273意识形态霸权理论274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