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贴常用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
胸部:天突膻中
背部:大椎定喘(寒喘)风门肺俞身柱脾俞(久咳)下肢:丰隆(痰多)
2:消化系统(脾胃)
腹部:中脘天枢
背部:脾俞胃俞
下肢:足三里
3:提高免疫力(亚健康)
腹部:中脘丹田关元
腰部:肺俞脾俞肾俞
下肢:足三里三阴交
4:骨关节:
腰膝:丹田关元阳陵泉肾俞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颈肩上肢:大椎肩井曲池
5:妇科:
腹部:丹田关元
背部:脾俞肾俞
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
胸部:
天突
天突穴位于胸锁骨上窝正中。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
用于气喘咳嗽、咽喉炎、喉炎、扁桃体炎、恶心呕吐等病症。

膻中
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宽胸利气、止咳化痰
可治疗胸部疼痛(心肌炎)腹部疼痛、咳嗽、气喘、呕吐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背部:
大椎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发汗解表、清热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
五劳虚损、中暑等病症。

定喘(寒喘)
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
补肺气,对哮喘,咳嗽较好
用于止咳平喘,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风散寒、止咳平喘可治疗感冒、咳嗽、痰喘、肺炎等病症。

肺俞
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

补肺气、止咳喘、补虚损肺系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身柱
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两肺俞连线中点)
祛风退热I,降逆止咳,
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具有助长功效,
脾俞(久咳)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
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
下肢:
丰隆(痰多)
外踝伤八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5寸
平喘/和胃气/化痰/通便.
提高肺功能,止咳化痰,久咳不愈/痰多,哮喘,咳嗽等2:消化系统(脾胃)
腹部:
肚脐上4寸(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调中和胃,健脾消食,为消食化积的要穴
用于积食,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天枢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左右各一
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用于腹泻,便秘,腹胀,肠鸣,痢疾等
背部:
脾俞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
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胃俞
胃腧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和胃,散胃热
用于胃部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
下肢: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防病,为保健要穴。

脾胃病症、消化不良、下肢痿软乏力、便秘、提高免疫力等
3:提高免疫力(亚健康)
腹部:
中脘
中脘:肚脐上4寸(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调中和胃,健脾消食,为消食化积的要穴
用于积食,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丹田
丹田:位于小腹肚脐下2.5寸
培补肾元,培肾固本,温补下元,用于各种虚证
可强身健体,增强脾肺肾功能,脱肛,疝气,遗尿,小腹痛等
关元
肚脐下3寸
补肾培元,为补穴,
功效类同丹田穴
腰部:
肺俞
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

补肺气、止咳喘、补虚损肺系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脾俞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
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补肾培元、滋阴壮阳。

遗尿、久泻、久病不愈、虚秘、脑瘫等虚症
下肢: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防病,为保健要穴。

脾胃病症、消化不良、下肢痿软乏力、便秘、提高免疫力等三阴交
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补益气血,通调水道
用于补气血要穴,肾虚脾虚遗尿,尿频,尿道炎,下肢痿软,贫血乏力等4:骨关节:
腰膝:
丹田
丹田:位于小腹肚脐下2.5寸
脐下2.5寸培补肾元,培肾固本,温补下元,用于各种虚证可强身健体,增强脾肺肾功能,脱肛,疝气,遗尿,小腹痛等关元
肚脐下3寸
补肾培元,为补穴,
功效类同丹田穴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用于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胁肋痛、肝胆炎、呕吐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补肾培元、滋阴壮阳。

遗尿、久泻、久病不愈、虚秘、脑瘫等虚症
血海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
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有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作用。

内外膝眼
屈膝,膝眼穴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膝眼穴活血通络,疏利关节的作用。

主治膝痛,腿痛,腿脚重痛,脚气,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下肢麻痹,鹤膝风,髌骨软化症等。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防病,为保健要穴。

脾胃病症、消化不良、下肢痿软乏力、便秘、提高免疫力等
颈肩上肢:
大椎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发汗解表、清热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
五劳虚损、中暑等病症。

肩井
位于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用于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曲池
屈肘时肘横纹桡侧末端凹陷处
止痛疏风,清热活血,通於散结
用于发热,咽喉肿痛,上肢瘫痪等
5:妇科:
腹部:
丹田
丹田:位于小腹肚脐下2.5寸
脐下2.5寸培补肾元,培肾固本,温补下元,用于各种虚证
可强身健体,增强脾肺肾功能,脱肛,疝气,遗尿,小腹痛等
关元
肚脐下3寸
补肾培元,为补穴,
功效类同丹田穴
背部:
脾俞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
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补肾培元、滋阴壮阳。

遗尿、久泻、久病不愈、虚秘、脑瘫等虚症
下肢:
血海
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
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有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
腹痛等作用。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防病,为保健要穴。

脾胃病症、消化不良、下肢痿软乏力、便秘、提高免疫力等
颈肩上肢:
三阴交
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补益气血,通调水道
用于补气血要穴,肾虚脾虚遗尿,尿频,尿道炎,下肢痿软,贫血乏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