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让幼儿园数学教学更具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2
真情 教育探索
27有效衔接,让幼儿园数学教学更具实效
刘 丽
盱眙县官滩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与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怎样做好两者之间的教学衔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同时,要掌握幼儿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
这样,才能让幼儿适应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衔接;思维;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抽象的知识结构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要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奠定基础,而一年级数学教学是幼儿园大班的发展与提高。
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做好数学教学与一年级之间的衔接,让幼儿们升入小学时能迅速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巧妙的过渡,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确保孩子升入一年级后顺利的学习。
一、教育目标衔接,注重学习兴趣培养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
教学实践也表明,幼儿只会对具体的事物产生认知的兴趣。
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兴趣的培养上是一致的。
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
只要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他们就很乐意去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幼儿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都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培养一定的数学技能。
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
如“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让幼儿获得了加减法基本知识。
同时,让幼儿感受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发展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幼儿园阶段让幼儿获得这些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技能,能够帮助幼儿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所有,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衔接培养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
这样,才能让幼儿顺利的开展小学数学的学习。
二、做好教材衔接,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我们知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其中1-20内的数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
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认识数学图形、时钟、认识人民币等内容。
而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逐步的加深,具体包括:1-20以内数、相邻数、单、双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还包括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简单的应用题等。
如果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幼儿教材的编排上存在着知识重复的现象。
这很容易让一些孩子失去新鲜感,为一年级的教学带来难度。
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对数概念与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
这样,才能让他们适应以后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等内容的学习。
只有熟练的掌握运算法则才能开展计算活动,这需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要做好教材方面的衔接。
如从幼儿时期的直观图求和实物运算逐步向抽象的数学运算之间的过渡。
只有先易后难,从而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方法衔接,注重联系生活教学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学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他们的感官。
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感知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形状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就创设了购物情境,利用班级中的课桌与学习用品组建“超市”,让幼儿们了解商品的种类与价格。
然后,让他们用不同面值的纸币与硬币购买自己的物品,从中学会辨别人民币的票面。
在购物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价格、金额与商品数量之间对应的关系。
最后,在收钱与找钱的过程中,学会加减运算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避免了枯燥的讲解,也让幼儿直观的感知数学运算的趣味,更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而注重联系生活教学,既帮助幼儿积累了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对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衔接,优化思维认知方式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过程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方式与小学生一样,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他们的思维方式需要不断的优化。
如幼儿能熟练的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却不会列出正确的算式;能熟练的背诵数的分与合,然而计算时仍需要扳手指。
由此说明,幼儿对数量关系意义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阶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模仿与记忆。
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操作活动来强化幼儿的感性认识。
通过操作活动(也可以是数学游戏等)来帮助幼儿完成由具体形象导抽象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时,就利用学具操作来完成。
让幼儿把10根小棒分两份,在动手操作中尝试有几种分法?让他们感知分合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样的学具边操作,记录自己有几种分法,进而完成加与减的过程。
总之,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有效的衔接能让儿童轻松的适应小学数学学习,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的探究与实践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衔接。
这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苏媛媛.数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2012(6).
[2]关昊.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8(19).
[3]李玉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