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军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词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军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词内容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是‘’当中第一首用圆舞曲的形式写的军歌,初名《我守卫在海防线上》,后改名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由满族歌唱家胡宝善于1973年创作。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创作背景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为了迎接朝鲜首相金日成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特意组织了陆海空三军文工团,连夜赶排一台文艺晚会。

由于正值期间,整场演出出现的都是“东风吹、战鼓擂”这样雄壮的革命歌曲,这也让现场指导的总理相当不满意。

“同志们,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这是周恩来总理在期间一台排红晚会后发出的一句感叹,也是对当时文艺发展状况不满的肺腑之言。

正是有了这样的批评和指示,时任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的胡宝善,很快就在一次出海拉练的过程中,以西方圆舞曲的作曲技巧,写下了一首极具抒情色彩的军歌《我守卫在海防线上》,后在改名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后,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深情,很快在全国范围传唱开来,成为期间红色歌曲盛行的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蓝色音乐风景线。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歌曲歌词
原版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演唱:胡宝善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
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

海军战士红心向党
严阵以待紧握钢枪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
词曲作者、原唱胡宝善
词曲作者、原唱胡宝善

我爱晴朗辽阔的海空
英雄的战鹰在展翅飞翔

穿云雾破海浪
海空战士胸有朝阳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里成长
我爱大海的惊涛骇浪
把我们锻炼得无比坚强

战舰奔驰劈涛斩浪
毛主席挥手指引航向
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保卫着祖国无尚荣光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社会影响
1973年,也是已经进入了尾声阶段的一年。

在政治风向有了一定的松动后,各行各业也有了一些逐步正常化的趋势。

全国的人民群众,在经历了前几年紧绷着弦的一段红色岁月后,更是急切需要有抒情、柔美的文艺作品,来补充这些年来因为过度激昂而缺失的情感水份。

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在这个时候的出现,就像是一场中国音乐界久旱之后的及时雨,很容易的就触动了广大群众的心弦,让这首原本仅仅只是为海军量身定造的军歌,因为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一歌中相似的抒情性,而很快遍布了全中国的车站、机场、码头、车间、商店和广播站。

毕竟,这也是样板戏时代中,为数不多的抒情选择。

深厚的西方古典音乐素养,也让胡宝善和之前出身于鲁艺的一些音乐家,习惯以中国传统民歌作为创作素材,有了在作曲风格上较为明显的不同。

同样也是这种出身名门大家的音乐血统,让他最终能够通过圆舞曲与军歌的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了周恩来总理批示的“革命的抒情效果”。

让军歌也可以以华丽的结构、优美的意境,为听众提供一种丰富典雅的艺术享受。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军歌创作的多元化,还因此展现出新时期中国军人立体化的新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