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一)
看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触很深。

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只活到了一岁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记录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而又知道妞妞很快会离世的绝望,妞妞离世时的悲伤。

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

《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

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

文中写到的妞妞成长的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从妞妞学会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动作等细节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挺大,原以为一起经历过苦难,作者和他妻子(雨儿)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没想到他们竟然离婚了。

作者在文中也说“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

苦难未必是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

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

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

”这个结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听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说法,我认为经历过患难应该更懂得珍惜才对。

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得失的追问也很值得思考。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看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感触很深。

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只活到了一岁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记录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而又知道妞妞很快会离世的绝望,妞妞离世时的悲伤。

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

《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

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

文中写到的妞妞成长的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从妞妞学会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动作等细节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挺大,原以为一起经历过苦难,作者和他妻子(雨儿)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没想到他们竟然离婚了。

作者在文中也说“有人
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

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

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

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

”这个结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听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说法,我认为经历过患难应该更懂得珍惜才对。

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得失的追问也很值得思考。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
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二)
相比较周国平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

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

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平,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

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

当时的周国平,只要做一个平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

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

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

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平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平是个孤独的人。

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

”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

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

“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

”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

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平是一个体恤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

周国平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
与窘迫。

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

“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

”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平时关心的种种话题。

朋友走后,周国平感到一阵轻松。

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

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

因此,周国平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三)
第一次接触周国平的散文,应该是他的那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了。

他对女儿的那份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感慨万分。

他的文字几乎都意韵深远、耐人寻味,而他对自己的女儿,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

”虽然妞妞永远的留在一岁半了,但在周国平和更多的人眼里她永不止留在一岁半而已。

从妞妞的诞生到离开人世,从喜悦到悲伤,他似乎在这一刹那明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的确,灾难是不可预知、无法避免的,而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对待生活充满希望。

看了这本书,似乎我也就像个隐形的天使一样,默默看着妞妞长大。

不时为她高兴,不时为她悲伤,似乎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大人们那样,有了一种像父母一样的责任感。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送给人间的小小的礼物,在不知不觉中默默成长,然后在不知不觉中默默消失。

死亡是无法避免,更无法逃避的,我们并不能因为难以逃避的事实就对自己放弃,而是应该去选择永远幸福下去。

就像周国平对妞妞一样,虽然妞妞已经患上了癌症,但他并不因此对她放弃,任凭命运宰割,而确是用所有爱的光环去包围她,让她感觉到自己无论是生是死,都是幸福的。

人生的道路即漫长又短暂,面对失败也好,悲伤也好,无论怎样,都应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应自暴自弃,更不能选择逃避。

因为幸福永远在我们身边,爱也永远在我们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