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保障视角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积极保障视角的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探析
李三梅 袁 喆 大连财经学院
摘要:就业是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就业参与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其家庭负担,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这是积极的社会保障路径。
考察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瓶颈与困扰,是改进和完善残疾人积极就业保障对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残疾人;积极保障;就业观念;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049-02
积极保障是指主动进行参与,客服困难,通过“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获得生存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残疾人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就业是残疾人获取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关爱残疾人,也是我国和民生发展的主要部分。
因为残疾人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在就业中普遍存在就业率低、质量不高等现象,所以,在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十分必要。
一、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
(一)就业受到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通过收养救济等方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保障,以使其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
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下,对自身发展和社会环境进行优化,使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参与程度也得以提升,从而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大保障。
在这种发展条件下,不仅能达到奉献社会的目的,也能使自身的就业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建国后期,我国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为其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并且,社会各界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一定保障。
在党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就业工作的发展目标,完善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维护了残疾人的自身利益。
这种发展趋势下,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出新的目标,保证就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也是新时期发展下的重点内容。
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要为其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1]。
(二)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我国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已经得到进步和发展,不仅为自身提供保障,也促使其价值的实现,实现了群体的生存和进步,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思考,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中,残疾人不仅能提升自身信心,也能在社会中勇于面对困境,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都存在明显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整体的发展趋势还不够,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
同时,残疾人的就业量增长速度缓慢,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并且,残疾人就业率不高,执行途径较为单一。
残疾人的就业水平与其他人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下岗失业的残疾人都没有登记失业的意识,在期间缺乏监管,未获得社会的普遍关注。
所以说,我国的残疾人就业形势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二、中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涉及的残疾人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已经达到一定数量,为各个地区发展提供很大保障。
尽管残疾人的福利政策已经初步成型,但是,对于一些事项的规定,在一些方面和领域还存在严重缺失。
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具备较差的操作性,法律制度建设存在明显落后。
比如:《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保证残疾人的劳动权力,基于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的结合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但是,该条例在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如:具体政策无法落实,需要经过政策制定、监督和实施等各个环节。
而当前的残疾人就业制定的政策无法落实,不利于其作用的发挥和实现。
为了保证残疾人就业,为其构建相关的就业措施,增加了技术援助、福利、税费减免等方面,但是,缺乏一定监督和管理,导致被个人和企业使用,增加伪造、谎报现象,从而导致残疾人未享受到一些福利政策。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
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机构能为其就业提供保障,也是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截止到2016年,我国建设的残疾人培训基地已经超出6154个,通过对残疾人待业情况、劳动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在培训基地能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但是,这些残疾人培训基地的建设,在整体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化。
尽管残疾人就业机构在找工作上已经提升很大比例,或者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当前的残疾人就业体系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无法实现,在就业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无法保证残疾人就业机构培训工作的有效发展。
在对残疾人就业进行管理期间,缺乏资金支持,管理人员没有丰富经验,自身的思想意识也较为落后,从而影响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发挥和实现[2]。
(四)就业教育不符合市场趋势
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思想不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
残疾人受到的教育程度都比较低,获得的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等都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下的竞争需求。
根据一些统计和分析,发现到2016年,我国的学龄前残疾儿童未接触义务教育还存在27.7%,在整体上看,存在的差异性大。
同时,随着教育深度的不断推进,也导致残疾的就业结构、升迁机会等产生很大变化。
一些残疾人还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缺乏较高的竞争意识,无法实现创新性,从而导致他们在就业的时候,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竞争趋势[3]。
三、我国残疾人就业改进措施
(一)完善就业法律法规
残疾人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受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分和不同程度的限制,面对一定排斥现象。
特别是在就业工作中,在我国社会各个事业不断发展下,政府作为社会中公共利益的代表,需要利用各个措施,引导残疾人更快融入社会,保证能实现共享化。
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推动我国残疾人就业,可以基于行政手段或者多方面的力量,促使工作的强制化
下接(第51页)
和可操作化。
比如:为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完善、健全的残疾人法律法规,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发展,确保在整个工作中为就业工作的实施提供强大保障[4]。
(二)需要政府来承担社会责任
保证社会能承担残疾人就业责任。
因为在劳动就业工作中,企业发挥十分必要作用。
期间,企业需要将传统的错误观念进行转变。
尤其是招聘人员的时候,不能基于旧陈思想,认为残疾人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需要对残疾求职者做出充分了解,掌握实际的就业水平,保证残疾人在工作中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同时,在企业逐渐壮大和发展中,也要确保自身社会责任的获取,积极引导有能力的残疾人参与就业,分析残疾人在就业中面对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合理的实施对策,这样不仅能保证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的提升,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也能缓解社会上的紧张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5]。
(三)改善就业环境
残疾人就业工作中,为其构建合适的就业环境是十分关键的。
在多个建设和发展方面,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为其创建无障碍环境,确保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能获得畅通的绿色通道。
比如:增加盲道的建设面积,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相关的设施,或者为残疾人研发一些辅助器材等,以达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力度对其宣传,改变传统的就业思想,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保证残疾人在工作中具备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促使自身保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以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进步。
(四)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力
残疾人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部分,也为重要的发展力量。
但是,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一些人员的特殊功能无法发挥。
因为残疾人往往存在常人没有的技能,在生理学方面,是一种代偿方式。
例如:虽然聋人听不到,但他们具备的形象思维更独特。
所以,在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可以参与到一些领域中。
因为残疾人和大多数常人是不同的,他们的人力资本优势更明显,存在的人力资源开发程度高,所以,在加大力度救助残疾人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开发和应用。
并且,还要发展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形式的丰富性,确保就业结构的合理性。
不仅如此,还需要保证残疾人自身观念的更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发展中,不仅能主动参与,适应市场的竞争趋势,也能在社会积极参与下,获得各个行业的救助,以达到更好就业。
总之,为进一步共同发展与社会和谐,应针对残疾人就业问题深入挖掘,探求适合残疾人的有效就业措施与就业保障手段。
参考文献:
[1]豆红玉,韩旭峰.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J].经济师,2016(8):39-41.
[2]郭逸菲,陈程.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及相关政策思考[J].青年时代,2017(22):127-128.
[3]李永惠.祥云县残疾人就业现状及政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468.
[4]邴璐颖.中美残疾人就业现状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13(29):277-278.
[5]苏贵斌.福建省残疾人就业现状及相关政策建议[J].莆田学院学报,2015(1):49-52.
作者简介:李三梅(1980-),女,汉族,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袁 喆(1995-),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本科在校生,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获得超垄断利润。
3.资源补偿
资源补偿是将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项目,并将与其两者比较关联的项目一起搭售,提高项目的整体收益。
比如市政道路等没有收入的基础设施,政府将市政道路周边的关联地皮一起结合开发,利用周围土地的收益补偿基础设施项目,这样提高公共项目的投资收益,否则无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道路项目建设中。
4.市场环节补偿
市场环节补偿指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环节分开独立运行,将具有比较强的社会效益的,按时短期内无法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运营部分交给专业的企业负责运营,项目资金筹措部分则由政府负责。
但准经营项目的补偿模式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对基础项目的投资和补贴政策不是很透明,缺乏一定的公正性。
对项目单位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从而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
其次,对基础项目的定价和调价方面,也缺乏透明的机制和财务制度,所以导致一定的财务风险。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定价制度、服务标准,从而确保准经营性项目在市场中达到公益性和盈利性。
四、结语
PPP项目的资本结构是融资的重要内容,股东结构和债本比例关系到项目合作双方的实际收益。
由于公共基础项目的前期建设阶段所需的资金规模大,各类融资渠道的风险门槛设置比较高,单纯依靠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政府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去拉投资、融资担保、给予税收优惠,确保PPP项目的实际收益。
后期公共项目运营以后,由于公共基础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运营项目效益比较低、资金回笼的时间比较长、经济效益比较差,为了确保企业收益,政府要给一定的补偿机制,从而达到公共基础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沈俊鑫,南金秀. PPP项目股权结构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6):7-12.
[2]韩金锋. PPP项目融资的资本结构及补偿模式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2598-2598.
[3]徐苏云,徐婷. PPP项目引进资产证券化投融资模式探讨[J].建筑经济,2017(12):96-99.
[4]唐聪. PPP项目资本结构选择之最佳债股比[J].经济研究参考,2017(22):93-98.
[5]岳意定,黄雄艳. 政府融资平台存量项目PPP模式的资本结构选择模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109-115.
作者简介:冯 佳(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专业:会计学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主要从事企业财务、金融。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ZZJH-628,项目名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基于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
上接(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