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
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法选择12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为实验组:在CT引导下运用射频穿刺针行病变侧卵圆孔穿刺。

穿刺成功后连接射频治疗仪对病
变侧半月神经节行70~75°温控热凝,毁损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

B组为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及美洛昔康片进行治疗。

结果 A组病员疼痛完全消失56例,
疼痛减轻3例。

总有效率98%,而B组疼痛消失的患者仅有8例,疼痛减轻25例,有27例患者无效。

其有效率为49%。

结论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
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适用于高龄及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

该方法安全、可靠,易于开展。

可代替传统的药物治疗或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
固性三叉神经痛。

【关键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以头面部剧烈疼痛为主,伴有明显
的“扳机点”。

受多种外界因素刺激均可诱发。

该疾病常见于老年患者或高精神压
力患者。

多数病员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

治疗上很棘手。

自2008年以来,我院疼痛科采用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12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4例。

年龄组在42~84岁。

平均年龄60.2岁。

病程最长25年,最短3个月。

病变部位为:第一支3例,第二支18例。

第二、三支86例,第三支12例。

第一、
二、三支1例。

1.2 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60例。

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A
组病例治疗方法为:1.术前准备①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三项、肝肾功、电
解质、心电图。

头颅CT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
疾病的患者请内科会诊并进行内科治疗基础性疾病。

调整良好后准备手术。

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手术预期。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手术步骤手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

建立静脉通道。

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及氧饱和度。

所有手术病例均采用前入路进行穿刺。

确定穿刺点为病变侧口角外侧2~3cm处。

确定穿刺方向:患者仰卧于CT检查床上,头部过伸位。

取冠状位,以上颌第二磨牙及外耳道连线作冠状位扫描。

扫描
到卵圆孔时定下光标线。

测量穿刺点到卵圆孔的距离。

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
多卡因局麻。

后用射频穿刺套管针进行穿刺。

按CT扫描的穿刺路线及角度进行
穿刺。

调整穿刺针,直到针尖进入卵圆孔约1~2mm处。

穿刺针进入卵圆孔会右
突破感。

穿刺深度大约在6.5~8cm。

但针尖到达卵圆孔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或
串麻感。

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即可准备射频。

首先进行电刺激:以50Hz、0.1~
0.3mv电流进行刺激。

患者会出现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剧烈疼痛及串麻感。

证实
穿刺准确到位。

静脉注射芬太尼1~2ug/kg,异丙酚1~2mg/kg,麻醉充分后进行
连续射频热凝。

射频温度从70°、72°、75°各射频热凝120秒。

术中唤醒病员,测试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情况。

如果疼痛缓解不明显则75°再射频热凝120秒。

术后静滴抗生素3~5天。

预防感染。

B组为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及美洛昔
康片进行治疗。

卡马西平用法为: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第二日后每隔一日
增加0.1~0.2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
不超过1.2g。

美洛昔康片用法为:一次1片,一日两次。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统计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观察指标观察术后1小时、术后第1天、7第天、三个月(电话随访)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疼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价。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病员经治疗
后疼痛完全消失56例,疼痛减轻3例。

总有效率98%,而B组疼痛消失的患者
仅有8例,疼痛减轻25例,有27例患者无效。

其有效率为49%。

两组数据具有显
著性差异(p<0.05)。

由上表可看出A组患者在经过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或
消失,有效率达97%。

且疗显著、稳定,不易反复。

术后患者多数伴有明显的面
部麻木感。

治疗后遂时间推移,麻木感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角膜溃疡、咬肌肌力
减弱及面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极小。

3 讨论
研究表面:传导痛觉的Aδ纤维和C纤维在70~75°就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
的Aα纤维及Aβ纤维能耐受较高的温度。

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Aδ纤维和C纤维,而保留传导触
觉的Aα纤维及Aβ纤维。

达到阻断痛觉传导的目的。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
热凝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即是利用这一原理。

通过射频热凝。

使痛觉纤维变
性而保留或部分保留触角及运动功能。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易于开展,适用病员群体广。

特别适用于长期口服药物无效,不愿接受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或老年体弱病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或颅内肿瘤过大而不宜承受开
颅手术者。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是在放射科CT引导
下完成的微创治疗手术。

该方法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值得在广
大基层医院开展及宣传。

参考文献
[1]卢振和,高崇荣,宋文阁.射频镇痛治疗学,第一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17~33.
[2]吴承军,刘玉光.三叉神经痛[M].第二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
[3]赵学军,宋文阁,傅志俭,等.三叉神经痛的四维定位与射频治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5):270~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