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监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监测分析
作者:张桂莲冯秀兰吴小华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目的监测住院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对象根据往年监测结果,选取全院实施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置
管、使用呼吸机、留置尿管等)多的科室为监测对象,其中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ICU、新生儿科、肿瘤科、妇产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
方法每日由该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统计实施操作人数进行登记,月末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统计科室实施上述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以及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感染控制技术措施。
结果我院2014年3月-2014年9月的尿道插管应用率(‰)为5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为6.61。
呼吸机应用率(‰)为4.48,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为7.63。
动静脉插管应用率(‰为48.29,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为0.35。
结论院感科得到了我院上述科室的高危因素人群数,以获得我院的导尿管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日感染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日感染率,指导临床科室对该类人群进行有关医院感染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感染率。
【关键词】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重点部门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67-02
院内感染一旦发生,一方面医疗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严重的会引起致死致残,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院感科通过监测住院病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感染率,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全院实施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留置尿管等)多的科室为监测对象,其中包括: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ICU、新生儿科、肿瘤科、妇产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
2方法院感专职人员下相应所管理科室,调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每日由该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统计实施操作人数进行登记,月末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汇总分析,主要监测上述这些科室实施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以及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感染控制技术措施。
具体监测方法
2.1.院感专职人员实施分组,一人监管3-4个科室。
2.2.每周不低于3次去病房了解、查看该科住院的患者,并对实施了侵袭性操作的患者进行调查,每日由该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统计实施操作人数进行登记,月末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汇总分析。
每季度反馈监测结果一次(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科室)
2.3.督促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对疑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及时提供病原学的标本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
2.4.核对每位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患者家属宣传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
對于一些感染的患者,做好相关的记录,与管床医生沟通交流,并指导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做好无菌操作和手卫生,避免给其他患者带来交叉感染。
3.结果
院感科得到了我院上述科室的高危因素人群数,获得我院的导尿管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日感染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日感染率。
监测结果显示我院2014年3月-9月的尿道插管应用率(‰)为5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为6.61。
呼吸机应用率(‰)为4.48,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为7.63。
动静脉插管应用率(‰为48.29,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为0.35。
具体各个科室三管感染率分别见以下三个图表。
图1各个监测科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
图2各个监测科室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
图3各个监测科室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
4.讨论分析
为了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的发生,应从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重点部门入手,达到阻断各个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环节。
重点环节是指各种手术、插管、内镜诊疗操作、血液透析等有创操作、无菌技术、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传染病与多重耐药菌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指的是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因素是指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是指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输血科,设备科,药剂科,总务科(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洁净手术室,洁净ICU的维护管理、环境卫生)等。
从3个图侵袭性操作的例次率可以看出我院ICU患者的呼吸机、导尿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较高,置管必要性的评估仍有待科室加强。
院感科监测过程中分析了部分患者,并未达到留置尿管的条件,部分仅仅是因为不能下床活动而留置尿管,所以做好导尿管留置的控制是ICU目前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经查看相关感染病例,其中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1例患者有多部位感染及同部位不同病原菌感染情况。
从中可以得出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是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3个图可以看出我院尿道插管应用率(‰)为5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为6.61。
呼吸机应用率(‰)为4.48,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为7.63,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为0.35,感染率较高,而且存在漏报、迟报情况。
在布局、流程欠合理的情况下,科室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应该重视感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时上报感染病例等。
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1.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清洁卫生、空气质量较差,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等。
病人自身也存在一定因素,如暴露人群的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是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2.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不规范,侵入性操作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侵入途径,血液来源及医疗用水不安全。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4.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重视程度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的力度不够。
不重视手部卫生,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较差。
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院感科应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
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抗菌药物使用、及时上报手术感染病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特别是侵入性治疗无菌操作,减轻病人的痛苦。
2.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
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应指导探视人员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防护措施。
3.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保证医疗用品来源规范及血液来源和医疗用水安全,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供应室集中消毒灭菌。
听诊器、血压计、电筒、血管钳、剪刀诊疗器械、器具等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严格消毒隔离,加强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力度,认真做好终末消毒,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认真执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接触皮膚感染部位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并进行手
消毒。
无菌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置管过程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努力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5.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消毒灭菌监测,感控人员不断提高自查监测质量。
6.置管人员和导管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总之,获得我院的导尿管日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日感染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日感染率,可以指导临床科室对该类人群进行有关医院感染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上海国际医院控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