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宋明理学-一轮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
陆九渊 王守仁
12
(一)创立: “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
1、总特征:
(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
套严密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实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2、代表及观点:
(二)成熟: 朱熹理学<南宋>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
10
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 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 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 讨,创成以“理”为核心的更精致完备的 新儒学体系——理学。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
16
程颐像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 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
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 备”,要么是“不明”。
.
7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
37
兴盛之源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程颢、理程学颐家们天天都者理,的强理核调也心修。是“身仁,”注理重学社的开创者
会伦理规范,理先主气张后从,自我做起,从 朱 小熹事做起,以重主视张达伦正到理君齐道心德家,、治国理、学平的集大成者
天下的目的。编注《四书集注》
陆九渊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
认识: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2)、它重视道德教化,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注重气节、品德,自我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 节制、自立自强,强调
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儒家强调入世,根本 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
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 到了积极作用。
.
23
探究活动 如何认识程朱理学的影响?
材料链接:
认识:
理学把“天理”和”
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
天理遏制人欲,强调“存 天理,灭人欲”,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 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
1)它用三纲五常维系 专制统治,压抑、扼 杀人性,产生了消极 影响。
清人戴震说:“酷吏
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 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 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 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 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理”的. 体验与最终贯通
17
朱熹
.
18
2、主要观点:
A、理气关系: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是客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 级秩序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
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
19
B、修养论:
1、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38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 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
看此花时,心此学花的与方你法的心论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如此何花把颜握色一“时理明”白?
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压料农二民起心 渊不 而 省义王和阳源是靠靠”平明“内。,天定曾格心地理地经物的方多万在叛”“次心物乱参:自的中,与镇由。
此他认识这到是“典破型山中的贼主易观,唯破心心 中贼难”主。义观点。
.
35
课堂活动1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
36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原因:宽松的文化政策; 基础
①推崇《春秋》尊王攘夷
基本主张:②批评唐代政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强调“华夷之. 辨”,视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5
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
概念:“二程”、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 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世人习称“程 朱理学”。
为什么汉末以后,儒学面临困境?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 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 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儒学的权威性与统治地位受到削弱,
二、创立过程
(一)创立:北宋五子 程朱
理学
(二)成熟:南宋朱熹
(三)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三、历史影响
主观唯心主义
.
4
一、创立背景
1、儒学的困境
表现:汉末、魏晋、唐五代正统地位削弱 原因: 道教、佛教兴起传播
沦为笺注之学,受质疑
2、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兴起奠定基础
AB、、兴先起声<<北唐宋中>后期>韩李愈翱<<性道命统之>源>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学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
29
(三)发展: 陆王心学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基本特征>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1、陆九渊——“发明本心”:心学的开创者
A、思想:
核心命题“心即天理”<主观唯心主义>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
.
2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春战:形成,受冷落
秦始皇:打击——“焚书坑儒”
汉武帝: 改造,独尊(制度化)
魏晋:受道、佛教冲击,削弱
宋代:吸道、佛教,产生“理学”
.
3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课外阅读)
“发明本心”,主张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 ““理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 B扫、除影响
冲击力;强烈反响;影响后世思想体系
.
30
(3)
陆九渊
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心料,陆一吾心九陆便九渊是渊世的说界:思”“想宇具宙便是吾 主观有唯心很主大义,的即冲认为世 界击的力本源,在在人的当意时识,引它 具神起体、强体意现志烈为等的人的反感响觉、并精
物——致知——修身——
齐家——平天下。
.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27
感悟历史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贞洁牌坊
.
28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
——宇宙观
朱 理
2、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 极源泉; 3、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依、据社—会—政道治统理论 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核心——“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教、道教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
20
D、理学的经典方面:
《四书》地位高于《五经》成为儒学经典
宇宙便是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心吾心便是世界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神意志等材料二材料二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①佛教盛行。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 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 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 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 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 济力量;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 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过返朴归真的修炼,与 道合一,即可成仙。
1、生平:
南宋著名哲学家,江西婺源人。 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等
.
朱熹(1130—120130)
周敦颐:人 为理与生万万物物本提源供合一依,据 邵雍:宇宙规律 人类命运
开辟道路
张载:开创“气学”派<唯物主义代表>
严格区分天道性心,准确表达基本宗旨和精神
二程: 理学 最高范畴 “天理” 核心 仁
.
王守仁 33
知识点拔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 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 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材旗料动深二,的另刻一风思影位吹想说旗响体是动了风,系动一后。,位世陆僧九人渊说过是
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 心即理也
31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 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32
材料一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 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 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 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不来
德标准,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
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 知。
34
2、王守仁——“致良知”: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本心——“灵明”就是天(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理知””) 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宋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 命实践。
理学的开创者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
.
14
程颐
.
程颢
15
程颢像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一理”是宇世宙界之的间本一理 而已原。天得之而为天, 地 天得 地其主统之 之实义一而 间质,于为 者是即人地 ,客认 的观为 意,又唯世 识凡各心界 之生得于之 以为外性的;精其神张存在之物为如三纲, 其纪绝之对为精五神常、上,帝盖的皆此 理之意流志行。,无所适而不 在。
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
2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 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 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 “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
24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25
探究活动2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链接:
三教图(清) 丁云鹏 .
8
资料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 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 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 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 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
.
9
含义
3、历史地位(影响):
A、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B、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深远;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
21
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 “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 什么?
朱熹的理学思想与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学不一致.
实际上朱熹对理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迎合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人心(是2)世材界料万二物中的“本破山源中,贼离易开,了破人心中的贼思难想”意王识阳,明任何事物 都不要存怎样在解。决这一问题?
他要的从解根释本不上合解理决,社因会为动他荡颠问倒题了,客必观须存重在树与人意们识的的思关想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