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区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密度、品种珍贵 作为设计导向,而是着眼长远,以本 土植被为基础 ,真 正达到适地适树 的设计原则,选择
“低 维护… ‘经济”且 “实用”的品种。如乌桕、水杉、朴 树、香樟 、栾树、枫香、春 鹃、芦 苇等本土植物。设计上 强 调 新增 植 被 与原 有植 被 应 尽 量在 品 种 、体量 、布局 等 年 方面相酉己相融, 参卒 环境。
“城 市之根”,其公 园设计建设意 义重 大。 项 目背景 盘龙城遗址 R 1954年被发现后,一直处在考古发掘和保 护过程中,其间,新
考古成果不断涌现。1988年,国务院将它公布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评为中匡 2O世  ̄BIO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17 ̄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第 - ̄I:L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名单 (共12个),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其中。
、2o18 镕1o 9
和谐共融 “和谐 ”指保护与建设方之间的平衡与有机统一。 既要做到保护,又要适度开发利用;既要 有历史精神, 也 要有 当下时代 需要 “共融 ”指的是 “公 园”与 “遗 址 ”的融合。盘龙城 遗址公园,既是 “遗 址”,也是 “公 园”,如何取得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是项 目成败的关 键。一个有纯粹的遗迹却没有生机的公园,未必成功。 因此,本项 目通过三个步骤,以增加公园的吸弓I力,协 调 公 园功 能与遗 址 本 体 的关 系 。 扩大研 究范围 盘龙城遗址公园工程建 设是在总 体规划的指导下分期建设。本 项目作为博物馆周边环 境提 升'是工程建设 的二期内容。之前 的一 期工程位 于场地 以南,主要 是对 “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和展示。 因此,如果设计师仅考虑博物馆临近区域 ,不考虑 “遗 址本体”,则容易形成片段化 的设计 为了统筹相 关景 观资源,本项 目将已建成的区域,一并纳入研究范 围。 “遗 址本体”与 “遗址博物馆 ”,一个是不可移动的遗 址原物,一 个是从 遗址上移 走的文物 。两者原本是 一 个整体,设计需要一种 “重构”将它们再次联系起来。 基 于这一点,项 目组经 多次讨 论,决定将 规 划研 究范 围在 目前23 hm 的基础上,增加一期工程范 围,形 成 南北长1 600 m、东西宽1 430 m,总面积约164 hm 的 区域 。在设计中,一方面针对建成 区不足的景观节点进 行完善、优化,—方面考虑了与未来 多期建设 的预留对 接,处理好统筹各大板块的难题。 丰富遗址公 园功能 单一的遗址保护功能不具 有足够 的吸引力,只有通 过多种功能 的充实,形成复 合 型 的遗 址公 园,才能使 它具 有可 持续 发展 的生命 力。本 项 目在保 护的前提 下,从公 园的可持续 发展需 求着手,针对不 同人群 心理需求,增加多处 互动功能 点,打 造集 “展示、教育、考古、游览、休 闲”于 一体的 遗址 公园景观 。这 对保护文化本 身,是一种 良性的发 展 和 推 动 。 营追 故事性 游 线 在丰富遗址 公 园功 能的导 向 下,设计一条故事性较强的游线,有利于公园不同元素 的共融与推动 。本项 目在景观结构 上,利用逻 辑化的 故事来组织全 园游线,串联分散节点 。同时,在游线组 织上嵌入_个故事主题— — “寻根”。盘 龙城是武汉市 的 “城 市之根”。游线 以 “寻根”为切入点,打造 “2核 1 环多点”的景观 结构。即紧紧围绕 “遗 址本体”与 “遗 址博物馆 ”两大核心,以环形主园路 作为一条趣 味感 丰富的路 径,串联 七处遗址展示点、四处考古互动区和
L}l { 一 。霸 爵 毫 . --.l|。

■耳 ■■ ■ 直

HERITAGE PARK LANDSCAPE > 本 ■ ■ ■ ·蕾 址 螗 公 ■ ■ 麓
场地条件 盘龙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府 河 (古汉水)之滨,盘龙湖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公 园总面积4侣 hm ,按 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划分 为重 点保护 、一般保 护等多级保护和1、2、3等 多类环 境 控 制 和 建设 控 制 区。 本项目属于整个公园的一部允 位于公园西南角的 一 般保护区内,面积约23 hm 。在上位规划中,本项 目主 要功能包括遗址博物馆、地下停车场 、公交站 、地铁出 站 口、入 口广场等。项 目内还 有一处零散的遗址点,主 要承担博物馆学术研究、参观等配套服务功能。 整块基地 的地 形条件优 良,属于缓 丘地貌 ,地势 略有起伏,但高差不大,在15 m左右。博物馆建筑将建于 这块坡地 之上,占地约1 4 hm ,造型取 “城… 啥 … ‘鼎” 元素,从 空间上与 “遗址本体”遥相对望。场 地上多为 乡野类型的杂树林 ,因此植被 多数都是常见的乡土品 种,如苦楝 、香樟、构树、枫杨等。东面相邻 的盘龙湖, 视野 开阔且常年水位相 对稳定,水系形态丰富自然且 保护较 好,岸线 基本为原有的 自然 驳岸,是难得 的优 秀 景 观资 源 。
盘龙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 个有直接 的同时期 文字记 载 的王朝 。从公元前 1600年至前 1 046年 ,延续600年 。本文提及 的盘龙城,是商朝 “早商”时期的都城遗 址,距今已 有3 500年 。也有史学家认 为,盘龙城是商王朝南征 的据点或方国。无论史学家争论 的结果如何,可以肯定,它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青铜文化遗址,是长江流 域青铜文明中心,也是 长江流域已知的布局最清晰、遗迹最丰富的早商城址。它的发 现,证 实了商文化在领土南端的长江 流域的传播与存在,在史学上意义重大。发掘 出的三座大型 宫殿 建筑 ,体现了中国古代前朝后寝 即前堂后室的宫殿格局,奠定了 中国宫殿 建筑的基石。盘龙城遗址 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的重要遗存,也是武汉市的
[二二二 ]图片说明 1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 园现状 2盘 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3 盘龙城 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保护 区划图 4盘 龙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入 口效果图 5盘 龙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 垣夯土带展示 区效果图 6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城城壕效果 图
空间,用以弥补建 筑工程 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植被 本土化 本项 目的植物造景,不再以大规格、
设计 宗 旨与要 点 最 小 干 预 景观设计的区域与博物馆 同在盘龙城遗址公 园的 一 般保护 区内,而博 物馆的建设对原始场地的影响是 无法避免 的。因此,在设计 中,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如 何 把 影 响减 小 到最 低 程 度 。 扰 动最小化 拒 绝环境方面的过 度设计 尽可能 减 少对场地 再改 造,尽量保 护遗 址及 其环 境 的真实 性、完整性。如控制道路 网络密度,并在减少原有地表 扰动的原 则下,针对人行道路系统,设计采用较多的架 空木栈道方式,对现有的草地、滩涂、水塘具有较好的 保护作用;经过详细的勘察后,对现有的植被 ,只进行 必要 的清杂和梳理,不乱砍滥伐,也不盲 目增补;在材 料生 态化方面,大量使用天然建 造材 料,减少对原生 环 境的景观 中突,广泛采 用当地形态各异 、大小不一 的自然毛石、料石等,减 少人工雕琢痕迹,对环境的污 染 影 响 实现 最 小化 。 绿 量 最 大化 秉持 将更 多的绿 地留给 大众 的思 路,公园内除了建设 必要 的广场 、道 路等 交通基础 设 施外,总体 以绿地 为主,使绿地 率高达80%。除了最大 力度保护外,还想尽 办法拓展绿地 空间。本项 目积极 利 用建筑 屋顶和 内庭 空间,增加了近8 000 m 的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