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消毒隔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icu消毒隔离制度
篇一:icu隔离区消毒隔离制度
icu隔离区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隔离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2、任何出入隔离区人员必须遵守以下流程:
进入流程:手消毒→穿工作服→戴口罩→戴工作帽→穿隔离衣→穿鞋
套→戴手套→进入隔离区。
离开流程:摘手套→手消毒→摘工作帽→摘口罩→脱隔离衣→脱鞋套
→手消毒→脱工作服。
所脱一次性物品均放入专用医疗垃圾桶。
3、隔离区内空气每日早晚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并三氧机每日消毒三次,每次为2小时,并记录。
4、隔离区墙壁、门窗、柜、床每日应(icu消毒隔离制
度)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三次,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湿式拖地三次。
各物表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吸湿材料除去可见污染物,清洁后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
所用抹布、拖布应作明显标志,单独于通风处悬挂晾干。
5、隔离区内患者应定诊疗器械如:体温表、心电监护、听诊器等,并定期消毒处理。
6、隔离区内患者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作明显标志,再送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7、隔离区内患者更换的床单、被套等物品,应单独打包,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作明显标志,送供应室消毒处理。
8、患者转出隔离区,应进行终末消毒,并经空气、物表采样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篇二:icu的消毒隔离制度
icu的消毒隔离制度
1、独立设置,位置适宜,布局流程合理,内设治疗室(区)、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办公区和污物处理区。
各区域划分明确,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
2、监护区以设置单间病房,配备空气消毒,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通风和采光良好。
3、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者单独安置。
4、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外出时应更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暂不得进入。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特别是呼吸治疗设备装置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每个床单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置等要专用。
病人转出或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不设陪客。
严格探视制度,探视仅限制1人。
家属和非工作人员进入时要干净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9、严格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拆外包装后进入储存室
10严格医疗废物分类、包装管理
11、物表、地面每日清洁消毒
12、严格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13、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呼吸
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2次,集水瓶处于低位,水及时倒掉。
20xx年1月1日
篇三:icu消毒隔离制度
五、icu消毒隔离制度
病人、环境和病原体是发生icu院内感染诸因素中三个关键的因素,控制icu内感染,必须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正确处理发生的icu内感染三个中心环节。
一、建筑设施与环境消毒
1.地面:地面用0.2%过氧化乙酸消毒剂湿拖后清扫,每日不少于4次,可减少细菌数90%以上;如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溶性酚类消毒剂水溶液擦拭;若地面被血液污染,并怀疑有肝炎病毒存在,可使用含有1000ppm 有效氯的次氯酸盐水溶液擦拭;有关的清洁工具每天必须消毒一次,可采用热水巴斯德氏消毒法消毒,常用60℃、10
分钟即可。
2.墙体、天花板,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湿抹布擦拭,每半月用0.2%过氧乙酸彻底擦洗一次。
门窗、柜、床每日用0.2%过氧乙酸溶液抹布擦洗。
各室各类抹布分别使用,分类放置。
3.被污染的床单、被服类应及时更换,用于治疗后的不洁敷料,应时装入污物袋送出室外或污物间。
4.床上用品如枕心、棉被、褥垫、毯子等,每个病人用过后,最好用环氧乙烷或γ-射线消毒,或在阳光下暴晒,或用紫外线灯与电子灭菌灯照射。
5.便盆、尿壶最好固定病人专人使用,每天必须清洗消毒,有肠道、泌尿道感染的病人,应用巴斯德氏消毒法进行消毒。
6.室内空气净化,一种是采用自然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另一种是机械能风,是以空调设备内装有高性能过滤器,以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的方式在室内流动形成无尘和无微生物的洁净空间,有效地控制由空气污染而造成的交叉感染。
7.室内空气消毒:紫外线和电子灭菌灯照射,可使空气中微生物减少50—70%;药物熏蒸及喷雾,如室内有病人时,用0.1%洗必泰水溶液每天喷三次,基本能达到空气中微生物消除率50%左右,这种药液毒性、刺激性、腐蚀性均很微小;如室内无病人时,可用1%的过氧乙酸喷雾,或用0.75—1g/平方米过氧乙酸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