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制服文化和集团意识及近年来的弱化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的制服文化和集团意识及近年来的弱化趋势
发表时间:2020-12-30T07:40:14.63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4期作者:许政
[导读]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制服大国: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小微企业到跨国集团,只要是组织团体,不问大小,基本都有自己的制服。

制服意识和制服文化如此充实且泛滥的国家,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许政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制服大国: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小微企业到跨国集团,只要是组织团体,不问大小,基本都有自己的制服。

制服意识和制服文化如此充实且泛滥的国家,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本文讨论的制服范围,以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群体为主,主要包括学生制服和职业装,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工作中,为统一形象,提高效率及安全防护的目的而穿的特定制式的服装。

而日本社会的制服文化表象,其实是日本社会深层文化意识的具象化表现。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

说起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可以拿他们所欣赏的樱花来比喻。

樱花开花时一齐绽放,单独的一朵朵花自身并没有特点,也不醒目,但是一株樱花树乃至一片樱花林,开花时就具有压倒性的华丽感。

这和日本人崇尚团队协作,信赖人与人之间互助,以和为贵的团结思维有高度的一致性。

自古以来,日本人的行动模式都崇尚集团主义,重视纪律和规律。

日本式的团队协作不要求成员有很突出的个体能力,但是强调作为一个整体的集体力量。

第一,从社会学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看,日本现代社会早期的制服和军国主义的历史有关。

当时的社会背景强调国民的统一性、纪律性,制服成为这种政治气候的外在体现。

而当今日本给人的制服大国的印象,主要来自日本人遵守公共秩序,保持个人自律的国民性特征,体现了其集团主义的延续。

集团主义是日本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

日本人不管从事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倾向于以团体和小组进行,这源自于日本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

所以制服会让集团内部人员有安全感、统一感和归属感。

比如在日本,校服就是一种纪律性和统一性的象征,学生们穿着自己学校的校服,长久以来形成了团队感和安心感,根据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人间科学部2005年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日本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制作的校服时尚、美观,最主要的是增强了集体感和归属感。

第二,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是历来的地震重灾区。

除了地震,日本常年也受到火山、台风、大雪、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在国际上有“自然灾害博物馆”这一称呼。

同时,日本的自然资源又算不上丰富。

恶劣的自然灾害加上贫瘠的自然资源,让日本民族从很早就开始意识到个人力量在大自然中的脆弱,以及集体力量的重要。

人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互相帮助互相扶持,集团意识是刻在日本人文化基因里的意识传承。

第三,从商业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制服的作用是,使穿着统一制服的人可以作为同一集团被认知识别。

根据所穿的制服,某一成员属于什么团体,是什么级别,可以被内部和外界都清晰地进行判别和认知。

作为一个集体,能被社会大众清晰地认知识别,在商业心理学中叫做“集团实体化”。

人类的认知系统天生对类似性和相似性很敏感,利用这一点,穿着相同的人们,更容易被作为一个集体所认知。

不管是从外部看来,还是从集团内部看来,穿着相同的集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集团意识和伙伴意识会变得更强且更直观。

运动会时,某一方的成员一般穿戴相同颜色的运动服和统一头带的颜色,也是起到加强集团意识的作用。

从对外影响力的角度看,我们人类的认知模式有根据曾经的经验数据进行判断的倾向,在日本社会的意识中,如果学校或者企业作为对外形象的制服不能统一,那说明这个集体的管理能力和向心力明显不足,外界对它的信任感自然也会大幅降低。

试想如果社会的信任感过低,那学校、企业、银行等机构还能正常运营和发展吗?
从对内的角度来看,制服的主要效果是把管理者或者经营者的意图,用语言之外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起作用。

从象征意义的观点来看,也能起到形成或者改变组织文化的作用。

从人类历史中看,具有英雄、传统、仪式等的组织,一般都具有它想强烈展示的组织文化。

而制服作为统一集团外在视觉第一印象的元素,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这个集体的组织文化。

近年来,日本终生雇佣和年终序列制受到世界全球化浪潮冲击,在集团和企业层面影响力有所减弱。

从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考虑,终生雇佣和年终序列制度长期来看,明显对社会是有不利影响的,容易形成阶层固化和人才板结。

所以随着这两项制度的减弱,日本集团意识也开始受到冲击,有减弱的趋势。

虽然在目前的日本社会中,集团意识依旧是日本民族意识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在日本社会、经济、道德等分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当今世代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在工作的很多领域受到了西欧文化影响:更追求自我、无视他人意见等。

在工作层面,曾经的日本职员倾向于为了效益和荣誉,牺牲个人年假、自主加班等。

而现如今的年轻人则更追求堂堂正正要求得到年假和定时下班等权利。

随着近十年世界互联网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渗透,日本企业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进行互联网化自我提升。

而互联网企业思维,就对传统日本式企业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和集团意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以谷歌等为首的欧美互联网企业,推崇个性化差异和互补理论,要
求成员性格五彩缤纷,合作高效互补,着装自由随意。

这和日本社会传统鼓励的减小差异、高效协同区别巨大。

在外部冲击和自身互联网化下,日本的制服文化也随着社会精神的变化开始慢慢产生变化。

其实在日本,约在三十到四十年之前的1980年代,就产生过“反对制服”风潮运动。

但当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抗议学校和公司对一般人的压迫,觉得这是日本社会的一种道德禁锢。

但慢慢随着日本制服文化的发展和深入人心,这种反对的声音也就消失了。

而当今日本因为全球化产生的制服弱化现象,和当年的反对又有本质不同。

制服在职场影响力弱化的同时,在学校和其他团体中反而保持了稳定的文化生命力,甚至开始向时尚和文娱产业渗透。

越来越多的小说、电影、游戏、动画等流行文化中,开始出现符号化的制服角色形象。

把制服的文化内核从集团意识中剥离出来,开始赋予其新的意义。

也许在日本适应全球化以及中国主导的RCEP一体化的未来,制服文化和集团意识会互相分离,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日]堀内かおる.制服および着装行動に対する高校生の意識[M].日本家庭科教育学会誌第48巻第2号横浜国立大学教育人間科学部,2005-07.
[2][日]山口善昭.ビジネス心理学から見たユニフォームの効果?効用[M].東京富士大学出版社,2013-08.
[3][日]濱口惠俊.公文俊平.日本の集団主義[M].東京有斐閣.昭和63年.
[4][日]间庭充幸.日本集团の社会学[M].河出新房出社.1990年.
[5]申莉轩杜少勋.浅议日本的制服文化[M].新西部,2016-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