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 :13578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
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
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
+NH 4++HCO 3-
=BaCO 3↓+NH 3·H 2O+H 2O
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
2.(0分)[ID :13576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中涉及物理变化
B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其用量不必严格控制
C .丝绸和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3.(0分)[ID :13574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SO 2、NO 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Fe 2O 3、Al 2O 3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SO 3溶于水可导电,SO 3属于电解质
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均一、透明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⑥
4.(0分)[ID :135729]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一定不正确的是
A .氯气被足量的纯碱溶液完全吸收:2-3223---2CO +Cl +H O=2HCO +Cl +ClO
B .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2-3=OH +CO HCO
C .向3Fe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 2S 溶液:3+22+2Fe +S =2Fe +S ↓﹣
D .向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2-
4SO 恰好完全沉淀:
+
3+2--2+44NH +Al +2SO +2Ba +4OH =43322BaSO +Al(OH)+NH H O ↓↓⋅ 5.(0分)[ID :13572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24MnO -+3H 2O 2+6H +=2Mn 2++4O 2↑+6H 2O
B .电解MgCl 2水溶液:2Cl -+2H 2O 电解2OH -+Cl 2↑+H 2↑
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CH 3CH 2Br+OH -加热−−−−−→Br -+CH 3CH 2OH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过量氨水:CO 2+NH 3·
H 2O=43NH HCO +-+ 6.(0分)[ID :135725]现有以下反应①Cl 2+2KBr═2KCl+Br 2,
②KClO 3+6HCl═3Cl 2+KCl+3H 2O ,③2KBrO 3+Cl 2═Br 2+2KCl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 3>KClO 3>Cl 2>Br 2
C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③中lmol 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7.(0分)[ID :135724]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碱,第二种是酸,第三种是混合物( )
A .硫酸、空气、硫酸铜
B .纯碱、水、空气
C .熟石灰、氧化铁、胆矾
D .烧碱、硝酸、食盐水 8.(0分)[ID :135723]工厂排放的废水呈强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A .Ag +、K +、3NO -、 3HCO -
B .4NH +、K +、3NO -、24SO -
C .Ag +、4NH +、Mg 2+、3HCO -
D .K +、Cl - 、Mg 2+、24SO - 9.(0分)[ID :135718]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2)取少量溶液,加入BaCl 2溶液,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3)取少量滤液,加AgNO 3和H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4)取少量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
(5)再取少量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颜色为黄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混合物一定是 K 2CO 3和NaCl
B .该混合物可能是Na 2CO 3和KNO 3
C .该混合物可能是Na 2SO 4和Na 2CO 3
D .该混合物一定是Na 2CO 3和NaCl
10.(0分)[ID :135717]氧化还原反应
3Cu 2S+22HNO 3=6Cu(NO 3)2+10NO↑+3H 2SO 4+8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 2S 中只有S 被氧化
B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22:3
C .每生成1 mol NO 气体,转移3 mol 电子
D .反应中HNO 3只作氧化剂
11.(0分)[ID :135715]已知19 g 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中含氢元素2 g 。

向混合液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A .18 g
B .2 g
C .1 g
D .无法计算
12.(0分)[ID :1357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NaHSO 4溶液中滴入Ba(OH)2:H ++OH -=H 2O
B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2H +=Ca 2++H 2O+CO 2↑
C .向少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
D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出现白色沉淀:-3HCO +Ca 2++OH -=CaCO 3↓+H 2O 二、填空题
13.(0分)[ID :13598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向1L 1-1mol L ⋅的NaOH 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稀硝酸;③稀醋酸。

反应恰好完全时的热效应(对应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分别为ΔH 1、ΔH 2、ΔH 3,则三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已知:①Fe 3O 4(s)+CO(g)
3FeO(s)+CO 2(g) ΔH 1=+19.3 kJ·mol -1 ②3FeO(s)+H 2O(g)
Fe 3O 4(s)+H 2(g) ΔH 2=-57.2 kJ·mol -1 ③C(s)+CO 2(g) 2CO(g) ΔH 3=+172.4 kJ·mol -1
碳与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

(3)已知CO 与2H 合成甲醇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表为断裂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数据:
化学键
H-H C≡O H-O C-O 断裂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436 1084 465 343
则甲醇中C-H 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1kJ mol 。

(4)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 -Cl 、1mol -
x ClO (x=1、2、3等)的相对能量(kJ)大小如图所示:
①D 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反应B→A+C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14.(0分)[ID :135984]完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理论上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NaOH 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molH —H 键,1molN —H 键,1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 ,则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25℃时,1gCH 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6kJ 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

(4)已知:P 4(白磷,s)+5O 2(g)=P 4O 10(s)ΔH =-2983.2kJ·mol -1
P(红磷,s)+54O 2(g)=14
P 4O 10(s)△H =-738.5kJ·mol -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5.(0分)[ID:135968]我国目前发射火箭主要采用强氧化剂H2O2和强还原剂液态肼
N2H4作燃料。

它们混合反应时,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kJ的热量。

请回答。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又已知H2O(液)=H2O(气)△H=+44kJ·mol-1,则16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参加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16.(0分)[ID:135966]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I:C3H8(g)+ 5O2(g)=3CO2(g) +4H2O(l) ΔH=-a kJ/mol
途径II:C3H8(g)=C3H6(g)+ H2(g) ΔH=+b kJ/mol
2C3H6(g)+ 9O2(g)=6CO2(g) +6H2O(l) ΔH=-c kJ/mol
2H2(g)+O2 (g)=2H2O(l) ΔH=-d kJ/mol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

反应物就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3)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17.(0分)[ID:135947](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1 molP4所具有的能量___4 molP原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ΔH=-17kJ·mol-1,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
ΔH1___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则浓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2mol水,放出的热量___114.6kJ。

(5)已知:28gFe(s)与CO2(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FeO(s)和CO(g),吸收了a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

18.(0分)[ID:135944](1)①写出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_____②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片、铜片链接后浸入稀硫酸形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苯和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溴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9.(0分)[ID:135924]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③C(s)+O2(g)=CO2(g) ΔH=-393.5kJ·mol-1
④ 2CO(g)+O2(g)=2CO2(g) △H =-566.0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1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890.3kJ。

(2)已知H-H的键能436kJ/mol O=O的键能496kJ/mol H-O的键能463kJ/mol,根据上述数据(能否)______________计算②的反应热
(3)若1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90. 3kJ。

(4)计算CO2(g)+4H2( g ) =CH4( g ) +2H2O( l )的焓变△H=__________。

(5)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
气):CH4+CO2=2CO+2H2,1g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kJ的热量,若将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CH4与CO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
①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相同状况下若得到相等的热量,所需水煤气与甲烷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整数比)
(6)①石墨中C-C键键能________金刚石中C-C键键能。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②写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分)[ID:135903](1)1mol碳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31.3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已知以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2CO(g)+O2(g)=2CO2(g) ∆H=-566kJ/mol
②2H2(g)+O2(g)=2H2O(g) ∆H=-484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 ∆H=-890kJ/mol
则:CH4(g)+CO2(g)=2CO(g)+2H2(g) ∆H=____kJ/mol。

(3)已知H2(g)+Br2(l)=2HBr(g) ∆H=-102kJ/mol,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Br2(l)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
则表中a为_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5885]氧氯化铜[Cu2(OH)3Cl]可用作农药,氧化亚铜(Cu2O)可作杀虫剂。

(1)利用工业铜渣(主要成分为Cu、CuS、FeS等)制得氧氯化铜的流程如下:
①“氧化”时,CuS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氧化”产生的SO2可以用石灰石浆(石灰石加水)吸收,同时鼓入空气可以制得石膏
(CaSO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铜作阳极,电解一定浓度的NaCl和NaOH溶液可得到氧化亚铜,相关转化如下图所
示。

①阳极(转化Ⅰ)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转化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2.(0分)[ID:135867]高锰酸钾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流程
制得:
已知:
①步骤1中KOH、KClO3的量可确保MnO2完全氧化转化,K2MnO4溶液显绿色。

②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K2CO3KHCO3K2MnO4 KMnO4MnO2 20°C溶解度11133.711.1 6.34不溶于水
(g/100 g水)
③高锰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C)010********溶解度
2.83 4.31 6.349.0312.622.1 (g/100g水)
④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接触易燃材料可能引起火灾。

请回答:
(1)为防结块,步骤①应在__________中熔化,并用力搅拌。

A.蒸发皿 B.铁坩锅 C.烧杯 D.石英坩锅
(2)步骤③,往K2MnO4溶液中通入CO2,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MnO4和MnO2,请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当溶液pH值达10~11时,停止通
CO2;若CO2过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步骤③中的CO2不能用稀盐酸来代替
B.步骤③中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继续通入CO2,若无沉淀产生,表明K2MnO4歧化
反应已完全
C.为加快烘干速率,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烘干时可快速升温烘干
D.抽滤时应先将略大于漏斗内径又能将小孔全部盖住的滤纸平铺在布氏漏斗中,用蒸馏
水润湿滤纸,微开水龙头,抽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4)步骤④的操作是趁热过滤,把滤液移至蒸发皿内,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接着用小火加热,当浓缩至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时,停止加热,冷却,即有KMnO4晶
体析出。

洗涤KMnO4晶体可用_________作为洗涤剂。

23.(0分)[ID:135840]某铬盐厂净化含Cr(VI)废水并提取Cr2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
示。

已知:K sp[Cr(OH)3]=6.3×10-31 K sp[Fe(OH)3]=2.6×10-39 K sp[Fe(OH)2]=4.9×10-17
(1)步聚I中,发生的反应为:2H++2CrO42-⇌Cr2O72-+H2O,B中含铬元素的离子有___
(填离子符号).
(2)产品中除Cr2O3外还含有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

(3)若测得清液pH=5,此时Cr3+的浓度=_____mol/L。

(4)当清液中Cr 3+的浓度≤1.5mg•L -1时,可认为已达铬的排放标准,上述清液是否符合铬的排放标准_______(填“是”或“否”)
(5)步骤Ⅱ还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NaHSO 3作还原剂.
①若用FeSO 4•7H 2O 作还原剂,步骤Ⅲ中参加反应的阳离子一定有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用铁屑作还原剂,当铁的投放量相同时,经计算,C 溶液的pH 与c (2-27Cr O )的对应
关系如下表所示。

有人认为pH=6时,c (2-27Cr O )变小的原因是2-27Cr O 基本上都已转化为Cr 3+.这种说法是
否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足量铁屑作还原剂时,为使所得产品中含铁元素杂质的含量尽可能低,需要控制的条件有___.
24.(0分)[ID :135834]已知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2MnO (还含有少量FeO 、23Al O 、MgO 、ZnO 、NiO 、2SiO )。

用软锰矿浆进行烟气脱硫并制备4MnSO 和2Mg(OH)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中脱硫的产物是_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向“浸出液”中加入适量2M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除杂”时除去的离子是2Ni +和________。

(3)“沉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沉锰”过程中pH 和温度对2Mn +和2Mg +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沉锰”的合适条件是_______。

②当温度高于45℃时,2Mn +和2Mg +沉淀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于45℃时,随着温度升高碳酸氢铵分解,()23
CO c -降低
b.高于45℃时,随着温度升高生成更多硫酸镁沉淀
c.高于45℃时,随着温度升高2Mg +水解程度增大生成更多2Mg(OH)
(5)已知常温时[]122ap Mg(OH)410K -=⨯,饱和氢氧化镁溶液的pH 为________。

25.(0分)[ID :135823]某工业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 +、Cl -、Br -,还有少量的Ca 2+、Mg 2+、SO 42-。

若取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 2)可设计如下流程:
可供试剂a 、b 的选择试剂:饱和Na 2CO 3溶液、饱和K 2CO 3溶液、KOH 溶液、BaCl 2溶液、Ba(NO 3)2溶液、H 2O 2、KMnO 4(H +)溶液、稀HNO 3。

(1)试剂a 应该选用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3)除去无色液体I 中的Ca 2+、Mg 2+、SO 42-离子,选出b 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4)调节pH 的作用是________,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5)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____。

(6)如果用电解氯化钾溶液来制取氢气和氯气,再使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将生成的氯化氢用水吸收制得盐酸。

为了制得100吨35%的盐酸,理论上需氯化钾_________吨。

26.(0分)[ID :13581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化学家。

利用处理后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成分为Co 3O 4,还含有少量铝箔、LiCoO 2等杂质)制备CoO ,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Co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2)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前进行“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回收的原因是___;提高“碱浸”效率的措施有____(至少写两种)。

(3)不同浸出剂“酸溶”结果如表:
①浸出剂(a )的钴浸出率最高,而实际工艺中一般不选用浸出剂(a )的原因是____。

②温度越高浸出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酸溶”一般选用较高的温度。

据此你选择的浸出剂是___(填序号),理由是___。

③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还原等物质的量的Co 3O 4,需要___(填“H 2O 2”或“Na 2S 2O 3”)物质的量更少。

④综上分析,写出最合适的浸出剂与Co 3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已知:K sp [Co (OH )2]=1.0×
10-15,K sp (Li 2CO 3)=1.7×10-3,K sp (CoCO 3)=1.5×10-13。

若滤液2中Co 2+含量为5.9×
10-2g•L ‑1,计算判断“沉碳酸钴”应调节pH 不高于_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C
【详解】
A .单质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222Na+2H O=2Na +2OH +H ↑,A 项错误;
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
2+-4422H +SO +Ba +2OH = BaSO +2H O ↓,B 项错误;
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33322Ba +2OH +NH +HCO =BaCO +NH H O+H O ↓⋅,C 项正确;
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C 。

2.B 【详解】
A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的意思是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这个过程涉及的性质是磁铁的磁性,属于物理变化,故A 正确;
B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故B 错误;
C .丝绸和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 正确;
D .“瓷”是硅酸盐产品,故D 正确; 故选B 。

3.B 【详解】
①NO 2与碱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SO 3溶于水导电是因为和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硫酸,其自身并不能电离,不是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醋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属于酸;烧碱为NaOH ,是一种强碱;纯碱为Na 2CO 3,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属于盐;生石灰为CaO ,属于氧化物,故④正确;
⑤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质微粒小于1nm ,形成溶液;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⑤正确;
⑥盐酸为HCl 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氯是液体的氯单质,属于纯净物,冰醋酸为固态醋酸,属于纯净物,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④⑤⑥,故答案为B 。

4.C 【详解】
A .氯气被足量的纯碱溶液完全吸收,离子方程式:2-3
223---2CO +Cl +H O=2HCO +Cl +ClO ,故A 正确;
B .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的CO 2,如果二氧化碳足量,反应离子方程式
为:-2-3=OH +CO HCO ,故B 正确;
C .Fe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 2S 溶液,由于硫离子过量,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沉淀,正确的
离子方程式为:3+22Fe +3S =2FeS +S ﹣↓↓,故C 错误;
D .向NH 4Al(SO 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2-
4SO 恰好完全沉淀二者恰好按照NH 4Al(SO 4)2和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方程式为:
+3+2--2+44NH +Al +2SO +2Ba +4OH =43322BaSO +Al(OH)+NH H O ↓↓⋅,故D 正确;
故选:C 。

5.C 【详解】
A .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Mn 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过氧化氢中的O 化合价
由-1价变为-2价,24MnO -
+5H 2O 2+6H +=2Mn 2++5O 2↑+8H 2O ,A 离子方程式错误;
B .电解MgCl 2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Mg 2++2Cl -+2H 2O
电解
Mg(OH)2+Cl 2↑+H 2↑,B 离子方程式错误;
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CH 3CH 2Br+OH -加热−−−−−→Br -
+CH 3CH 2OH ,C 方程式正确;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过量氨水生成碳酸铵,CO 2+2NH 3·H 2O=2NH 4+
+CO 23-
,D 离子方程式错误; 答案为C 。

6.B 【详解】
A .置换反应中不仅有单质生成还必须有单质参加,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 错误;
B .①Cl 2+2KBr=2KCl+Br 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 3+6HCl=3Cl 2+KCl+3H 2O 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 3+Cl 2=Br 2+2KClO 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BrO 3>KClO 3>Cl 2>Br 2,故B 正确;
C .②KClO 3+6HCl=3Cl 2+KCl+3H 2O 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5
6
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C 错误;
D .③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酸钾,化合价从+5变为0价,lmol KBrO 3得5mol 电子,
该反应式中lmol 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
010mol mol ⨯=﹣,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

7.D 【详解】
A .硫酸是酸,空气是混合物,硫酸铜是盐,A 错误;
B .纯碱是盐,水是化合物,空气是混合物,B 错误;
C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氧化铁是化合物,胆矾是盐,C 错误;
D .烧碱是碱,硝酸是酸,食盐水是混合物,D 正确; 答案选D 。

8.C 【分析】
废水呈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OH -,则能和OH -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详解】
废水呈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OH -,Ag +、Mg 2+和OH -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4NH +、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 3·
H 2O 而不能大量共存,3HCO -能和OH -反应生成23CO -和H 2O 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g +、4NH +、Mg 2+、3HCO -
,则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Ag +、4NH +
、Mg 2+、3HCO -
,故合理选项是C 。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条件及离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题干中关键词“碱性”,结合常见的离子反应分析解答。

9.B 【分析】
由实验(2),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说明原样品中可能含有2-4SO 或2-
3CO 或
2-3SO 等;实验(4)中加入稀盐酸后滤渣全部溶解,说明原样品中没有2-4SO ,至少含有2-3
CO 和2-
3SO 中的一种;由实验(3)可知,滤液中含有氯离子,但由于实验(2)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所以只能判定原样品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实验(5)说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钠离子,但不能排除钾离子,以此解答。

【详解】
A .由实验(3)可知,滤液中含有氯离子,但由于实验②加入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所以只能判定原样品中可能含有氯离子,故A 错误;
B .由分析可知,该混合物可能是Na 2CO 3和KNO 3,故B 正确;
C .实验(4)中加入稀盐酸后滤渣全部溶解,说明原样品中没有2-4SO ,至少含有2-
3CO 和
2-3SO 中的一种,故C 错误;
D .由分析可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至少含有23CO -和23SO -
中的一种且不能排除钾离子,故D 错误; 故选B 。

10.C 【分析】
在反应3Cu 2S+22HNO 3=6Cu(NO 3)2+10NO↑+3H 2SO 4+8H 2O 中,Cu 2S 中的Cu 元素由+1价升
高到+2价,S 元素由-2价升高到+6价,HNO 3中的N 元素部分由+5价降为+2价(生成NO),在整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30e -。

【详解】
A .Cu 2S 中Cu 、S 元素的价态都升高,所以二者都被氧化,A 不正确;
B .氧化剂为HNO 3,还原剂为Cu 2S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0,B 不正确;
C .在整个反应中,生成10mol NO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0mol ,则每生成1 mol NO 气体,转移3mol 电子,C 正确;
D .反应中22mol HNO 3参加反应,有10mol HNO 3作氧化剂,12mol HNO 3表现出酸性,D 不正确; 故选C 。

11.C 【详解】
由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方程式2H 2O 22
MnO ===2H 2O+O 2↑可以看出,双氧水在分解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双氧水完全分解后的剩余液体为水,且氢元素质量为2g ,从而得出剩余液
体的质量为
18g/mol
2g 2g/mol
⨯=18g ,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g-18g=1g ;故选C 。

12.C 【详解】
A .向NaHSO 4溶液中滴入Ba(OH)2,还生成硫酸钡沉淀,则Ba(OH)2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2H ++SO 2-4+Ba 2++2OH -=BaSO 4↓+2H 2O ,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为:H ++SO 2-
4+Ba 2++OH -=BaSO 4↓+H 2O ,故A 错误;
B .碳酸钙溶于醋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CH 3COOH=Ca 2++H 2O+CO 2↑+2CH 3COO -,故B 错误;
C .向少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离子方程式为: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故C 正确;
D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HCO -3+Ca 2++2OH -═CO 2-3+CaCO 3↓+H 2O ,故D 错误;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321ΔH >ΔH >ΔH C(s)+H 2O(g)=H 2(g)+CO(g) ΔH=+134.5 kJ·mol -1 413 -
4ClO
----133ClO (aq)=ClO (aq)+2Cl (aq)ΔH=-117kJ mol ⋅
【详解】
(1)酸与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的值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ΔH 的值越小,与1L
1-1mol L ⋅的NaOH 溶液反应时,与稀硝酸相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电离时吸收热量,则ΔH 1、ΔH 2、ΔH 3三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21ΔH >ΔH >ΔH ,故答案为:321ΔH >ΔH >ΔH ;
(2)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可得碳与水制氢气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s)+H 2O(g)=H 2(g)+CO(g),则ΔH=ΔH 1+ΔH 2+ΔH 3=(+19.3 kJ·mol -1)+(-57.2 kJ·mol -1)+(+172.4 kJ·mol -1) =+134.5 kJ·mol -1,反应的如化学方程式为C(s)+H 2O(g)=H 2(g)+CO(g) ΔH=+134.5 kJ·mol -1,故答案为:C(s)+H 2O(g)=H 2(g)+CO(g) ΔH=+134.5 kJ·mol -1;
(3)由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热ΔH=-(510 kJ·mol -1-419 kJ·mol -1)=-91 kJ·mol -1,设甲醇中C-H 键的键能为x ,由反应热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可得:1084 kJ·mol -1+2×436 kJ·mol -1-x kJ·mol -1-3×413 kJ·mol -1=-91 kJ·mol -1,解得x=413,故答案为:413;
(4)①由图可知,D 点对应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D 为-4ClO ,故答案为:-
4ClO ; ②由图可知,A 为氯离子、B 为次氯酸根离子、C 为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转化为氯
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方程式为---33ClO (aq)=ClO (aq)+2Cl (aq),则ΔH=(63×1+0×2-60×
3) kJ·mol -1=-117kJ·mol -1,热化学方程式为
----133ClO (aq)=ClO (aq)+2Cl (aq)ΔH=-117kJ mol ⋅,故答案为:----133ClO (aq)=ClO (aq)+2Cl (aq) ΔH=-117kJ mol ⋅。

14.NaOH(aq)+1/2H 2SO 4(aq)=Na 2SO 4(aq)+1/2H 2O(l)ΔH =−57.3kJ·mol −1
N 2(g)+3H 2(g)=2NH 3(g)ΔH =−92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l)ΔH =−889.6kJ·mol −1 P 4(白磷,s)=4P(红磷,s)ΔH =-29.2kJ·mol -1 【分析】
(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焓变=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 1g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气体,放出55.6kJ 的热量,据此计算1mol 即16g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气体放出的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详解】
(1)中和热为57.3kJ/mol ,则硫酸与NaOH 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12H 2SO 4(aq)= 1
2
Na 2SO 4(aq)+H 2O(l) △H =-57.3 kJ/mol ,故答案为:NaOH(aq)+ 12H 2SO 4(aq)= 1
2
Na 2SO 4(aq)+H 2O(l) △H =-57.3 kJ/mol ; (2)在反应N 2+3H 2=2NH 3中,断裂3molH-H 键,1mol N ≡N 键共吸收的能量为:3×436kJ+946kJ=2254kJ ,生成2mol NH 3,共形成6mol N-H 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 ,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 ,则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3H 2(g)=2NH 3(g)△H =-92 kJ/mol ,故答案为:N 2(g)+3H 2(g)=2NH 3(g)△H =-92 kJ/mol ;
(3)1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55.6kJ的热量,则1mol即16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的热量为16×55.6kJ=889.6kJ,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故答案为:
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
(4)①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②P(s,红磷)+ 5
4
O2(g)=
1
4
P4O10(s)△H2=-738.5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
△H=(-2983.2kJ/mol)-(-738.5kJ/mol)×4=-29.2kJ/mol,即P4(白磷,s)=4P(红磷,s) △H=-29.2 kJ/mol,故答案为:P4(白磷,s)=4P(红磷,s) △H=-29.2 kJ/mol。

15.N2H4(l)+2H2O2(l)=N2(g)+4H2O(g)△H=-641.5kJ/mol408.75产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详解】
(1)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kJ的热量,1mol液态肼和过氧化氢反应放热为256.6kJ÷0.4=641.5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l)+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2)①N2H4(l)+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②H2O(l)=H2O(g)△H=+44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4得到:N2H4(l)+2H2O2(l)=N2(g)+4H2O(l)△H=-817.5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32g肼反应放热817.5kJ,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17.5kJ÷2=408.75kJ;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产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16.等于小于吸收b=1
2
(c+d) -a
【分析】
【详解】
(1)根据盖斯定律,丙烷作为燃料,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完全相同,则焓变是一定的,所以两途径的焓变一样,放出的热量一样,故答案为:等于;
(2)由于C3H8(g)═C3H6(g)+H2(g) 的反应中△H=+b kJ/mol>0,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故答案为:小于;吸收;
(3)途径I:①C3H8(g)+5O2(g)═3CO2(g)+4H2O(l) △H=-a kJ/mol,
途径II:②C3H8(g)═C3H6(g)+H2(g) △H=+b kJ/mol,
③2C3H6(g)+9O2(g)═6CO2(g)+6H2O(l) △H=-c kJ/mol,
④2H2(g)+O2(g)═2H2O(l) △H=-d 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