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必考知识点归纳
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萌发(méng)棱镜(léng)粗犷(guǎng)迫不急待(jí)
B.静谧(mì)凄冷(qī)莅临(lì)咄咄逼人(dūo)
C.池畦(qí)冷冽(liè)干躁(zào)绿茵菌(yīng)
D.高邈(miǎo)湛蓝(zhàn)姿容(zī)痒嗦嗦(yǎng)
答案:D
A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咄”应读“duō”;C项;“干躁”应为“干燥”;“茵”应读“yīn”。

【点睛】此题考查字音的认读,字形的书写。

做此类题,字音的认读,要注意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方言误读字等;汉字的拼写,要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分。

2、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雨的四季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

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答案:C
ABD赏析正确。

C项表述错误,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并不是托物言志。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

3、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应和(hè)酝酿(niàng)涨价(zhǎng)
B.宝藏(zàng)鸟巢(cháo)烘托(hōng)
C.抖擞(shǒu)赶趟(tàng)宛转(wǎn)
D.黄晕(yùn)蓑衣(suō)捉迷藏(cáng)
答案:C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C.“抖擞”的“擞”应读(sǒu)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平时要正确使用普通话,要把重点放在多音字、易混易错的字的上面,多巩固消化。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B.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答案:C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

C.“古人诗云”意思是古人有诗说道,其后要用冒号,而不是叹号。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标点符号的能力。

平时要主动积累常见标号和点号的用法,熟悉其规则,
也要在练习中多总结。

5、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自
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
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表达却很含蓄。

C.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答案:C
最后两句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本诗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古诗赏析。

古诗鉴赏要注意句子本身表达的的作用,有的句子与原诗内容没有关系要注意辨别。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时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
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
天性的束缚。

B.《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
上的精神风貌。

C.《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拨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D.《散步》这篇文章,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A.有误,文章按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7、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暖和B.和平C.和睦D.和气
答案:A
A项“和”读huo,其他都读hé。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8、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散步斜织斗莅繁花嫩叶
B.嘹亮风筝赶趟儿舒活筋骨
C.净默胳膊撑起轻风流水
D.清脆牧童健状稀稀疏疏
答案:B
A项,“斗莅”应为“斗笠”;B.项,正确;C项,“净默”应为“静默”;D项,“健状”应为“健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
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
寒舍、见谅等。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A
本题考查对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A:“家君”只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并不是谦称。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解答时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对选项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和判断,难度不大,重在积累。

10、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格的一项是()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C
A句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

B句用了反复、拟人两种修辞。

C句只用了拟人修辞。

D句用了拟人、排比两种修辞。

故答案为:C.
【点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家风建设是家事更是国事,家风不仅关系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对个人成长影响至深。

D.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颁授勋章,肯定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答案:D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成分残缺,句末少宾语中心语。

故可在句末加“的需要”。

B.否定失当,“切记不要”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意思是“要”的意思,这与语境的表述恰巧相反,故应删除“不要”。

C.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连接的是递进关系的语句,分句之间应该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递进意味。

“个人成长”较之于“社会风气”而言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影响,应放在前面,与“不仅”连在一起。

D.无语病;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平时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征,比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等。

重点是从语法的层面去分析,而不是单纯靠所谓的语感。

12、下列各项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
B.《济南的冬天》——老舍——北京人,现代作家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D
D中应是“《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点睛】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

“久仰”“劳驾”“赏光”属于敬辞,“寒舍”“见谅”“家父”属于谦辞。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句话中“水晶”、“里”、“红屋顶”、“树影”都是名词。

C.《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观沧海》中,作者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借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答案:C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B.D表述正确;C.“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有误,应为“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平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文化、文学常识,并做好积累。

注意记忆要准确,不可张冠李戴。

14、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领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答案:A
A项“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赏析错误,“春夏之交”应为“冬末春初”。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

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D.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答案:A
这是一道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

A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中的后面的那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因为
这不是一个直接引用,只是一个间接引用。

所以,逗号放引号外面。

故答案为:A。

【点睛】标点符号类的题目,要把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作为做题的依据。

同时要把标点符号的学习贯穿在
阅读和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填空题
16、读课文《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跟轻风流水应
和着。

,。

答案: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根据原文默写即可。

【点睛】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掌握程度。

17、默写诗词。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鸢飞戾天者
注意不能将“鸢”写成“燕”,不能讲“戾”写成“吏”。

【点睛】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

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18、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响亮响晴温晴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②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③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的。

答案:响亮;温晴;响晴
响晴,表示一种晴朗无云的天气状态;响亮:一指声音清晰洪亮;二形容诗文声调郎畅;三指大的响声;四比喻名声好,声誉高。

温晴:温暖晴朗。

结合语句具体环境进行分析理解。

故答案为:响亮;温晴;响晴
【点睛】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 .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 .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19、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改为
(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改为
答案:(1)蓝;篮
(2)默;墨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摇篮”一般指婴儿的卧具,最
初用竹子做成,所以应该是竹字头;“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所以正确的字形应该是“墨”。

故答案为;
蓝,篮;墨,默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注意分清同音字与形近字的读音及书写。

2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
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案:√;×;√;×;√;√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③⑤⑥正确。

②有误,“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不是.“临”字;④有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观
海所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是想象之景,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这首诗前八句写实写;紧接着的四句写虚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