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优质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情节,体会了小说构思的巧妙, 这节课我们来品析小说的环境,体会梨花的妙处、题 目的妙处。
小说的典型环境是什么?
梨花
文中的梨花仅仅是自然环境中的梨花吗? 找 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指自然界的梨花,烘托了“我”和老余的欣喜心情,也 为下文夜宿小茅屋作了铺垫。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 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第一个梨花指自然界的梨花,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 更衬托了人的精神美。第二个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 梨花,又指梨花精神,“处处开”指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这句诗点明主题,深化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作者自述)
了解作者
彭荆风(1929-2018),作家。
江西萍乡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著 有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 梨花》等。
会读会写
qiào
陡峭
jùn
菌子
lù
露宿
jǐ
麂子
pèn
yì
喷香 驿路
niǎn
qì
撵走 修葺
找出小说中误会和悬念, 体会构思的巧妙
悬念一:夜宿小 屋,主人是谁?
悬念二:不是瑶族 老人,谁是主人?
悬念三:解放军为 什么建造小茅屋?
第一次误会 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
第二次误会 认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主人
解开误会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看小茅屋
说一说:课文顺序(构思)好在哪里?
这样写,运用了层层设置悬念和解悬的手法 能使故事一波三折, 吸引人往下探究故事结局的兴趣, 显得构思巧妙,具有文学性。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 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 身上。
指月光下飘落的梨花,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烘托了小屋的 不平常,“白色”代表纯洁,喻指下文所写事美、人美,精神 美。整句显得生动优美有画面感、含蓄委婉。
原来对门山头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指人物梨花姑娘,这是对梨花姑娘的直接描写,表达对梨 花姑娘的热情赞美,给读者留下期待和想象。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 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 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营造了一 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 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即第二个误会的发生。
小说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课文的顺序好在哪里?
课文顺序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特点二 构思巧妙:悬念误会(层层设悬、解悬)
板书设计
发现小茅屋
驿
夜宿小茅屋,猜测主人
路
梨
瑶族老人送粮,述说主人
花
修屋遇梨花之妹,揭秘小屋
引用诗句,讴歌梨花
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
课堂小结
小说通过叙述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 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 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 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 的良好社会风貌。
小说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我们”寻找小茅屋的主人。
你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为 小茅屋做了贡献。
特点一 塑造人物群像(助人为乐,雷锋精神)
体会构思
这个故事,按正 常时间顺序应该 怎么写?
1.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2.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5.“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15 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人物群像特点,梳理小说情节。 2.体会小说层层“设悬、解悬”的巧妙构思及效果, 3.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4.学习文中人物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文章背景
1977年秋(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重新号召学习雷锋。作者从1950年春, 随军进入云南,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多年。1977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 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 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 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 来抓笔创作。情之所钟,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 素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文章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的人间情谊进行歌颂的文章,是想让人们把过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译文:白发将军武钜人老雄心在,收复西京(洛阳)昨夜把捷报传来。金兵 竟敢梦想永占我中原,哪知上天回心转意佑我大宋安泰。我大宋王朝各任圣 主仁泽深厚如雨露滋润,国家由衰转盛大赦天下的诏令快似疾风迅雷。料想 明天在寒食节早上祭扫陵墓的使者,能欣赏到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的美景。
kánɡ
扛
miè
竹篾
yì
香气四溢
huǎnɡ hū
恍惚
zhé
折损
多音字
( lèi )劳累 累 ( léi )果实累累
( lěi )日积月累
( pèn )喷香 喷
( pēn )喷薄
形近字
峭(qiào)陡峭 俏( qiào)俏丽 鞘( qiào)刀鞘
莹( yíng) 晶莹 萤(yíng )萤火虫 荧( yíng) 荧光
小说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朝、结局
梳理情节
略读课文,圈出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梳 理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
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序幕)
2.“我”和老余夜宿小茅屋
(开端)
3.“我们”错认小茅屋主人(瑶族老人) (发展)
4.“我们”再次错认小茅屋主人(哈尼小姑娘)(高潮) 5.哈尼小姑娘揭秘小茅屋。(解放军,梨花)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