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河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李开月
【摘要】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经甘、青、蒙三省(区).2000年,国
家投入23.5亿元实施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水利部制定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对黑河实行水量统一调度管理,2003年实现了国务院批复的黑河干流
分水目标,对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进行了遏制.本文通过分析黑河调水对处于中游
地区的临泽县的影响,探讨了建立黑河调水生态的补偿机制,以供参考.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7(000)017
【总页数】2页(P52-53)
【关键词】黑河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作者】李开月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水务局,甘肃临泽73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黑河水生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矛盾突出。

2000年,国家投入23.5亿元实施黑
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并实行水量统一调度管理,改善了中游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使黑河水重返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和干涸40年之久的西居延海。

持续调水10多年来,居延海水面不断扩大,实现了遏制黑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目标。


河水量统一调度在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中游地区的生态影响也是巨大的。

临泽县位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以黑河(及其支流梨园河)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全县灌溉面积45 693.33 hm2。

2000年以前,全县多年平均用水量为5.8亿m3,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为13 965 m3/hm2,农业灌溉水量可得到保证,创造了全国粮食单产冠军县的辉煌。

自2000年开展黑河调水工作以来,为完成黑河调水任务,在灌溉期每年实施4次“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水量调度措施,灌溉
期调水时间长达100 d左右,全年调水时间长达210 d以上,灌溉引水时间大幅
缩短,引水量大大减少,按照《张掖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分配全县可引用的水量仅为4.3亿m3,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下降至9 480 m3/hm2,较水量调度前年均少引水量1.42亿m3。

黑河调水使临泽县可用水量大幅减少,为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能大幅开采地下水,这使得灌溉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水事纠纷时有发生。

黑河调水不但造成临泽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万元,同时还导致工农业争水、生态争水问题突出,加剧了环境恶化。

为实现黑河分水目标,中游地区克服工程设施简陋,调度经费缺乏等困难,牺牲局部利益,连年完成黑河分水任务。

10多年来,累计向下游输送黑河水144亿m3,占来水总量的57.8%,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过流天数,已由2000年前的154 d
增加到目前的263 d,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沿河生态系统和生物链得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益。

10多年的黑河水量调度,在扼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同时,对中游地区经济发展
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2.1 流域内水量分配极不平衡
黑河中游地区人口127.18万人、耕地26.57万hm2,下游地区口6.63万人、耕地9 580 hm2;中游人口是下游的19.18倍、耕地是下游的27.73倍,按《黑河
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当莺落峡来水量为15.8亿m3时,正义峡下泄水量为9.5
亿m3,中游地区用水量为6.3亿m3,人均495.4m3,地均2754 m3/hm2;下游地区用水量为9.5亿m3,人均14328.8m3,地均99165m3/hm2;下游人均
占有水资源是中游的28.9倍。

流域内中游和下游人口、灌溉面积与分配水量严重
倒挂,极不均衡。

2.2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用水需求无法得到保障
为完成分水目标,在灌溉高峰期留给中游地区轮次引水时间仅有13~15 d,每月调水时间长达15 d左右,引水时间短,而调水时间长,用水需求无保证,打乱了正常的灌水秩序,引发水事纠纷和矛盾。

同时因调水造成作物灌溉轮期长达30 d
以上,灌溉用水十分紧张,并引发旱情,为弥补地表水不足,只有大幅度提取地下水,增加抗旱投入,因调水造成全县每年2 000 hm2农田、6 666.67 hm2林草
地受旱,部分林地已枯死、退化,使全县脆弱的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3 中游地区内部水量调度机制缺乏
《张掖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分配临泽县引用黑河干流水量2.32亿m3,但由于上、下游之间缺乏调度机制、监控设施和监控手段,地处下游的临泽县在灌溉高峰期几乎没有径流可引,只能靠有限的潜流和提取地下水维系灌溉,在通常情况下引水量仅占渠道设计引水能力的1/3,全年关键灌溉期缺引分配水量约6 000万m3。

2.4 调水工作经费不落实
为完成分水目标,中游各县(区)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固定专人开展驻地督查、巡回检查,并投入设施增加地下水供给解决灌溉与调水的矛盾,保证调水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造成管理、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增加了中游地区水务部门的负担。

2.5 黑河近期治理工程效益衰减,完成分水目标难度加大
2000—2003年国家投入13.5亿元对黑河中游灌区进行了配套建设,现工程已运
行10多年,陆续进入维修期,且费用逐年增加,但却无维修经费来源,造成工程
破损,效益衰减,完成分水目标的难度增加。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流域水资源的受益者向水资源保护和提供者以政策、资金、实物等形式予以补偿的制度。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原则,对水资源保护和提供者为生态保护、调度管理、节水工程建设投入予以补偿,确保全流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公平、可持续发展。

黑河调水方案的确立,实质是国家层面对下游生态恶化的一种生态补偿,黑河水量调度减少了中游地区的用水量,改善了下游的生态,中游地区付出了巨大生态、经济代价,理应得到补偿。

要从根本上解决黑河分水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公平发展和协调平衡,需要探索建立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黑河流域补偿至少应包括生态补偿、分水补偿、节水工程补偿、经济发展补偿四个方面。

3.1 祁连山区生态补偿
祁连山区是黑河水资源涵养区和径流区,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祁连山及中游湿地生态直接影响全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态服务,需对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与维护进行生态补偿。

3.2 黑河调水补偿
黑河近期治理是一项应急工程,治理的目标主要是减少中游地区用水,增加下游水量,目前中游地区工程设施依然薄弱,水量调度面临工程、技术、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同时实施水量调度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应该得到补偿。

3.3 节水工程补偿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中央投资4.3亿元,项目实施后,年节水量1亿多m3,根据有关规范,节水工程平均使用寿命为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治理节水工程逐步老化,要保持近期治理规划的节水能力和下泄水量,需要对节水工程设施建立资金投入保障。

3.4 经济发展补偿
临泽县人均水资源量1 250 m3、地均8 100 m3/hm2,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和30%,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实施黑河水量调度后,水资源矛盾更加突出,剩余水量无法满足灌区生产用水,每年有近4 000 hm2农田受旱,仅农作物受旱减产损失,平均每年3 000多万元,减少水管单位水费收入平均每年600万元。

从可持续发展及公平正义角度考虑,对因水量调度造成的中游经济损失应给予补偿。

建立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已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参照有关省区实践经验,结合黑河流域特点,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