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2019最新摸底复习测试六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文期末真题模拟试卷卷(一)-8K直接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画线词语写两个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6. 表示“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上课时不能______,应该专心听讲。
7.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估计李明一定知道这件事的起因。
B .听了福楼拜的一席话,对莫泊桑的启发很大。
C .受到别人的嘲笑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轻自己。
D .六年级二班的语文成绩是六年级最好的一个班。
8. 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
(缩句)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改为转述句)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用划线词造句)______
9. 判断正误。
1.(1)“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
呢?”意思是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可
以去扫天下的。
2.(2)《跳水》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在文中,
作者批评了船长用枪指着儿子,逼儿子跳水的错误做法。
3.(3)《大自然的秘密》告诉我们:人是万物之灵,所以
人不用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4.(4)《成吉思汗和鹰》中,成吉思汗从怒而杀鹰的教训
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
事情。
10. 《石灰吟》中表达诗人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芙蓉楼送辛渐》中表明作者不会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意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1. 写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30分)
12. 语言积累与运用。
1.(1)【以诗言志】古人常以诗言志,于谦借石灰言志:
“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借竹言志:“千磨
万击还坚劲,______”;大声高呼“______,不拘一格
降人才”的龚自珍也曾借落花言志:“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
”
2.(2)【智者之声】古人告诫我们,少年是做学问最好的
时光,切勿荒废:“少壮不努力,______。
”做学问不
懂就要多问,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学本
领要多实践,不要空谈,正如《文心雕龙》中说的“______,
观千剑而后识器。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认为诚信非常
重要,他说:“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
”
3.(3)【阅读感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同的人们有不
同的应对,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本,举例说说其中的
某个人物是怎么应对困难的。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B.《鲁滨逊漂流记》C.《汤
姆索亚历险记》D.《童年》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里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冶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提炼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抛弃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冶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楚光。
1.(1)选择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词语。
(提炼冶炼)______纯净的镭进行______(提炼冶炼)
(抛弃废弃)______的破棚子(提炼冶炼)______出了0.1克镭
2.(2)为什么说“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
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3.(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______。
4.(4)从文中划线的“终日”和“终于”两个词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5.(5)玛丽和皮埃尔的对话说明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进行如此艰难的实验,不是为了______,而只是为了
______他们追求的目标是高远的。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立即就赶去探险。
当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
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天然形成的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知不觉越走越深。
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却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
于是。
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路了。
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惊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
⑧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
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相互牵着的手已沁出汗水。
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点,外面应该暗下来了,靠光源找洞口的希望破灭了。
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很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
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
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稍微地倾斜了一下。
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
就这样每到一个岔路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
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
人们的心再度沉了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路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纷纷效仿。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
风渐渐大了。